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png


題解

這是一首戀情的民歌,出自《詩經》十五國風中的《周南》,詩名
漢廣。詩歌主角是位青年樵夫,他愛上一位女子,卻始終難遂心願。情思纏繞,無以解脫,面對浩渺的江水,他唱出了這首動人的詩歌,傾吐出滿懷惆悵的愁緒。

從外部結構看,〈漢廣〉全篇三章,同《詩經》中其他重章疊句的民歌,似無差異。但詩中重疊三唱,前一章獨立,後二章疊詠,反覆表現主角對在水一方的遊女,瞻望勿及,企慕難求的感傷之情。魯齊韓三家詩解遊女爲漢水女神,後頗有從者,這給本詩抹上了一層人神戀愛的色彩。不過一部《詩經》,總體落實在現實人生,十五國風皆爲歌唱世俗情感的民間歌謠,因此似乎沒有必要將此詩與神話傳說聯繫起來。

西方浪漫主義所謂的企慕情境,即表現所渴望所追求的對象在遠方、在對岸,可以眼望心至卻不可以手觸身接,是可以嚮往但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秦風.蒹葭》與《周南.漢廣》都是刻劃企慕情境的佳作,比較二詩,一為空靈象徵,一為具體寫實蒹葭全篇沒有具體的事件、場景,連主人是男是女都難以確指,詩人着意渲染一種追求嚮往而渺茫難即的意緒漢廣則相對要具體寫實得多,有具體的人物形象:樵夫與遊女;有細微的情感歷程:從希望、失望,到幻想、幻滅;就連之子于歸的主觀幻境和漢廣江永的自然景物的描寫都是具體的

空靈象徵能提供廣闊的想像空間,而具體寫實卻不易作出審美的超越。錢鍾書《管錐編》論
企慕情境這一原型意境,在《詩經》中以《秦風.蒹葭》爲主,而以《周南.漢廣》爲輔,其原因或許就在於此。

配合課程:詩經.蒹葭

延伸閱讀:

曲黎敏:《周南.漢廣》----幸福,並非來自「高不可攀」的愛
劉群:「漢江女神」之演變

船.jpg


詩經.周南.漢廣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遊女,不可求思。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蔞。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作品出處】
《詩經.周南》
漢廣
原作者:不詳


渡船.png


註釋翻譯

(一)


南有喬木(高大的樹木),不可休(休息)(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南方有高大的樹木,不可在樹下遮蔭休息。

(漢水,長江主要支流之一)有遊女(漢水之神,或謂遊玩的女子),不可求思(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漢水邊有一位女子,想去追求卻沒辦法追覓

◎首先,全詩三章的起興之句,「喬木傳神地暗示了作爲主角的青年樵夫,伐木採樵的勞動過程。
◎〈漢廣〉全篇三章,同《詩經》中其他重章疊句的民歌,似無差異。從結構形式看,首章似獨立於後面的二、三兩章。
◎詩篇從失望和無望寫起,首章八句,四曰「不可」,把追求的無望表達得淋漓盡致,不可逆轉。一般把首句視爲起興,如果把「漢有遊女,不可求思」置於首位,那麼「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構成一組氣勢如潮的博喻;瞻望難及的無限悵惘之情,也表現得更爲強烈。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漢水太寬太廣,不能泅水渡過對岸。

江之(長)矣,不可(桴,筏。此處用作動詞,意謂乘坐木筏渡江)(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江水那麼悠長,不能乘筏過去空自憂傷。

(二)


翹翹(本指鳥尾上的長羽,比喻雜草叢生貌)錯薪(柴草)(語氣助詞,無義)(割)其楚(灌木名,荊。古代嫁娶必以燎炬為燭,故《詩經》嫁娶多以折薪、刈楚為興)
譯文:
柴草叢叢雜生,用刀割砍那最高的荊條。

之子于歸(出嫁),言(語氣助詞,無義)(餵飽)其馬。
譯文:
在那個女子出嫁之前,我會趕緊將馬餵飽。

詩中重疊三唱,前一章獨立,後二章疊詠。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這兩句詩的字面大意是:那些高高雜亂的荊柴,我想割下其中最高的那根。言外之意,在眾多女子之中,男子獨鍾情這位「漢之遊女」。《毛詩正義》:「以喻眾女皆貞潔,我又欲取其尤高潔者。」
《詩經》的這句話「翹翹錯薪,言刈其楚」,從後世開始就衍生出了一個詞「翹楚」,比喻傑出的人才或事物
◎由於男子苦戀追求,瞻望難及,由現實境界轉入主觀幻想境界。「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大意是:這個女子出嫁時,我會餵飽我的馬匹。這是因為這名男子不好意思真接說出自己心意,只是說「她出嫁前,我會把馬匹餵好」,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想娶她。「之子于歸,言秣其馬」大意是:這個女子出嫁時,我會餵飽我的馬匹,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想娶她。《毛詩正義》:「謙不敢斥其適己,於是子之嫁,我原(願意)秣其馬,致禮餼(婚禮必備的一些禮物,如雁幣等),示有意焉。」
◎「之子于歸,言秣其馬」也有人翻譯為:那女子若嫁給好人家,自己願意為她餵馬,只要能做她的馬夫,遠遠瞻望著女神,就心滿意足。 言下之意,不求有情人終成眷屬,只願對方得到幸福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漢水太寬太廣,不能泅水渡過對岸。

江之永(長)矣,不可方(乘坐木筏渡江)(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江水那麼悠悠漫長,不能乘筏過去,讓我空自憂傷。

◎從情感表現看,第二章傳達主角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滅,這一曲折複雜的情感歷程

(三)

翹翹(雜草叢生貌)錯薪,言(語氣助詞,無義)(割)其蔞(蒿。嫩時可食,老則為薪)
譯文:
柴薪叢叢雜生,用刀割砍那最美味的蔞蒿。

之子于歸(出嫁),言(語氣助詞,無義)(餵飽)其駒(小馬)
譯文:
在那個女子出嫁之前,我會趕緊將小馬餵飽。
詩中重疊三唱,前一章獨立,後二章疊詠。
◎「蔞」為蔞蒿,因蔞蒿「古今皆食之,水陸俱生」,且應為蒿類中最可口的野菜,同時在一般的雜草中,蔞蒿算是尺寸比較高的一種。故《毛詩正義》說:「蔞,草中之翹翹然。」故「翹翹錯薪,言刈其蔞」,意指在眾多錯雜的植物叢中,詩人只割取最高、最有用途(美味)的蔞蒿,用以比喻所愛慕的漢水游女為眾多女子中最出色者,也是自己所愛慕的對象
◎再次複述這名男子不好意思真接說自己想娶她,只是說「她出嫁前,我會把小馬餵好」,言外之意就是自己想娶她,自己願意準備好婚禮必備的一些禮物。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也有人翻譯為:也有人翻譯為:那女子若嫁給好人家,自己願意為她餵馬,只要能做她的馬夫,遠遠瞻望著女神,就心滿意足。 言下之意,不求有情人終成眷屬,只願對方得到幸福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漢水太寬太廣,不能泅水渡過對岸。

江之永(長)矣,不可方(乘坐木筏渡江)(語末助詞,無義)
譯文:
江水那麼悠悠漫長,不能乘筏過去,讓我空自憂傷。

◎從情感表現看,第三章再度傳達主角由希望到失望、由幻想到幻滅,這一曲折複雜的情感歷程。有希望就有有追求,才有失望和失落,但詩篇於此未作明言,對這位青年追求思戀的一往深情,讀者可得之言外。

水邊.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