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測國寫題目
非選擇題(共二大題, 占 50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第一題限作答於答案卷「正面」,第二題限作答於答案卷「背面」。作答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若因字跡潦草、未標示題號、標錯題號等原因,致評閱人員無法清楚辨識,其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一、
糖對身體是有好處的,運動過後或飢餓時,適當地補充糖會讓我們迅速恢復體力。科學研究也發現,大腦細胞的能量來源主要來自葡萄糖,當血糖濃度降低時,大腦難以順利運轉,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或做事效果不佳。不過,哈佛醫學院等多個研究機構指出,高糖飲食會增加罹患乳癌及憂鬱症等疾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高糖飲食是造成體重過重、第二型糖尿病、蛀牙、心臟病的元兇,並建議每日飲食中「添加糖」的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 10%。以每日熱量攝取量 2000 大卡為例,也就是 50 公克糖。我國國民健康署於民國 103 年至 106 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有關國人飲用含糖飲料的結果如圖 1、圖 2 所示。
請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國民健康署若欲針對 18 歲(含)以下的學生進行減糖宣導,請依據圖 1、圖2 具體說明哪一群體(須註明性別)應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理由為何?文長限 80 字以內(至多 4 行)。(占 4 分)
108學測國寫範文
範文一:
根據兩張圖表,我認為應將十三至十五歲的男生列為減糖宣導的優先對象。因為十三至十五歲的男性在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的比例高達九成六且每週平均喝高達九次,皆為最高,故有如此主張。
範文二:
從圖一、圖二可推論,國中男生應為減糖宣導的最優先對象。由圖一可知,所有群體中,國中男生每週接觸含糖飲料者有九成五,圖二中其喝的平均次數高達每週九次,為所有群體中最嚴重者。
範文三:
我認為應列國中男生為最優先的宣導對象。因為國中生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的比重本就為所有群體之冠,而在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的人之中,國中男生又以平均九杯超越其它群體。
範文四:
十三歲至十五歲的國中男生應列為最優先宣導對象,因為第一其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之人數百分比是最高的(百分之九十五點七),再者其每週平均喝的次數也是最多的(九次)。
範文五:
應該先從國中男生開始宣導,因為從圖一和圖二中,可發現國中男生每週至少喝一次含糖飲料人數百分比高達95.7,而每週平均喝九次,兩者的數據皆大於其它族群,代表國中男生平均攝取糖最多。
問題(二):讀完以上材料,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你贊成或反對?請撰寫一篇短文,提出你的看法與論述。文長限 400 字以內(至多 19 行)。(占21 分)
範文一:贊成意見
我贊成對於中、小校園禁止含糖飲料,而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三點。
首先,中、小學是多數孩童的成長發育期,位於此時期的孩童需要的是均衡的營養,各種營養素皆需均衡攝取,而含糖飲料裡大部分的成分皆為糖,其他如蛋白質、膳食纖維等成分含量很少,校園內若提供含糖飲料將增加學童接觸含糖飲料的機會,而長期喝含糖飲料將導致營養不均衡。我認為若在校園內禁止含糖飲料將可降低學童接觸含糖飲料的機會,進而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
其次,即便糖對身體有益處,但根據多個研究機構指出高量攝取會增加罹患乳癌、憂鬱症、蛀牙、心臟病的風險。我們在三餐飲食中已可攝取適量的糖,不需再額外藉由含糖飲料攝取糖分,因此可知含糖飲料並非必要。
最後,根據圖表可知中、小學學童接觸含糖飲料的頻率很高,而習慣一旦養成便難以戒除,若能在校園內禁止含糖飲料,學童可以減少和含糖飲料的接觸,因此我認為中、小校園應禁止含糖飲料。
範文二:反對意見
我反對於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
