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png
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郁離子見而嗟之曰:是殆類漢之老郎與?
然老與少非人之所能為也,天也。
──劉基.郁離子.鄭人學傘


配合課程:鄭人學傘

「白首爲郎」(白髮郎潛)的典故

「白首爲郎」又稱「白髮郎潛(潛伏,隱藏)」、「郎潛白髮」,典故出自《漢武故事》。

《漢武故事》記載,武帝曾至郎署,見郎官顏駟 「鬚鬢皓白,衣服不整。」武帝問他:「何時為郎?」答以「文帝時為郎。」武帝又問何以「老而不遇」?他回答說:「文帝好文而臣尚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原文翻譯如下:


漢武帝曾到郎署(郎署,古代郎官辦公的衙門)巡視,看見一個鬚鬢斑白、頭髮散亂的老翁,便問他道:「你是什麼時候當上郎官(郎官,簡稱郎,低階侍從官員)的?爲什麼年紀那麼老邁呢?」

老翁回答說:「我姓顏,名駟
(音ㄙˋ。在文帝的時候當郎官。」

武帝接著問道:「爲什麼你年紀一大把了,怎麼仍原地踏步,還得不到上面的賞識呢?」

顏駟回答說:「從前文帝時喜歡文章,但我喜歡武藝;到了景帝喜歡年紀大的人,但那時我還年輕;如今陛下喜歡年輕的人,但我已經垂垂老矣了。因此得不到三朝帝王的賞識,到老還待在郎署過日子。」


漢武帝聽了有點感觸,便提拔他擔任會稽都尉。

後以「白首為郎」或「白髮郎潛」、「郎潛白髮」,慨歎年老而懷才不遇。

顏駟的遭遇,說明了漢代官員的任用沒有一個統一客觀的標準,隨意性很大。文帝喜歡文,偏偏顏駟喜歡武,景帝喜歡年長。偏偏顏駟年紀太小,如果局勢如此,只能嗟怨生不逢時、自認倒楣;等到武帝講求年輕化,而顏駟卻已鬚鬢皆白,只得再次自認命蹇時乖了。但顏駟還算不幸中之大幸,能遇上漢武帝,武帝雖然不喜歡年長者,但聽了顏駟的不幸遭遇,倒也破格提拔這個老人。


隋唐時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和官吏的考核制度,通過考試和考核選拔人才。不但重視試場上的成績,還重視官吏任職時的政績。從此官吏的任免升降,有一個客觀明確的標準,比起漢代只憑皇帝一個人的好惡,來決定官員的命運,自是合理得多了。

國外的文官制度(公務員制度)對於公務員的考試、錄用、考核、獎懲,實取材自我國古代的科舉制度和官吏的銓選制度,又結合本國的實際狀況加以改進,形成一套完整合理的文官制度。比起那些「任人唯親」的封建餘毒,實在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老婦.jpg
(圖片引自網路)


原文出處

「白首爲郎」典故出自《漢武故事》。《漢武故事》又名《漢武帝故事》,因此書內容多與《史記》、《漢書》多有矛盾出入,一般認為,本書屬於雜史類的志怪小說。此書主要記載漢武帝時期的雜聞佚事,如漢武帝陳皇后阿嬌「金屋藏嬌」故事,即出自此書。本書作者有漢代班固、晉代葛洪、南齊王儉等多種說法,但皆無確切的證據,一般認為是魏晉文人托名班固所作。


《後漢書》卷五十九〈張衡列傳〉:「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武。」唐.李賢注:「尉謂都尉顏駟也。尨,蒼雜色也。遘,遇也。」《漢武故事》曰:

「上至郎署,見一老郎,鬢眉皓白,問:『何時為郎?何其老也?』對曰:『臣姓顏,名駟,以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葉(世代)不遇也。』上感其言,擢(拔擢,提拔)為會稽都尉。」

《昭明文選》卷十五〈賦辛.志中.思玄賦〉:「尉尨眉而郎潛兮,逮三葉而遘武。」唐.李善注引《漢武故事》曰:

「顏駟,不知何許人,漢文帝時為郎。至武帝,嘗輦過郎署,見駟尨(音ㄆㄤˊ,眉髮斑白)眉皓髮,上問曰:叟(老人家)何時為郎?何其老也?答曰:臣文帝時為郎。文帝好文而臣好武,至景帝好美而臣貌醜,陛下即位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故老於郎署。上感其言,擢拜會稽都尉。」


背影.jpg
(圖片引自網路)


思考比較

漢之老郎(顏駟)與鄭之鄙人(郁離子.鄭人學傘)「老而無成」的原因,是否相同?

1.漢之老郎(顏駟):不符合君王所喜好→
客觀條件限制

2.鄭之鄙人:個人學藝不專→
主觀心態選擇

延伸閱讀:

梧鼠五技而窮----劉基《郁離子》:鄭人學傘(原文+翻譯解析)

背影.png
(圖片引自網路)


相關詩詞:


宋.蘇軾〈次天字韻答岑岩起〉:「莫嘆郎潛生白髮,聖朝求舊鄙鳶肩。」

宋.陸游〈史院書〉詩:「孤臣曾趣龍墀對,白首為郎只自傷。」


老人.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