毛筆.png
(圖片引自網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孟浩然在考場失利後,選擇了先去遊歷四方,之後才回歸田園隱居。不論是哪一種生活模式,為了讓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孟浩然都有維持合宜的社交與友誼。


一生沒做過官的孟浩然感到十分憂鬱,老友王維這樣開導他

孟浩然失意沮喪時怎麼度過?

從初唐走入盛唐,詩歌百花齊放,孟浩然更是山水田園詩人代表之一。他在政治上困頓,一生沒有做過官。而當他沮喪地離開京城後,卻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走向田園,孟浩然勇敢面對自己的失意,詩中透露著他情緒低落時的自我調適與轉化。孟浩然是透過什麼方法來度過這段陰鬱時光?他的朋友們又扮演什麼角色?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曉〉)

這首二十字的小詩,大家應該都琅琅上口!孟浩然用短短幾句話,就把春天的景物描繪得讓人如親身體驗。孟浩然擅長捕捉田園風光與自然景物的美好,詩風自然親切,處處展現出濃厚的田園生活感。「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則寫出了孟浩然正和鄰居開心聚會,享受人生!

這樣一個恬然自得的人,竟也有一段陰鬱低沉的人生。


孟浩然集.png
(圖片引自網路)


求職失敗,對自己失望的孟浩然

四十歲的孟浩然從家鄉襄陽出發,帶著必勝的決心,到了首都長安準備參加科舉考試。這是孟浩然人生第二次來到長安,五年前他也曾經到這求取官位,然而當時過了一年卻毫無斬獲、鎩羽而歸。這年開春,孟浩然到了長安,興致高昂地寫下〈長安早春〉,「何當遂榮擢,歸及柳條新」,詩中充滿著期許,今年的自己,應當能在考試中一舉登第,回鄉還趕得上新冒的翠綠柳條呢!

然而,人生並未如孟浩然想像中的美好,到了柳絮飛舞的清明時節,孟浩然寫下的是這兩句,「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他看著長安城再度迎來清明節,自己的心中也獨自湧起愁思。不用多說,他定是考試沒上,心中迷茫。


求取功名失意、生活盤纏漸空,這年從春天到秋天,孟浩然到了人生新低谷。一開始他並不放棄,希望找人來推薦自己、讓自己被更多人看見,在寫給當時高官袁仁敬與賀知章的詩中,便提到在長安相當辛苦,生活中災難不斷,求官之路上,碰到權貴排擠為難,干謁活動也處處受阻。但是,若要回老家襄陽歸隱,卻又因為沒錢而無法成行,一天天留在京城,錢財也像燒柴般消耗殆盡,而自己的雄心壯志,更隨著歲月逐日衰減,他悲傷地寫下:

黃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


當年茫然而不知道該走或留的孟浩然,聽到傍晚的蟬鳴更添愁緒,或許就在哪處默默垂淚著。這時候的孟浩然覺得,大家都幫不了自己,是種無助又無望的低沉心緒,他寫給好朋友王維的詩,就吐露出自己的失望: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留別王維〉)

孟浩然問自己,自己如此寂寞是還在等待什麼呢?一天天過去,每每落空地失望而歸。在這樣的無望感中,他對王維說,不如找個幽靜的山林隱居好了,但不對,想了又想,若隱居了,就要與王維老友分別了啊。

詩的後半段,孟浩然感慨自己想不到其他方法,只希望任何一位當權者能夠引薦他,然而,能瞭解自己、欣賞自己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
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孟浩然無可奈何,只能表明自己將回鄉歸隱,並緊緊關上家中柴門。失志的孟浩然寫到自己面對冷酷現實時求助無門,對於心中難以排解的哀愁與怨懟,只能看似賭氣地說要把房門都關上,便不須要與他人相互往來了。


孟浩然集.png
(圖片引自網路)


