械鬥.png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老殘遊記》「清官」反思

摘要:《老殘遊記》是一部富有創見性的作品,它塑造了一系列的「清官形象」,如玉賢和剛弼,這些「清官」在「不要錢」的原則之下卻表現出更爲殘忍的行爲:殺民如殺賊,蠻橫而固執,爲自己的升遷做出一系列的血跡斑斑的惡績。通過這些描寫,我們能夠對「清官」有一個更爲深刻的認識,反思什麼才是真正的「清官」。

關鍵詞:《老殘遊記》;「清官」;批判


站籠.png
上圖:站籠(圖片引自網路)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把劉鶚的《老殘遊記》列爲譴責小說之列,並且給予劉鶚揭露清官之惡很高的評價:「摘發所謂清官者之可恨,或尤甚於贓官,言人所未嘗言。」作者劉鶚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寫清官之惡,對清官帶給老百姓帶給國家災害的程度進行了批判。

站籠.png
上圖:站籠、戴枷(圖片引自網路)


1.「清官」形象刻畫

清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爲贓官的對立面,受到世人的追捧與稱讚。但是「清官」在清的保護下卻做盡了贓官所做的惡,並且有理所當然之感。劉鶚深刻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在《老殘遊記》中花費大量的篇幅刻畫清官形象:玉賢與剛弼。

1.1殺民如殺賊的「清官」

在《老殘遊記》第三回中通過他人之口引出了一位「能幹」的清官──玉賢。經過玉賢的整治,出現了路不拾遺的景象,得到了宮保的賞識。路不拾遺是聖人治世的景象,看到這裡不由得令人驚讚,但是緊接下來的原由卻讓人瞠目結舌。玉賢依靠的是酷吏之策,打壓殺人震懾,使得老百姓人人自危,對付老百姓比強盜還要殘酷,正如他人所說:「玉大人賽過活閻王,碰著了就是個死。

府衙門口的十二架站籠,天天不得空,難得有天把空得一個兩個的,這樣一種「盛況」的結果就是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戰死了兩千多人。這兩千多人有多少是冤死的,我們從於朝棟父子無緣無故被冤死,王勝夫婦的兒子就因爲說錯幾句話就被活活的站死可窺一斑。


《老殘遊記》中有直接描寫玉賢審理案件的情景,如第五回中對於家父子三人的審批,由於站籠已滿,玉賢想出了辦法:「我最恨這些東西!若要將他們收監,豈不是又被他多活了一天去了嗎?斷乎不行!你們去把大前天站的四個放下,拉來我看。……每人打兩千板子,看他死不死!」在玉賢的眼中,活生生的人就這樣不值錢,其手段比之強盜更兇殘。

1.2剛愎自用的「清官」

玉賢的冤殺百姓,更多的是因爲他的主觀判斷,剛愎自用,認定了某個人有罪,即使沒有證據,也抱著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人的信念冤殺百姓。於朝棟父子三人的死和玉賢的剛愎自用有著密切的聯繫。僅憑玉賢在於家恰巧搜出來的「兵器」,就認定於家窩藏強盜,父子三人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剛弼執著於一條「定律」:送錢的肯定是犯了罪,如果不犯罪那麼就不必送錢。所以當魏老兒的家人爲了營救魏老兒的時候送了錢,剛弼就認定魏老兒犯了罪,最終通過酷刑,使魏老兒招認了「罪狀」。

戴枷.png
上圖:戴枷(圖片引自網路)


2.「清官」形象分析

2.1「清官」──個人升遷的途徑

劉鶚在第16回原評當中說過:「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爲非,清官則自意味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小說當中主要刻畫的玉賢和剛弼是除了不要錢幹著酷吏的事情的「清官」。這樣的「清官」並不是傳統意義上勤政愛民,憂國憂民的「好官」。他們打著不要錢的幌子,追求自己的利益。

玉賢在審判於家案件的時候,面對替於家求情的相關人士,他「大義凜然」道:「這人無論冤枉不冤枉,若放下他,一定不甘心,將來連我的前程都保不住。」在這段話中,玉賢明確的說明自己所作所爲都是爲了自己頭頂的那頂官帽,正是「血染頂珠紅」。玉賢靠著殺人的數量,震懾了州縣,很快政績上達,得到了大官的賞識,升爲曹州府府官。

2.2「清官」
──酷吏庸官的幌子

在中國古代,老百姓都有一種濃厚的「清官」情節。希望這些好官能夠拯救他們,讓他們活下去。可是劉鶚卻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某些「清官」。這些清官不收錢,似乎就站在了道德制高點,可是他們更多的是拉著清官的旗幟,做些酷吏庸官的行爲他們的行爲更具有隱祕性,不易讓人發覺。這是「清官」的一大危害之處。


另外,「清官」並不是某一個人所爲,而是形成了官官相護的關係網,彼此相互的利用,相互遮掩。玉賢的功績和名聲是怎麼來的,他的頂頭上司宮保很清楚,但是他卻覺得自己既然提拔了玉賢,那麼彼此之間就具有了某種關係,所以打著對「君父」負責的口號,袒護玉賢種種行爲。

清官應該是廣開言路,聽取老百姓的心聲,讓自己做得更好。但是玉賢等人反而壓制百姓言論,小說中的某個人因爲醉酒多說了句玉賢不好的話,結局就是被送上了站籠,最後一命嗚呼。老百姓可謂是苦不堪言。


立枷.png
上圖:戴枷(圖片引自網路)


3.「清官」形象反思

通過對《老殘遊記》中玉賢和剛弼兩位清官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類「清官」虛僞的面目,對現今依然有借鑑意義。


首先,判定官是不是好官,不應該只看表面現象,道聽途(塗)說。一定要深入其中去看是不是絕大多數的老百姓真正獲益。玉賢這類的清官看似做到了聖人級別的路不拾遺現象,但是這種現象卻以老百姓的血液以及森森白骨作爲鋪墊的,更爲殘酷可恨。而類似宮保這樣的「求賢若渴」的清官,也要辯證的看待。他所求賢只論表面現象而不管名聲是如何來的,這樣的糊塗「清官」,更爲可惡。一方面,他助長了類似玉賢這類清官的氣焰,另一方面他以此爲途徑作爲升遷的途徑,瞞天過海。

其次,要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清官。真正的清官都是不收取賄賂的,但是不收取賄賂的卻不一定是真正的清官。真正的清官應該是救苦救難的「活菩薩」。他們不僅清廉,更公正、愛民如子,是儒家所推崇具有仁義之心,能打給老百姓一片清明的天空,是國家的棟樑,是百姓的依靠。


站籠.png
上圖:站籠(圖片引自網路)


參考文獻

季羨林等.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近代文學研究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劉鶚.老殘遊記 濟南:齊魯書社出版社,1998

延伸閱讀:

名為「清官」實為「酷吏」(一)----劉鶚《老殘遊記》中的玉賢(原文)
名為「清官」實為「酷吏」(二)----劉鶚《老殘遊記》中的剛弼(原文)
血染頂珠紅----《老殘遊記》:「清官」有時不如「貪官」

衙門.png
上圖:衙門(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人人焦點》
《老殘遊記》「清官」反思
2022-02-06
網址:

https://ppfocus.com/0/en6062573.html
作者:吳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