從「生理」層面來說,糖是對人體有幫助的。運動後與飢餓時,適當的補充糖能使人迅速恢復體力。對國中生與小學生來說,活動量大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若禁止含糖飲料,恐使其在大量消耗體能後無法供應身體能量。況且運動飲料也屬含糖飲料,運動後缺乏此種能平衡身體的飲品也將造成重大影響。
由「心理」層面而言,過度的抑制可能使其更想接觸。國中、小學生處於好奇心旺盛的階段,在周遭的師長要求「禁喝含糖飲料」,可能會讓他們更想嘗試,而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攝取過多的糖而導致身體受損。
我認為,若要避免國中、國小吃下太多的糖,不應使用「禁止」的方式,而是應該透過教育與宣導來使其了解含糖飲料的益處與壞處,進而讓他們有自我判斷力,而非只是因制度的限制改變行為,應要培養分辨與自制力才是長久之計。
範文三:反對意見
含糖飲料就像錢幣的兩面,一方面帶給我們生理上的活力以及心理上的滿足,另一方面卻在無形中帶給我們體重過重以及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而我堅決反對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其因如下。
第一點,從人性心理層面觀之。人往往貪戀自己無法獲得的,當大人與學校越禁止,是否會勾起學生更多的好奇心呢?又是否會使得他們更加擅用可以取得含糖飲料的時間,在課後攝取更多的糖份?若只求學生不把含糖飲料帶入校園,或是禁止校內販售,這種作法僅僅只是壓抑學生,限制他們能夠釋放己身對糖份需的渴望而已。
第二點,從政策效益層面觀之。校園生活佔中、小學不到三分之一的時間,也就是說學生受到的拘束的時間相較於可以自由取得糖份的時間實在有限。此外,俗話說:「你永遠叫不醒假睡的人。」若學生極度渴望攝取糖分,又豈是政策可以束縛的呢?而對於可以克制自己的人,政策又有何意義呢?
盱衡上述,可見在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是有弊害且效果不彰的。然而又該如何做以避免糖份加諸於我們健康的風險呢?我們應加強有關過量攝取糖份的教育,從小培養學生對其後果的重視,並加強家庭教育的推廣,使學生能夠手潔心清,抵抗外在的種種誘惑。
範文四:贊成意見
我贊成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綜合圖一、圖二來看,中小學生飲含糖飲料的人數和次數都比十九歲以上的人來得高,可以推測大半時間都待在學校的中小學生可能會攝取過多糖分的機會比後者還大。高糖飲食不只會增加罹患多種疾病的風險,還是導致某些病痛的元凶,因此在校園環境內,若能管制那些高風險食品的銷售,尤其那常常人手一杯的含糖飲料,想必能減少未來罹患各項由高糖飲食所導致的疾病之人數。
除此之外,若能及早控管含糖飲料進入校園,減少學生接觸到含糖飲料的機會,或是能幫助培養較健康的飲食習慣。雖然中小學生能獲得含糖飲料的來源不只僅有學校,還包含校園附近的商家等,但若能禁止含糖飲料進入學生一天之中待最久的處所之一――學校,或多或少應該會對這個問題有些許的幫助。總體來論,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利多於弊,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健康理所當然重於進駐商家的利益,讓學生減少口腹之欲未嘗不是件好事。
範文五:贊成意見
我贊成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的措施。
因為從圖表中能夠很明顯看出學生族群占食用含糖飲料為大宗,而其中國中、國小的學生正處於生理各方面的發展階段,再加上因為年紀較輕,對於判斷事物的對與錯仍有不足,很容易就因為同儕或大環境的影響而因此建立不良的習慣,其中更往往能影響一生。所以,若能在中、小學校園禁止含糖飲料,不但能夠降低學生們食用飲料的機會,更可以從校方的角度來教育及推廣健康飲食,可說是一舉數得。
不過,也許有人會說若攝取的糖分不足也會對健康有不好的影響,包括在血糖濃度低時,大腦難以順利運轉,容易注意力不集中,進而導致學習或做事效果不佳。但我認為此話雖然正確,卻屬多慮了。因為中、小學學生絕不會因為校園的禁止而使他們不去攝取糖分,因為在課餘時間他們仍有很多機會去購買含糖飲料,次數可能仍比成年人高上許多,而此措施主要目的是為減少他們的使用次數,至少從校園先做起。
二、
甲
(陶潛)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南史.隱逸.陶潛傳》)(力:勞役、人力。旦夕之費:日常的花費。薪水:打柴汲水。)
乙
飯後,眾人各自有事離去,留下貞觀靜坐桌前獃想。她今日的這番感慨,實是前未曾有的。
阿啟伯摘瓜,乃她親眼所見。今早,她突發奇想,陪著外公去巡魚塭,回來時,祖孫二人,都在門口停住了,因為後門虛掩,阿啟伯拿著菜刀,正在棚下摘瓜,並未發覺他們,祖孫二個都閃到門背後。貞觀當時是真愣住了,在那種情況下,是前進呢?抑是後退?她
不能很快作選擇。
然而這種遲疑也只有幾秒鐘,她一下就被外公拉到門後,正是屏息靜氣時,老人家又帶了她拐出小巷口,走到前街來。
貞觀人到了大路上,心下才逐漸明白:外公躲那人的心,竟比那偷瓜的人所做的遮遮掩掩更甚!
