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節選自《禮記》〈禮運〉篇,標題為後人所訂。「大同」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小康」則是一種安定的政治局面,二者最大的分別是:大同之治的精神在於「天下為公」,所以不論政治、社會、經濟諸方面皆顯現太平和樂的景象;小康之治則是「天下為家」,必須謹守禮義,方能保有安康的局面。
孔子於參與歲末大祭後,感嘆魯國禮義衰頹,所以藉由回答子游的問題,暢論大同與小康之治的分別,寄寓對大同世界的嚮往,也反映出對當世連小康之治都無法維持的無奈與嘆息。
全文以對話帶出議論,層次井然,語句精鍊。其中對大同世界的闡述,表現出分享、無私、寬厚的美好情操,及對人類福祉的追求,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
以下為《禮記》〈大同與小康〉原文,原文後附各段翻譯,便於讀者閱讀參考。
上圖:禮記(圖片引自網路)
大同與小康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游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文章出處】
《禮記》
〈禮運〉
原作者:不詳
上圖:台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牌樓(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昔者,仲尼與(音ㄩˋ,參與)於蜡(歲末大祭)賓(助祭之人),事畢,出游於觀(音ㄍㄨㄢˋ,古時天子或諸侯宮門兩側的樓臺)之上,喟(音ㄎㄨㄟˋ,長嘆)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
譯文:
從前,孔子參與魯國歲末大祭擔任助祭的人,祭祀完畢,走到宮門旁的樓臺,不禁長聲嘆息。孔子的嘆息,大概是感嘆魯國的祭禮徒留儀式而已吧!
言偃(子游)在側,曰:「君子何嘆?」
譯文:
弟子言偃在身旁,問說:「老師為什麼嘆息呢?」
孔子曰:「大道之行(實行)也,與三代(夏、商、周)之英(英明的統治者),丘未之逮(及,趕上。「未之逮」即「未逮之」)也,而有志(通「誌」,記。一說「有志焉」為「有志於此,心嚮往之」)焉。
譯文:
孔子說:「大道實行的五帝時期,和三代英明統治者當政的時期,我雖然未能趕上,但古書中有記載。
上圖:釋奠典禮佾舞(圖片引自網路)
(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譯文:
當大道實行時,天下為人人所有:
選賢與(音ㄩˇ,通「舉」)能,講信修睦,
譯文:
選拔賢才,推舉能人,講求信用,敦行和睦,
故(因此)人不獨(只)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譯文:
所以人們不只親愛自己的親長,不只慈愛自己的子弟。
使老有所終(終養),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音ㄓㄤˇ,教養),矜(通「鰥」,音ㄍㄨㄢ,老而無妻)、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譯文:
讓老年人都能得到終養,壯年人都能奉獻才能,年幼的人都能得到教養,鰥夫、寡婦、孤兒、沒子女的老人、殘廢的人、久病的人都能得到撫恤安養。
男有分(音ㄈㄣˋ,本分,職業),女有歸(歸宿)。
譯文:
男人有職業,女人有歸宿。
貨惡(音ㄨˋ,不欲)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不必據為己有);
譯文:
資源不要棄置在地上,但開發出來不必據為己有;
力惡(音ㄨˋ,不欲)其不出(發揮)於身也,不必為己(發揮時不必考慮自己的利益)。
譯文:
自身心力不要吝於發揮,但若要發揮也不必只為自己。
是故謀(奸謀)閉而不興(產生),盜竊亂賊而不作(產生),故外戶(大門)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文:
如此一來奸謀止息而不會發生,盜、竊、亂、賊都不會興起,於是大門就可不用緊閉,這樣的時代就叫做『大同』。
上圖:南京中山陵.天下為公(圖片引自網路)
(三)
今大道既(已)隱(隱沒消失),天下為家(天下是天子一家的私產):
譯文:
如今大道已經不再實行,天下變成君主一家的私產:
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為了自己的利益),
譯文:
各人只親愛自己的親長,只慈愛自己的子弟,資源的開發、心力的發揮,都是為了自己,
大人(在位者)世(父子相傳)及(兄終弟及)以為禮(制度),城郭(外城)溝池(護城河)以為固,禮義以為紀(綱紀)──
譯文:
在位者以父死子繼或兄終弟及,作為傳承權位的制度,用城郭溝池來鞏固國家,以禮義作為綱紀──
以正(端正)君臣,以篤(敦厚)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分配、登錄)田里,以賢(尊崇、表彰)勇知,以功為己(用禮義獎勵為己(指大人、在位者)效力的人。一說用禮義為自己建立功業)。
譯文:
用「禮義」來端正君臣的關係,用「禮義」來敦厚父子的關係,用「禮義」來親睦兄弟的關係,用「禮義」來和諧夫婦的關係,用「禮義」來設立各種制度,用「禮義」來分配田地、登錄里籍,用「禮義」表彰有勇力和有智謀的人,用「禮義」來獎勵有功之人。
故(因此)謀(陰謀)用是(用是,因此,即下文「由此」)作(產生),而兵(戰爭)由此(因此)起。
譯文:
所以奸謀因此發生,戰爭因此興起。
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用)此(指「禮」。「此」字後省略「推行教化」)其選(人選,此指傑出優秀的人物)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敬慎)於禮者也。
譯文:
禹、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都是用「禮義」來推行教化的優秀人物,這六位當政者,沒有不謹守禮制的。
以著(音ㄓㄨˋ,明示)其義(宜,合理,應做之事),以考(查核、檢驗)其信,著(音ㄓㄨˋ,明示)有過(過錯),刑(通「型」,以……為典型、模範)仁講讓,示(昭示)民有常(常法、常規)。
譯文:
他們用「禮」來明示人民應做的事情,用「禮」來檢驗人民是否誠信,用「禮」明示人民所犯的過錯,以仁德為典範,並且講求禮讓,用「禮」來昭示人民應遵守的常法。
如有不由此(指「禮」)者,在埶(同「勢」,職位)者去(被罷黜),眾以為殃(禍害。「眾以為殃」指眾人會把他(在位者)視為禍害),是謂『小康(安定)』。」
譯文:
如果不依「禮」行事,在位者會被罷黜,民眾會把在位者視為禍害,這樣的時代就叫做『小康』。」
製表:本站
(圖片引自網路)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