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jpg


鴻門宴上劉邦為什麼要主動示弱?

前言

鴻門宴之前,劉邦是第一個率軍攻進秦朝心臟關中地區的反秦義軍,並且以約法三章,善待關中百姓,甚得關中百姓民心,劉邦收編了秦朝宗室以及大部分的關中秦軍,劉邦的嫡系部隊再加上關中投降劉邦的秦軍,使得劉邦手上的軍隊有十萬人,其中一部分都是秦朝降軍,同時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將關中財寶美女全部封存,並駐軍霸上,於是秦朝滅亡。

項羽進入關中時,首先消滅了函谷關劉邦派出鎮守的軍隊,然後項羽又聽了劉邦手下左司馬曹無傷的密告,說劉邦準備以秦王子嬰為相,稱關中王,於是項羽大怒,準備在第二天就發動針對劉邦的軍事進攻,消滅劉邦。當天晚上,項伯把這事告知張良,張良又告知劉邦,劉邦在張良的協助下,主動在鴻門宴上向項羽示弱,讓項羽暫時消除了對劉邦的警惕,問題的關鍵在於劉邦手握十萬軍隊,又是在得到關中秦人的支持之下,為何要懼怕項羽,難道僅僅因為項羽打贏了鉅鹿之戰嗎?


一、劉邦與項羽軍隊實力比較

項羽比劉邦晚一個月進入關中,當劉邦拿下關中時,項羽還在從鉅鹿到咸陽的路上,項羽是在鉅鹿之戰一戰成名的,在天下所有反秦義軍不敢面對四十萬秦軍主力的情況下,項羽以僅僅以數萬楚軍,就敢硬碰硬地與秦軍主力作戰,並且擊敗了戰無不勝的秦軍,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可能完全的任務,項羽卻完成了,這是項羽的勇猛善戰。

史書上沒有記載項羽鉅鹿之戰時所率領楚軍的數量,只知道鉅鹿之戰時,作為項羽前鋒的英布和蒲將軍率領的楚軍數量是二萬人,項羽作為主帥,除去前鋒楚軍,他手下剩下的楚軍肯定是主力,主力楚軍的數量不會低於前鋒二萬楚軍,所以項羽主力的楚軍至少是三萬人,加上前鋒,參與鉅鹿之戰的楚軍總數至少是五萬人,至多不會超過十萬人,因為項梁戰死之後,楚國士氣低迷軍隊大多數被章邯打散了,如果楚地還有十萬以上的軍隊,章邯肯定不會放過楚國而北上打趙國。

項羽進入關中的總兵力是四十萬人,劉邦是十萬,這在史書也有明確記載:

《史記.高祖本紀》: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力不敵。

這是鴻門宴前項羽的手上有四十萬兵力,號稱一百萬,而劉邦手下有十萬兵力,號稱二十萬,所以劉邦不敵項羽。其實仔細分析,並不是這麼回事。前面已經講過了,項羽手下的嫡系楚軍其實最少是五萬人,最多不會超過十萬,而其他人都是各諸侯聯軍的數量,以諸侯聯軍的尿性,在巨鹿之戰時,要不是看著項羽已經打出勝局,他們不會參與,只會作壁上觀,同樣的道理,如果真的打起來,諸侯聯軍會不會幫著項羽,其實並不是一定的。

而劉邦手下就是十萬人,真正算起來,劉邦手下的軍隊數量並不比項羽少,為何劉邦要在鴻門宴上示弱?況且劉邦在關中很得民心,為何要怕項羽不敢一戰?

二、秦朝滅亡時的天下政治形勢

無論是項羽還是劉邦,在當時都是楚懷王名義上的下屬,從陳勝、吳廣發動大澤鄉起義開始,就是打著項燕的旗號起兵造反,項燕是楚國末代上將軍,秦國滅亡楚國前夕戰死,陳勝以項燕為旗號足以說明楚國民心所向,而擁立楚懷王的項梁是項燕的兒子,鉅鹿之戰大勝的項羽是項燕的孫子,無論是名聲,還是地位,又或者是戰功,項羽在當時全面超過了劉邦。

劉邦與項羽打進關中都是楚懷王的命令,兩人在名義上其實是平等的,但是楚懷王是項梁所立,在整個反秦義軍當中,楚國其實是名義的盟主和領袖,無論是陳勝以項燕為旗號,還是項梁擁立楚懷王,都足以說明楚國是當時天下反秦的主力,項羽作為楚國最有能力和實權的人,自然也就成為楚國的實權派人物,劉邦在當時也算是屬於項梁的一支人馬,並不起眼

項羽因鉅鹿之戰而得到了天下諸侯聯軍的膜拜,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諸侯聯軍的領袖,復辟之後的齊國、趙國、燕國、韓國、魏國聯軍大都以項羽為首,但又是各自獨立的,這些諸侯聯軍在面對秦朝時的政治利益是一致的,雖然彼此之間也各懷鬼胎,但在反對秦朝時總體行動上能保持一致。

鉅鹿之戰後,章邯的二十萬秦軍主力投降了項羽,因為反秦諸侯聯軍原本就非常痛恨秦軍,再加上這些秦軍數量如此之多,私下裡議論紛紛,是一個很大的隱患,項羽本人也是非常痛恨秦軍的,秦軍殺了項羽的爺爺項燕,還滅亡了他的祖國,種種因素加在一起,促成了項羽做出活埋二十萬秦軍的舉動,項羽坑殺的秦軍降卒大部分都是關中子弟,也就是秦朝徵召的關中子弟加入章邯軍隊的主力,所以秦人痛恨項羽也就在所難免。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阬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三、劉邦與項羽的政治態度