貞觀以為懂得了外公的心意:他怕阿啟伯當下撞見自己的那種難堪。
事實上,他還有另一層深意,貪當然不好,而貧的本身沒有錯。外公不以阿啟伯為不是,是知道他家中十口,有菜就沒飯,有飯就沒菜。(改寫自蕭麗紅《千江有水千江月》)
閱讀甲、乙二文,分項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一):請依據甲、乙二文,分別說明陶潛對於人子、外公對於阿啟伯的善意。文長限 120 字以內(至多 6 行)。(占 7 分)
範文一:
甲、乙兩文中不論陶潛抑或是外公對他人所抱持的皆是一份「善解」的心。陶潛設想了勞工的父母那份愛子心切的溫熱而理解天下子女皆是父母心頭的血肉進而告誡其子善待之;外公體諒了阿啟伯在走投無路卻心念家人溫飽的矛盾,包容其因貧而貪的作為,為阿啟伯保住了顏面及尊嚴。兩者皆是因體貼他人而做出的舉動。
範文二:
陶潛對於人子的善意,是基於人子即便是奴僕,卻也如你我般生而為人,是出於一份惻隱之心,而自胸臆中流露出的關愛之情;外公的善意,是做得不讓他人難堪的體貼,是對於貪、和由貪衍生出的貪的包容諒解,這份善念悄然無聲、默默綻放光輝。陶潛與外公的善意,皆在起心動念間成就他人幸福。
範文三:
陶潛對於人子、外公對於阿啟伯的善意,並非單純的同情,而是更深沉的――將心比心。陶潛告誡兒子送去的幫手亦是他人的孩子,應善待;而外公明白阿啟伯家裡的窘迫,因而讓他摘瓜。不同於上對下的施捨,此種「換位思考」留給他人不只物質的需求,更保全其自尊心。
範文四:
陶潛對人子、外公對阿啟伯的善意皆出於「同理心」。陶潛是同身為父母的同理心。雖然只是奴僕,但在他人父母眼中何嘗不是明珠、寶玉,所以應好好善待,而非欺負打罵。而外公是對貧苦生活的同理心。阿啟伯的行為雖是「偷」,但他非因「貪」而拿。為了一家子得以溫飽而偷,外公也不多責怪了。
範文五:
陶潛為他兒子雇了個人以幫忙他做些日常的勞役,在信中又交代了要善待他,而乙文中外公對阿啟伯的偷竊行為視而不見,這都是他們兩人將心比心而有的行為,因為陶潛為人父親,懂得父對子的擔心而希望兒子不要苛刻對待;因為外公曾是一家之主,懂得維持家計、照顧全家人的辛苦。
問題(二):陶潛或者外公對他人的善意,你可能也曾見聞或經歷過,請以「溫暖的心」為題,寫一篇文章,分享你的經驗及體會。(占 18 分)
範文一:溫暖的心
社會上需要被暖陽溫熱的陰冷角落比比皆是,然而社會扶助機構總不可能隨時體察到需求,而此時,和不讓我們的心化為那束暖陽,體貼而默默地伸出援手而不使人自覺卑微?
