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賦、比、興」做法的舉例
後人曾經把《詩經》的藝術表現手法,概括為「賦、比、興」三種,這三者是《詩經》最基本的藝術手法,簡言之,就是如何寫出一首詩的「作法」。
關於「賦、比、興」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宋代朱熹的解釋較有代表性,一般多採用此種看法。他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一、賦
「賦」是《詩經》中的表現手法之一,「賦」即直接描述,利用耳目感官,或內心所思,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直接描述下來。
如〈豳風.七月〉就集中運用了賦的手法,按照季節物候變化的順序,鋪敘了農家一年四季的生活: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於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載陽,有鳴倉庚。
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遲遲,采蘩祁祁。
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七月流火,八月萑葦。
蠶月條桑,取彼斧斨。
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七月鳴鵙,八月載績。
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爲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鳴蜩。
八月其獲,十月隕蘀。
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載纘武功,言私其豵,獻豣於公。
五月斯螽動股,六月莎雞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穹窒薰鼠,塞向墐戶。
嗟我婦子,曰爲改歲,入此室處。
六月食鬱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剝棗,十月獲稻。
爲此春酒,以介眉壽。
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荼薪樗,食我農夫。
九月築場圃,十月納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麥。
嗟我農夫,我稼既同,上入執宮功。
晝爾於茅,宵爾索綯。
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於凌陰。
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
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朋酒斯饗,曰殺羔羊,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其他如〈氓〉中棄婦的不幸遭遇、〈君子於役〉中黃昏時分農家小院的情景、〈擊鼓〉中對家鄉妻子的深摯思念、〈溱洧〉中男女相約遊春的歡樂等。
二、比
「比」也是《詩經》中的表現手法之一。前文所說的「賦」是直接描述,利用耳目感官或內心所思,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直接描述下來。而「比」則是間接描述,利用其他事物,來形容比喻所要描述的人事物,也就是修辭中的譬喻法。「比」在民歌中也俯拾皆是,「比」的運用使得詩歌的語言更加具體、生動傳神,如〈碩人〉連用了六個比喻來誇寫女子的美貌: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些比喻把女子的美麗描畫地鮮活靈動,使人幾乎有耳聞目睹之感,而這些比喻也因此被後世不斷沿用,成為描寫女子美麗的習語。
其他如〈新台〉用癩蛤蟆比喻荒淫好色的衛莊公、〈有女同車〉用美麗的蕣華比喻女子的容顏等,也同樣貼切逼真。
十五國風中還經常用比喻把抽象的心情甚至品德,加以具象化,如: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心之憂矣,如匪浣衣。(〈邶風.柏舟〉)
未見君子,惄如朝飢。(〈周南.汝墳〉)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衛風.淇奧〉)
彼其之子,美如英。
……彼其之子,美如玉。(〈魏風.汾沮洳〉)
這些新穎活潑的比喻,都大大增強語言的表現力。
三、興
「興」也是《詩經》中的表現手法之一。前文所說的「比」則是間接描述,利用其他事物,來形容比喻所要描述的人事物。而「興」則是先以感官所見所聞寫出某種物象,再此物象聯想到另一人物或心情,雖然也有直接描述,但用來引發起興的事物只是烘托、陪襯的配角,引發起興後的人事物才是主角。
《詩經》民歌中藉以起興的物象,大都是自然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
如〈桃夭〉一詩裡,以爛漫的桃花起興,由桃花爛漫聯想到女子出嫁: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
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關雎〉一詩裡,以和鳴的雎鳩起興,由雎鳩聯想到結為佳偶: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淇奧〉一詩裡,以猗猗的綠竹起興,由綠竹聯想到君子: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
瞻彼淇奧,綠竹如簀。
有匪君子,如金如錫,如圭如璧。
寬兮綽兮,猗重較兮。
善戲謔兮,不爲虐兮。
〈月出〉一詩裡,以皎潔的月亮起興,由月亮聯想到美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憂受兮,勞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紹兮。勞心慘兮。
以上這些物象本身就使人感覺優美的詩意,以此意象出發,連結至抽象的情感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興」的妙處在於藉以起興的物象和下文之間,有著一種若有若無的關聯,它或襯托,或暗喻,給讀者提供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在粗獷尚武的〈秦風〉中有一首蕩氣迴腸的戀曲〈蒹葭〉,詩中以茂盛的蒹葭(蘆葦)、白露起興,由蒹葭、白露聯想到伊人: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淒淒,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一唱三歎,訴說著對可望而不可及的「伊人」的嚮往,而那用來起興的蒼蒼蒹葭、清清白露,和主人公憂傷悵惘的心情互相映襯,使全詩都籠著一層淡淡的哀傷。王國維曾經讚譽它「最得風人深致」,而這得力於「興」的作用。
「興」一般用於詩歌的開頭,但也有不是出現於開頭的例子,如〈蓼莪〉的最後一章,由南山、飄風,聯想到作者自己失去父母的遭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瓶之罄矣,維罍之恥。
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
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
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
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四、《詩經》其他常見作法:回環復沓
回環復沓,是指重複循環,反覆不斷。《詩經》民歌一般由若干章組成,每章之間常常只更換一兩個字,各章之間基本上結構大致相同。
例如〈采葛〉三章結構基本相同,只有少數文字略作更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這首詩三章之間只變換了六個字,其他的語言全都一樣,這就是回環復沓的結構形式。這種形式是民歌中獨有的,民歌大多是即興抒情之作,它全部的目的只在抒情,反覆將內心情思綿綿不斷呈現,往往寥寥幾句就能表明主題。
【文章出處】
《百度知道》
〈例舉詩經中賦比興手法的句子各三個〉
(編按:內容已重新增補修改)
2017-11-26
網址: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7676277.html
作者:不詳
- Mar 28 Sat 2020 12:59
▲《詩經》中「賦、比、興」作法的舉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