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png
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雨中過辛亥隧道

入洞
出洞
這頭曾是切膚的寒風
那頭又遇澈骨的冷雨
而中間梗塞著
一小截尷尬的黑暗
辛亥那年
一排子彈穿胸而過的黑暗
轟轟
烈烈
車行五十秒
埋葬五十秒
我們未死
而先埋
又以光年的速度復活


入洞,出洞
我們是一群魚嬰被逼出
時間的子宮
終站不是龍門
便是鼎鑊
我們是千堆浪濤中
一海一湖一瓢一掬中的一小滴
隨波 逐
一種叫不出名字的流
浮亦無奈
沉亦無奈
倘若這是江南的運河該多好

可以從兩岸
聽到淘米洗衣刷馬桶的水聲
而我們卻倉皇如風
竟不能
在此停船暫相問,因為
因為這是隧道
通往辛亥那一年的隧道
玻璃窗外,冷風如割
如革命黨人懷中鋒芒猶在的利刃
那一年
酒酣之後
留下一封絕命書之後

他們揚著臉走進歷史
就再也沒有出來
那一年
海棠從厚厚的覆雪中
掙扎出一匹帶血的新葉


車過辛亥隧道
轟轟
烈烈道隧亥辛過中雨
埋葬五十秒
也算是一種死法
烈士們先埋
而未死
也算是一種活法
入洞
僅僅五十秒
我們已穿過一小截黑色的永恆
留在身後的是
血水滲透最後一頁戰史的
滴嗒
出洞是六張犁的
切膚而又澈骨的風雨
而且左邊是市立殯儀館
右邊是亂葬崗
再過去
就是清明節


辛亥隧道.png
上圖:辛亥隧道(圖片引自網路)


【作品出處】
雨中過辛亥隧道
作者:洛夫

【作者簡介】
洛夫,本名莫洛夫(1928年5月11日-2018年3月19日),原名莫運端,台灣現代詩詩人。洛夫生於中國湖南衡陽,初中三年級時,因閱讀大量俄國文學作品,將自己名字由「莫運端」改為俄國風味的「莫洛夫」,筆名洛夫、野叟。1949年國軍在湖南招考青年入伍,洛夫隨軍隊抵達台灣,1951年考入政工幹校第一期,1953年畢業,分發至左營海軍陸戰隊,1954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及《創世紀》詩社,歷任總編輯多年。後就讀於淡江文理學院英文系,1973年畢業,軍職退役後,曾任東吳大學外文系副教授,後於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華僑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山西中北大學任客座教授。1996年移居加拿大溫哥華,2016年夏返台定居,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文,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2017年獲國立中興大學頒贈名譽文學博士。2018年3月初出版最後一本詩集《昨日之蛇》,同月19日凌晨3點21分,洛夫病逝,終年91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