怨天尤人,對他人失望的孟浩然

到了這一年年底,仍然沒有好消息,孟浩然的憂鬱情緒難以宣洩,於是寫下了有名的〈歲暮歸南山〉。這首詩內容和其中所飽含的負面情緒,很難和寫出「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孟浩然聯想在一起,然而,這就是他當時最真實的心境。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詩的開頭便有些自暴自棄,孟浩然為了求官來到京城,竟說自己回到南山的破舊茅屋就好,不再給朝廷上書了!孟浩然說的雖然是氣話,但也是失望透頂時的真心話。而詩的第二聯更是驚人,「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孟浩然說自己本來就沒有什麼才幹,難怪明君會棄我不用,自己年邁多病,也難怪老朋友都和我遠離生疏。細讀這兩句,雖然都是說自己不夠好,但不也是隱晦地在埋怨君王、抱怨朋友不為自己引薦嗎?

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詩的後半段,孟浩然繼續感嘆自己白髮頻生,催人老去,而新春到來,也逼得舊歲快速遠去。帶著滿懷的憂愁與不平,孟浩然直到半夜仍難以入眠,看著月色照亮窗外松林,他只覺得一片空虛。

仕途失意、徘徊在長安的孟浩然憂愁極了,他對自己失望,也對君王與友人有難以直言的不滿,他用迂迴的方式怨天尤人,卻也真實地說出當時自暴自棄的心態。愁苦的孟浩然,展現了不同面向的憂鬱表現,除了情緒低落,他的思考更為負面,躺在床上時則因多思煩惱而整晚睡不著,他除了睡的時間短,品質也糟,可以想見,孟浩然日常的精神與表現,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響。


孟浩然.png
上圖:孟浩然(圖片引自網路)


觸景生情,對京城失望的孟浩然

孟浩然實在待不住了,長安的所見所聞都在提醒自己應舉不第。又是懷才不遇、又是壯志難酬,心情該是低落到了極點,此處無法安定身心,孟浩然決定離開長安!然而,要直接回襄陽老家好,還是要去其他地方?孟浩然決定先四處走走看看,但也還不想放棄任何做官的可能,作為折衷,他先選了當時的東都洛陽,留有機會,做最後一搏。


在洛陽待了半年,孟浩然去了些聚會,也拜訪了些朋友,然而,他的低落情緒讓他猶豫不決,矛盾更為加深,「羨君從此去,朝夕見鄉中」,他羨慕朋友很快就可以回到老家與家人團聚,自己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同時,「十上恥還家,徘徊守歸路」,在京城多次考試都沒考中,上書獻賦的求仕之路也無法順利如願,自己羞於回家,只好徘徊在路途中,猶豫要往那個方向走。

當時,在孟浩然心中占據更多的想法,是「今日龍門下,誰知文舉才」,來參加聚會的大家,怎麼都沒有發現自己就像孔融(文舉)一樣有才幹呢?更為麻煩的是孟浩然還生病了,在〈李氏園臥疾〉一詩中,他憂傷地寫下:「年年白社客,空滯洛陽城。」孟浩然埋怨,每次自己以布衣身分來到洛陽求官,卻總是毫無所獲,無法向前,他只好無奈地滯留洛陽城內。

失望之餘,美好的東都洛陽也不是久待之地,孟浩然於是前往離政治中心更遠的吳越地區(今中國江蘇與浙江)。他在往東走的路上,寫下了〈自洛之越〉,提到了對於自己一事無成的感慨: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孟浩然感嘆自己三十年來,想要求得文武功名卻都沒有成就,他厭倦了京城的生活與汲汲營營的追求,要轉往東行,去吳越江南遊山玩水。現在的孟浩然在湖上泛舟,向偶像謝靈運作個長揖致敬。他想,與其再去計較這世上的功名,不如先享受眼前的美酒!

而因著這趟旅程,孟浩然開始活出了自己。從觀賞山水的遊歷詩,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心境轉變。此刻的孟浩然擺脫了仕途失意的苦悶,開始追求專屬於他的人生。

失意沮喪的孟浩然,透過什麼方法度過這段時光?