住在隔壁紅矮房的老奶奶在去年逝世了。在那之前過著清貧簡淡的獨居生活,他總說他不怪他兒子的不聞不問,畢竟一身老骨頭也只能帶來麻煩罷了。說到這裡便不難想像奶奶多麼不想困擾他人而佝僂著身子走漫漫長路買一碗白飯裹腹的身影了吧?然而媽媽看著奶奶可能也不禁投射了南部外婆的影子吧,總想多陪陪老奶奶、協助她的起居。於是為了不被發現這微小的體貼,總不小心買多了、煮多了菜邀請老奶奶共進晚餐。漸漸地,我也時常在去上學的路上買一些日用品回來給奶奶,過年前拉著弟弟說著也想打掃但家裡不准的話就跑進紅矮房里除舊佈新起來。
我曾經也無法理解究竟為什麼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幫助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包裝;又明明接受他人的付出是何其輕而易舉的事,怎麼不能收下?媽媽才告訴我這是體諒的智慧:因為先替他人設想後才作出的舉動才是溫暖了自己又和煦了對方;因為不想讓奶奶認為我們多勞心關照她而歉疚便說出了白色的謊言來掩飾我們的愛和溫暖。總是保有柔軟的體貼才會讓內心更加富足,周遭也更美滿。
直至今日,我也常提醒自己保有這般善意的溫暖之心;有時候也猜想紅矮房的老奶奶是否不時因為媽媽的「多買」覺得奇怪?又或者是悄悄地收藏感念在心中後離去,在天邊絢爛地照耀著我們。嚴格來說,是奶奶讓我學習了如何體貼愛人而更善良吧!
範文二:溫暖的心
一雙翅膀,只要有愛,所到之處無不綻放光芒;一朵鮮花,即使萎紅地,卻化做滋長萬物的春泥;一張眠床,以最柔軟的軀體包裹所有的悲辛荼苦,毫無怨言。心如翅、如錦花、亦如眠床,溫暖宇宙生靈,歷經春秋代序,永不殞落。
德雷莎修女的善,撫慰了數千個痲瘋病患的心靈,世上沒有黑暗的地方,只是光尚未抵達,她化做一道冬日破曉的曙光,照進每一個生命的角落。「願神將我的心完全破碎,好讓整個世界都能落進胸懷」德雷莎修女的祈禱詞讓困窘者找到家的所在,她始終深信,有愛的地方,就是家。溫暖的心,在廣袤的胸懷中燃燒著烈烈熊光,這是出於悲天憫人的善意,也是人世間最美好的祝福。
琦君的母親亦曾以發自內心的善意,叩擊人們心靈。某天,天空下著大雨,而琦君的母親看完戲後,卻找不著她的繡花傘,卻在一個衣衫襤褸的瞎子手上看到了它的身影,她沒有囂張地、理直氣壯地指責他,而是默默看著盲人的背影遠去。琦君叫到:「他好壞啊!」「他不是壞,是窮!」她母親的答覆令我心頭為之震顫,原來人心的溫暖,是如此強而堅韌的力量,剩過千言萬語的無聲之舉,裁示善念最終的依歸罷。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德雷莎修女與琦君母親所教導我們的道理,大概即是如此吧。當我們處於有能力之狀態,理當幫助他人,濟弱扶傾,是人之所以生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一顆溫暖的心,既柔軟、卻強韌無比,造就所有其他力量也無以擊潰的善的循環。
或許在某個夜晚,黑暗幽暝無邊,闃寂中我亦能覓得屬於我的那雙臂膀,拾起溫暖的心,在宇宙星辰中,散播善意,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範文三:溫暖的心
寒冬中最暖的,莫過於一盆爐火,而社會上最溫暖的,則是人心。人生在世,各式各樣的慾求讓我們變得汲汲營營。為了爭勝、出風頭,我們變得太鋒利,像刺骨寒風,所到之處,盡留下利刃切割後的殘破。然而在這樣功利的社會中,卻仍有人保有著溫暖的心,融化了冰霜的稜角,讓友誼長保晶瑩溫潤。
在一次的科學展覽中,我與一名同學共同負責一項作業,然而在整個準備過程中,我卻時常缺席準備另一項檢定考,徒留他一人兀自待在實驗室中進行研究。成果發表當日,當我們擺出展板,隨即吸引了一群老師圍觀,我們在一旁仔細說明,一切看似相當和諧。然而,當某一位老師指向實驗中最特別的一道步驟詢問是誰的創意時,我竟一時被爭勝的心情蒙蔽了雙眼,開口答道那是我的點子。