劉邦對待秦朝與項羽對待秦朝的政治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劉邦善待秦王與秦人,項羽殺秦王子嬰劉邦在咸陽約法三章,保障關中百姓生命安危和財產安全,項羽在咸陽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劉邦收編了非常多秦朝降卒到自己軍中,項羽則坑殺了二十萬秦朝降卒

關中是秦朝的核心地區,天下所有的反秦義軍沒有一支來自關中,全部是原來東方六國的百姓,而關中百姓至始至終是支持秦朝的,秦朝滅亡後,由於劉邦的行為,關中百姓轉而支持劉邦,劉邦儼然成為秦朝滅亡之後的代言人,這是除劉邦之外,天下所有反秦義軍所怨恨的。

比較劉邦與項羽的政治態度,不難發現劉邦其實不知覺繼承了秦朝的大多數制度、百姓與軍隊,而項羽作為反秦聯軍的首領,他對秦朝的一切都是持仇恨的心態,不僅坑殺了二十萬秦軍,而且一把火燒了整個咸陽城,這可是秦朝的首都,當時最繁華的大都市,只因為是他所痛恨的秦朝都城,所以項羽要毀滅這一切。

時勢發展到了現在,你可以發現其實原本以楚國為盟主的反秦義軍已經分裂了,一支是仇視秦朝以項羽為首的四十萬諸侯聯軍,他們想毀掉秦朝的一切力量和標誌,這支聯軍占了整個反秦義軍五分之四的勢力,另一支就是同情秦朝以劉邦為首的勢力,他們接收了秦朝的一切,制度、法律、書籍、百姓、軍隊等等,兩方勢力在秦朝滅亡後其實已經成為敵對勢力,從鴻門宴的表現來看,劉邦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而項羽顯然沒有意識到。

事實上,正是因為劉邦對秦朝過於親近,不僅讓項羽過於憤怒,而且也讓其他反秦義軍也是相當憤怒,所以項羽儘管只有十萬不到的嫡系軍隊,與劉邦相當,而其他三十萬諸侯聯軍由於政治上反秦的天然本性使然,站在了項羽這一邊,為了共同的政治利益,這些反秦諸侯聯軍與項羽一起準備在鴻門宴前後消滅劉邦,這才是讓劉邦在鴻門宴上主動示弱的真正原因。

如果這些反秦諸侯聯軍選擇作壁上觀的話,萬一在關中劉邦得到百姓支持擊退了項羽,那將是整個反秦陣營的失敗,因為反秦諸侯聯軍手上都沾滿了秦人的鮮血,他們不敢讓劉邦取勝,所以在政治上天然地站到了項羽一邊,與此同時,項羽能夠分封天下,無視懷王之約,也是因為項羽在政治上得到了大多數諸侯的支持。

不要以為項羽在鉅鹿之戰取勝,就成為戰神,而沒人敢與他為敵,這麼想是錯誤的,從項羽分封之後,齊地的田榮立即聯合彭越、陳餘等勢力一起反對項羽來看,根本就沒有人怕項羽,如果怕的話,他們也不敢這麼快就反了。同時敢反項羽的還有劉邦,劉邦在回到漢中封地僅僅才四個月就出兵反對項羽,所以從政治上看,劉邦在鴻門宴上的主動示弱,是由於當時的政治形勢造成,劉邦選擇示弱,也是在政治形勢不利的情況下的暫時妥協,並不代表劉邦就會認輸

劉邦之所以選擇接收了秦朝的一切,根本原因就在於劉邦志在天下,從楚懷王定下「懷王之約」到劉邦打進關中,劉邦的志向再一次被激發,劉邦原本就是市井小吏,既好色又好錢,可是居然進入咸陽城在張良和樊噲的勸說,放棄了自己的慾望,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劉邦之所以沒有把秦朝的美女和錢財全部據為己有,就是因為他有著遠大的理想,這個理想就是統一天下,劉邦想模仿秦朝統一天下的方式,因為他是第一個進入關中的諸侯,同情並接收秦朝的一切,以秦朝的地盤為基本實力,進而東出函谷,再一次秦滅六國,這就是劉邦想做的事,就連劉邦封堵函谷關都有可能是有意而為之,想把項羽擋在關外,劉邦沒有想到項羽輕易就攻破了函谷關,而且勢力已經是自己的數倍,所以劉邦選擇了在鴻門宴示弱,選擇了在政治上低頭。

總結

鴻門宴前後,正是秦朝滅亡的時期,秦朝一滅亡,整個天下的主要矛盾,已經由反秦義軍與秦朝之間的矛盾,轉化為反秦義軍內部的矛盾,秦朝留下的政治權力真空就在反秦義軍中爭奪,而以項羽為首的諸侯聯軍顯然是勢力最大的,也是權力的主導者,所以項羽能主導劉邦當時的命運,即使劉邦先進關中而得不到關中王的封號。

在政治權力的爭奪中,劉邦勢力弱小,這種弱小不僅體現在軍事上,也體現在政治上,在軍事上,劉邦與諸侯聯軍是1:4的懸殊力量對比,在政治上,劉邦與反秦義軍是1:1的力量對比,劉邦得到整個關中百姓的支持,而以項羽為首的反秦義軍在政治上只能退出關中,繼續經營復辟的東方六國,劉邦正因為實力弱小,所以只能在鴻門宴上示弱,以換取生命權和存在權,以便日後的東山再起,這才是劉邦最正確的處理方法。


劉邦.jpg
上圖:劉邦(劇照)
項羽.jpg
上圖:項羽(劇照)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鴻門宴前,項羽嫡系兵力還不如劉邦,為什麼劉邦要主動示弱項羽

2020-04-16
網址:

https://read01.com/NNK5d4G.html#.X6SvwqgzZPY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