孟浩然集.png
(圖片引自網路)


放過自己

孟浩然給自己的期許是勇於任官,希望在考試中一顯身手,然而現實生活中,他考試沒上、干謁無成,這無疑給孟浩然一個重重的打擊。此時,遇到挫折壓力而低落苦悶時,心態上要先做些調整,也就是試著「放過自己」,先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都是自然的。開啟旅程的孟浩然雖然依舊滿懷憂愁,但面對這樣的情緒,他給自己一個與愁緒共存的空間。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首〈宿建德江〉中,孟浩然寫到在傍晚時分把小船停靠到岸邊,浮現出了他滿滿的「新愁」,有著仕途失意、前途茫茫的愁思,也有著旅途孤單、懷想故鄉的愁緒。此時,孟浩然選擇誠實地感受自己的孤單愁苦,他發現換個角度去看待憂愁,遠處的天空似乎比樹木還低,而高掛在天上的明月竟然和舟中的自己這麼靠近!

同時,放過自己也代表著不強求、不執著,改變對自己的要求、降低標準。老友王維就是這樣開導孟浩然,要他放自己一馬的。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良策,勸君歸舊廬。
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
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送孟六歸襄陽〉)


王維想對孟浩然說:「若是隱居不再出門,久而久之就不用在意這些人情世故了。這對孟浩然你來說,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好友你就安心地回老家襄陽吧。在家中,可以喝酒高歌、可以恣意看書,想來也都是好事,更重要的是,你還不用像其他人一樣耗費心神來獻賦求官!」王維給了仕途失意的孟浩然一個大迴轉的人生可能方向。

而孟浩然怎麼回應呢?相傳王維寫給孟浩然的這一首〈送別〉中,在王維的徐徐開導下,孟浩然說出了隱藏在心中的另一番心思。「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孟浩然想就這樣離開此處,他對王維表示:「你的心意我都明白,就不用再多問我什麼了吧!想一想,家鄉的山間白雲,可能才是我最好的夥伴呢!」

孟浩然沒有讓任官致仕的想法長期困擾著自己,他明瞭自己沒有當官的機運,便不再強求。因而,他離開長安來到洛陽,再到離政治中心更遠的吳越之地。孟浩然放過了自己,心情才得以較為平復。

放過自己,是改變對自己的要求、降低標準,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放過自己,同時也是不那麼嚴格的對待自己,是對自己好些,轉而去滿足自己的需要。對自己好些與放過自己是一體兩面,既然某方面的壓力過大、情緒無法排解,就從其他方面來讓自己生活得更舒服、情緒更穩定。


孟浩然集.png
(圖片引自網路)


保持活動

孟浩然面對考試失利這樣的困境時,沒有在第一時間便回老家襄陽,關在家中把自己封閉起來。他離開長安之後反而前往洛陽,在洛陽待了一段時間後,又繼續往吳越地區旅行。孟浩然在亳州泛舟遊湖、羨慕著鴻鳥高飛時,有曹御史陪他,曹御史甚至還想要引薦孟浩然做官;遊玩到了富陽,孟浩然也去拜訪了劉姓與裴姓的兩家人。有他們的打點照應,孟浩然感到相當的溫暖。

孟浩然到了桐廬江邊後,寫下了有名的「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然而想著己身孤單、想著遠方朋友,低落的心緒又倏然出現,讓孟浩然感到「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好好地發洩一番情緒。透過旅行,孟浩然遊賞山水美景,他在獨處時抒發情緒,也透過拜訪親朋故舊來吐吐苦水,整體而言,孟浩然透過保持活動,維持生活日常的刺激,讓自己的身心狀態都能穩定些。


憂愁煩惱時,常常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整個人的體力與活動力也都減低,這些可以理解為憂鬱症的表現之一。然而,也因為活動減少、體力不佳,身心狀況與憂鬱情緒可能更為嚴重,情緒與活動兩者交互影響,成為一個較複雜的惡性循環。

其實,不一定要像孟浩然那樣真的去遊歷旅行,若要讓自己情緒穩定一些,先要讓自己保持生活的日常習慣,若有機會,再從中找出有價值的活動,評估困難與可行程度,然後一步步依序安排完成。如此,便可以透過改變行為,進一步改善憂鬱症狀。