那時,我的心怦怦跳的厲害,一方面為自己的作為感到羞愧,一方面卻高興的享受老師的稱讚。然而此時,另一位老師卻指出我的同學曾與他討論此問題。剎時,時間尷尬的彷若靜止,眾人不發一語的看向我們。正當我羞的無地自容時,我的同學忽然開口答道那是我拜託他去問的。現場氣氛旋即熱絡了起來,眾人繼續誇獎著展板,我卻垂著雙眼,內心十分糾結。他的大度使我愈發感受到自己的氣量褊狹,終於,我鼓起勇氣向他道歉。
回首當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種種讚美,而是他的一句袒護。擔心讓我難堪,他選擇用自己溫暖的心包容我不堪的出風頭心態。那時他的句句言語彷彿是寒夜中的爐火,點亮了人性的黑暗,更化解了我的鋒利,將如稜角般的尷尬融化,留下一顆鵝卵石似的光滑溫暖的心。
範文四:溫暖的心
一塊零錢,可以使人不再飢餓;一條細繩,可以將人從萬丈深淵救起;一本書本,可以讓人學習知識、翻轉命運。或多或少,這些不知名的人都曾給予我們幫助,使我們挺過障礙、跨過困難。
不知你是否想過年老時的生活?是自在地流連於世界各國,是專注地忙於珍愛的收藏,或是安穩地在安養院渡過餘生。但對於某些獨居老人而言,這些只是美好的嚮往罷了。因為無生育子女加上年事已高,有些長者甚至身患重病,他們連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洗澡都很難做到。但有一群人他們出現了。他們來自四面八方,有著不同的出身背景、學習歷程、職業生涯,只為了一件事,幫老人洗澡。
首先,他們集資改造了一輛「洗澡車」,接著每位成員需學習如何替老人搓澡。再者,開始宣導此一服務,並請鄉民、里長協助調查需幫助的老人。最後也是最艱難的,開始挨家挨戶提供洗澡服務。一次的服務往往需動用三至五人,且保持彎腰或蹲姿狀態約兩小時。完成任務時,自身也像洗了一次澡般汗如雨下。這項工作雖然艱難,但一看到老人家心滿意足的笑容,他們知道這是值得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你的一個小善舉或許是他人臨死前的最後希望,「溫暖的心」人皆有之,但它的最大效用是你的行動。你的善意或大或小,但卻不可或缺。因此,要使世界溫暖,請讓我們自身成為散播溫暖的「某人」。
範文五:溫暖的心
在這充滿著愛、憎、貪、痴的世界中,人們因為情感而有所摩擦、而有所衝突,如此強烈的互動,「恕」的存在緩和了世界,那些懷有溫暖的心的人,在爭執之際願意退讓,在他人犯錯之時選擇原諒,彼此互相感染而使得這溫暖的心得以傳播。
法國的大文豪雨果,在〈悲慘世界〉並不是主要在講女主角芳婷可憐落魄的一生,亦不是描述革命中馬里斯和柯賽特愛情的美好,而是從剛開始,面對那假釋期卻又再度偷了教堂銀器的尚萬強,選擇原諒並向警官承認是自己送的那位教士,他不揭發尚萬強的罪行,不是為了要包庇他,使他不再入獄,而是為他著想,那帶罪之身必需有些錢,才能再次步入社會,他明白,出獄之人怎敢親口請他送銀器,這位教士用「恕」,開啟溫暖的心的傳播。
尚萬強作為被寬恕的人,終於瞭解自己的不應該,因此用教士溫暖的心,繼續幫助其他人,他替芳婷照顧女兒、在革命中拯救了馬里斯,更在最後選擇不殺害追捕他的警官。從〈悲慘世界〉中,我見識了寬恕的力量,也許有些事情是錯誤的、違反道德甚至法律的,但如果我們能夠不看這件事情本身,而是去思考當事人的動機或是理由,這些事因而變得合情合理,反而不需怪罪或責備。
「貪當然不好,而貧的本身也沒有錯」,這一字之差卻分別代表著錯誤與正確,然而,如果這世界用那深刻的一線隔開錯誤的事及正確的事,那麼人們溫暖的心要如何緩和呢?因此「恕」的存在是模糊了那一線的橡皮擦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