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jpg

(原)編按:2019年學測將於2/25放榜,近日雄中、雄女學生發起「終結放榜新聞:拒絕成功模板,停止製造神話」連署,希望未來各項大考結果放榜後,學校不要主動將學生成績或錄取結果資料洩漏給媒體,並且不接受相關採訪要求。連署活動於臉書發布後,引起廣大討論,包括高雄女中、中山女高校長已答應簽署承諾書,雄中、北一、建中也有望跟進。

當今教育讓許多學生一心一意只想考高分,這些學生習慣於高分所帶來的獎勵,一輩子透過成績來確認自己很棒。可怕的是,踏入社會之後,一旦沒了獎勵,他們就變得若有所失,不懂得怎麼做事了。

肯定的力量

在學校教育中,老師該稱讚的不是學生成績優異或頭腦聰明,而是應該稱讚學生努力的過程、堅持的毅力、創新的策略,以及最後的進步。哪怕進步極為有限,老師也應該適時讚美學生的努力,如此才能養成他們堅忍不拔的特質。


學生愛玩線上遊戲是有道理的,這些遊戲其實蘊含許多智慧結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吸引玩家繼續玩下去,而且事實證明遊戲設計團隊很成功。線上遊戲中有種設計叫做「成就」,並非最高分或是第一名的玩家才能得到成就,而是幾乎你想得到或想不到的參與過程,設計團隊都會絞盡腦汁在遊戲裡給予玩家「成就」。

例如,走出村落就給個「走出村落的成就」,從懸崖上跳下來摔死,也給個「高空摔死成就」;只要打死怪物,不管是100隻、500隻或1,000隻,通通都給成就。整個遊戲過程中,只要玩家「努力參與」,就會不斷得到成就。玩家不會因為殺怪物殺得比別人慢,而被嘲笑或是漠視,整個遊戲過程中,透過給予成就作為獎勵,促使玩家賣力參與遊戲並做出更大的努力。

為何人會努力?因為認為自己是個優秀的人,當然要努力。反過來看,人也能因為很努力,而認為自己很優秀。老師有個偉大的使命,就是賦予學生一種「身分認同」,只要學生認同自己是個優秀的人,就會朝向「如何實踐自己優秀的身分」的道路上前行。那麼,該如何賦予學生身分認同呢?人有千千萬萬種,當然也就有各種各樣的方法,但原則不外乎是讓學生感到被重視、被尊重、被注意、被關心,以及最重要的是被相信。這一切原則之上,還有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老師要讓學生相信你、尊敬你、佩服你並敬愛你。

曾聽過某位老師問:「我該怎麼教,才能讓學生想學呢?」另一位老師則說:「我拿薪水負責教,學生來學校負責學,我沒必要去喜歡學生,更沒必要讓學生喜歡我。」其實這兩位老師都忽略了一件事:若學生不喜歡某位老師,還會願意向他學習嗎?因此,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之外,讓學生敬愛你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當敬愛的老師親自對學生說:「我教書這麼多年,一眼就能看出你是有潛力的學生,所以你要更努力,學習上若是有疑惑,隨時來找我,我一定會協助你。」我想這位學生一定忘不了備受肯定的這一刻。想想看,如果學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粉絲,歐巴馬總統親自對他說:「加油!我相信你可以做到。」這力量會有多強大!

老師有可能喜歡所有的學生嗎?當然不可能,芸芸眾生中總會有人和你不對盤,在教書生涯裡,肯定會不斷碰到難搞的學生,你沒辦法喜歡這些學生也很正常,但是老師能做的是,最起碼不要讓學生們知道你不喜歡他們,老師必須肚量夠大、EQ夠好,而且會演戲,演戲不只是為了學生,也是為了在令人不悅的教育制度中,能將教書的本分做好。

教學目標可以更寬廣

現今的教育環境與制度相當重視成績,老師只好跟著重視成績,結果學生也不得不重視成績,成績優秀的學生便一帆風順,成績不好的學生則有如棄子。這種以成績來論英雄的方式,只要不是名列前茅的學生,就會一再被鑑定為「不如人」或「是個笨蛋」。如此一來,老師的工作所產生的間接效果之一,將會是不斷幫助學生證明自己是笨蛋!這些被體制證明是笨蛋的學生,當然不喜歡來學校。如果能好好利用前述線上遊戲設計方式的智慧,將其使用於教育中,雖然看似有些弔詭,卻絕對是明智的。當考試標準不再以分數來計算,而是將每一個學習目標變為成就系統,區分成「達成」與「未達成」,學生便能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達成」來認同自己的優秀與成長。


成就系統中,絕對不會只有數學與科學,這兩者當然很重要,但是完整的教育還需要包括藝術、人文、體育才行。到歐洲的城市走走,你會驚訝於都市景觀看來如此優雅,門前的花籃如此精緻,每一間屋宇用色如此大膽卻又協調,這是如何造就的?

答案是藝術素養! 這是學校的藝術教育發揮影響效果,一點一滴融入學生的價值觀中所養成。例如,英國中學的多媒體課程,教學重點並非放在Photoshop(影像處理軟體)如何操作,或是Final Cut Pro(影片剪輯軟體)的高階技巧,其教學目標一直都在於觀察社會、觀察自我,啟發學生如何用多媒體來展現一種社會知覺;至於各種軟體操作技巧,學生自己透過網路就可以學到,網路上學不到的,當學生覺得有需要時,便會主動向老師學習請教滲入生活裡的藝術、人文、體育課程,讓學生變得較為完整而平衡,社會才有機會因平衡而永續向上,更能得到金錢難以買到的生活品質,這些難道不是教育的重大目標嗎?

世界各國的政治運作方式詭譎多變,連各國的領導者也未必說得清楚,而國與國之間的互動,政黨與政黨間的惡鬥,錯綜複雜又交互影響,那麼,要如何引導學生面對異常複雜的現代世界呢?如果忽視地理、歷史、文學等教育,根本不可能營造優質政治;不了解各地區的風土民情,不清楚各民族、各族群的歷史深度,也沒有深厚的文學底蘊,是不會理解為何美國要將美元與黃金脫鉤?為何美國硬是要攻打伊拉克?中國發展「一帶一路」的大戰略為何?從過去到現在,世界各強權是如何興起,又是如何沒落?為何是歐洲人殖民美洲,而不是美洲人殖民歐洲?工業革命以來,海權為何如此重要?到了新經濟時代,海權依然重要嗎?

相關政策制訂者應該去思考:這種種問題是否該是現今教育的必要課題,以及各行各業的未來主人翁,諸如媒體工作者或領導國家的菁英們,需不需要熟悉這些知識,從中培養一套邏輯思維。教育乃是「百年」大計,在制訂教育政策時,這百年兩字更是重要,值得深思。

【文章出處】
《商周.COM》
〈考高分該獎勵嗎?師鐸獎得主:用成績證明自己很棒,出社會用什麼證明自己

2016-08-11
網址: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7484&type=Blog
文/廖振順
【作者簡介】
廖振順,1987年畢業於文化大學地理系,1989年取得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學位,台北市立萬芳高中地理科教師,國語日報、人間福報專欄作家
。曾獲2005年優良教師獎(臺北市教育局)、2011年教學卓越金質獎(教育部)、2014年特殊優良教師(教育部)、2014年師鐸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