若沒有辦法去旅行,就先從簡單的運動開始;若無法運動,就嘗試出門散步;而若沒有辦法出門,就在家多走動、多拉筋伸展幾下。從最小的一步去做嘗試,就是讓身體多接受一些刺激,當刺激多一些,便會遠離過往的循環,往前邁進一步。

要做什麼合適的活動來保持日常的活動呢?例如會讓自己感到放鬆、舒壓、愉悅、滿足的各種事情都很適合。但若可以,在採取行動之前,可以先評估每種活動是否適合在當下進行。為了不讓自己的心理與身體負擔過重,可以先從最容易達成的活動循序漸進地做嘗試。

另外,也可以將大目標拆解成「小工作」,透過完成了每一小步自己給自己的活動目標,完成後也會即時增加滿足感。若是這次沒有完成,也不要因此自責焦慮,只要不給自己過多負擔,下次便還有機會再試試看!如此一來,透過保持活動,便能離開惡性循環、增加信心,也增加了此時同樣需要的自我成就感。


孟浩然.png
上圖:孟浩然(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維持合宜社交

孟浩然在考場失利後,選擇了先去遊歷四方,之後才回歸田園隱居。不論是哪一種生活模式,為了讓自己的情緒保持穩定,孟浩然都有維持合宜的社交與友誼。他會去朋友家作客,替即將遠行的朋友送行,有時候寄詩給別人,也收到不同友人的溫暖來信與贈詩。但有時候,他仍會感覺到悶悶不樂,這時,朋友與社交互動就顯得相當重要。

某一次,孟浩然因病躺在床上,懶懶的什麼事情都不想做,連平常能讓他開心的歌舞聚會,現在也覺得勞心費神、沒什麼意義。孟浩然在〈家園臥疾,畢太祝曜見尋〉一詩中,抱怨過往一同交遊的人,現在卻都少來探視,他反省著:「自己應該是朋友最多的啊?為什麼現在的我會一個人在這?」


當孟浩然處在身心狀況不佳、想法較為負面,並開始反省過去、懷疑自己的情境下,他又進一步想到自己年老了卻一事無成。在這些想法看似無以轉圜時,終於,好朋友畢曜來看孟浩然了,畢曜除了人來,還帶來了伴手禮,兩人共進了一餐,讓孟浩然感受到朋友的噓寒問暖,心情也好過了許多。

情緒低落時,常常不太想要面對他人,會覺得各種社交聚會沒有意義、人與人的聯繫都是多餘的。同時,也會感覺到面對他人本身就會增加心理的負擔。因此,憂鬱時,想到社交活動,會希望能少便盡量少,人際互動也是能減就盡量減。但人際互動一減少,能被瞭解、被幫忙的機會也跟著減少,憂鬱情緒便因而少了一個可能可行的解方。

實際上,當處在這樣的身心狀態,若要勉強自己去增進人際互動並不容易。要維持社交互動,又要不給自己過大壓力,為此,我們可以設定一個較容易達成且在自己接受範圍之內的方式。若是沒有辦法與他人見面聚會,也可以嘗試打電話;若無法與他人說話,聽聽親朋的聲音也可以;若是擔心時間過長負擔大,目標設定為幾分鐘也很好。不論是用什麼方式,都要設定一種容易達成目標、可行的自助方式,讓自己能感覺到人際之間的互動與他人陪伴,同時不感到過大的負擔。

參考資料:黃善瑞,《孟浩然詩歌中的「仕」與「隱」──以贈別詩、登臨詩、泛覽詩為例》,佛光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二○一三。


孟浩然集.jpg
(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一生沒做過官的孟浩然感到十分憂鬱,老友王維這樣開導他
(本文摘錄自《古人解憂療鬱帖》,聯經出版)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89421/fullpage
作者:廖泊喬
【作者簡介】
廖泊喬,1988年生,台灣雲林虎尾人,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精神科專科醫師、成癮專科醫師,現為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作品曾獲得蘭陽文學獎、臺南文學獎、磺溪文學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