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鍊.jpg


道德可作為個人的指引,卻無法做為「社會的目標」,有哪些裹上了「道德」糖衣的荒謬話術?

道德是來約束自己,談道德綁架陷阱、常見的謬誤話術?

生活中處處有一些標語、公益廣告,或者現今的網路社群時代的網友、陌生人會常常拿一個「你不敢公開反對的道德標準來要求你,影響你的行為。」而這被稱為「道德綁架」(編按:「道德綁架」是以高尚的道德口號去約束或規範他人,要挾他人不得不做某些事,也就是以聖人的標準要求普通人,比如要求軍人就要捨身犧牲不然就要受譴責、或要求富人愛心捐款不然就要受譴責)

某個廣告是這樣說的

曾經國外有某個公益廣告影片,整個影片的開始,是某A被某B問了一個問題:

「我們德州上個月因車禍死了 400 人。」

「你覺得你每個月能接受的車禍死亡人數是?」B問。

「40?」A回答。

「那現在可以請你轉過身來」B說。

(當B轉了身後,真的看見了 40 個人。而這 40 人是他的妻子、父母、孩子、親人與最要好的朋友們)

「好,你覺得我們德州每個月因為車禍而死亡的人數應該多少才合適?」B在A愣住時接著問。

「零個,是零!他們一個都不該死!」A激動地馬上回答。

或許你會覺得這廣告很震撼、很感人,也很有倡議的效果與創意。作為「有道德感」的人,如果我們不能容忍自己的家人死去,怎麼可以容忍別人的家人死於車禍呢?

「但,零車禍的世界可以實現嗎?」


我們知道實現不了,所以有人會接著說:

「正因為實現不了,所以我們才需要強調道德的目標,催促著我們往更好的社會前進啊!」

這時候先講個結論:

道德可以作為「個人」的指引,卻無法作為「社會的目標」


澳洲的哲學家:池塘論證

然後,讓我們再來看個例子。

情境:

有個泥巴池,一個小孩落水了,如果你下池去救他,會把你 8000 元的整套衣服弄髒,你會救他嗎?


「如果你會,你買什麼昂貴的衣服跟保養品!」

「因為你的 8000 元,能夠拯救很多生命啊!」

「如果你選擇的是這 8000 元的奢侈品,那你對於他們的死,有著不可推卸的道德責任!」

每人每天節約一張紙,一年就保護多少森林⋯⋯

每人少喝一杯咖啡,就能⋯⋯

每人每天捐出一元,就能⋯⋯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是有許多的慈善公益組織用這套邏輯在影響大家的行為。當然,如果絕大部分人都能多做些好事,這當然是我們樂見的,世界也多了一些溫暖溫情。然而,這篇並不是要叫大家開始去抨擊這樣的說法,而是要來講講:「道德的情境性」

每個人資源有限,社會目標無限多,用有限的資源解決無限多的目標與問題,基本上就三個字──「不可能」。

道德的影響範圍是:熟人社會。人數規模相對小,且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清晰具體的

只不過,我們現今因為網路與社群的影響,資訊量的傳遞大幅提高,映入眼簾的陌生人多了,我們也就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道德觀,甚至價值觀直接套在他人身上,而扮演著上帝想盡辦法指引他們、給他們一條正確的方向

這就像是,你今天看到路邊有流浪狗受凍,你好心買了一件毯子蓋在他身上,突然有人路過指著你說:

「來吧,既然要拯救流浪狗!世界上此刻還有 1000 萬條的流浪狗受凍中,你趕緊一起解決吧!」

「X!干你屁事!」(我想你心中一定會出現這個字)

或者像是,今天如果某位成大的傑出校友,突然捐了三億給台大,一定會招致一片罵聲:「你為什麼不愛母校?為什麼不把錢捐給成大?」
你有你的道德情境,他也有。


「人之患,好為人師。」孟子曾說過這句話,接著批哩啪拉寫了三萬四千六百八十五字(X)

小時候的我一直在想,這邊的「師」是指什麼?

該不會他打了自己臉打得很響亮吧?

而我聽完了這一集,才明白這邊的師,可能是在講道德綁架,把自己的道德情境與價值觀強壓在他人身上這件事。

不是你書讀得好,就叫大家都該去讀書,不然就是沒專業的廢物;

不是你能出國壯遊,就叫大家多去看世界,不然就是沒見識的青蛙;

不是一個人做了A,我們就要求他說:「怎麼不連B一起做?」。


生活中處處可見道德綁架

但沒有人可以,且應該承受所有維度的道德選擇。

另一方面,「資格論」也是,就是去把「一個人對於具體情境的有限道德責任,擴張到無限的整體社會道德責任。」

「道德是個好東西,但它進化的速度實在太慢了,遵守道德人人可做,但它解決不了所有的社會問題。」──羅振宇。

最後,也督促砥礪著自己,去成為分享個人經驗,讓合適的人當作參考,給予選擇與可能性的師,而非成為教唆他人應該如何,不然就會怎麼樣的師。

最後分享一段在網上看到的評論,十分令人回味:

所謂道德綁架,就是不講情境,講原則不講有限,講無限

原則性是簡單的,靈活性是複雜的;

價值觀是簡單的,大目標是複雜的;

理論模型是簡單的,真實世界是複雜的;

討好觀眾是簡單的,把事情做好是複雜的;

個人的成長,有些是知識與技能的完善,有些是性格的磨練,以及變得更加複雜。

熟人社會,多講道德;陌生社會,多講市場。


對與錯.jpeg


【文章出處】
《Medium.高效能任性》
道德是來約束自己,談道德綁架陷阱、常見的謬誤話術?
2017-12-28
網址:

https://medium.com/y-pointer/moral-307ba82b983a
作者:侯智薰
【作者簡介】
侯智薰,《雷蒙三十》 Podcast 主持人,分享高效工作與品質生活的一人公司故事。18 歲印度旅行,22 歲成為外商遠距工作者,24 歲結婚到北京互聯網做產品和運營,26 歲回到台灣和老婆一起帶著電腦到處工作,懷著任性熱愛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