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jpg

詩人余光中於14日病逝於高雄,而其身後功過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人嘆息作家的凋零,也有人在乎他的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又或者有人質疑,余光中因為是中學生課本裡必選讀的作家,因此名譟一時,成為大師級的作家。

如果詩人的鄉愁不是你的 你認為的正確也不會是他的

余光中在臺灣文學史上之所以能夠被記上一筆,主要有三件事情,一是他提倡詩歌應該要重視「縱的繼承」,以此呼應現代派紀弦等人所提出的「橫的移植」,這樣的主張,讓臺灣的詩歌有更多的聲音和樣貌,也影響許多詩人。另一件是,他的詩作〈鄉愁四韻〉被楊弦譜曲演出,在台灣民歌的發展上也有其重要性。第三件,則是他在「鄉土文學論戰」時,公開發言言論,認為:台灣的鄉土文學作家是「工民兵文學」,一時風聲鶴唳。

余光中對於在戒嚴時代後出生的我們而言,確實是屬於保守派的作家,他的政治立場與我們有很大的落差。但這樣政治認同的差異,卻不能一筆抹去其作品的文學價值,如果以他最知名的作品〈鄉愁〉為例,看起來過時,但在當時的時代,余光中確實為某一群人說出了他們望鄉、思鄉的惆悵,這是他的生命敘事,也感動了某一群和他有共同經驗的人們。

同樣的,他基於自己的認同而在鄉土文學論戰中,提出了觸動了政治敏感神經的言論,確實帶給與他打對台的作家不小的影響,尤其是在那樣一個威權的時代。但卻也不能以余光中「政治不正確」這樣的說法來評價他,因為那是我們認為的「政治不正確」,卻不見得是他所認為的。

也就是說,詩人的鄉愁既成不了我們的鄉愁,我們也就不能以我們認為的政治正確去評斷詩人的政治正確。

閱讀經驗與時代價值

至於在文學成就上,有人認為余光中是先有知名度而成為大師,為人稱頌,其作品質量卻不足以擔此美名。他是課本作家,但凡台灣學子一定會讀過他的作品,課本選文也絕對是許多學子認識余光中的起點,但課本選文也不過就一兩篇,為什麼他還是可以擁有大批的讀者?想必他的作品還是有其他讓讀者喜愛的原因,而並不只是因為他出現在了課本上。

閱讀本來就是一個私密經驗,與個人美感的喜好、判斷以及生活經驗有關。有些評論在評價余光中作品時,認為他運用典故是一種堆疊,相當浮濫,古典似乎就是余光中的原罪。但是古典並不是余光中作品的全部,他也有單純書寫個人經驗的詩作或者文章,如果你也有過在海濱開車的經驗,或者恰好路過枋寮,那你會懂得〈車過枋寮〉裡說的那種撲面而來海風的鹹味。


也就是說,余光中提倡「縱的繼承」的系列詩作,可能因為我們對於典故的不熟稔或者是種種的原因,而無法進入他的詩境裡,但卻也不能以「浮濫」一言蔽之,這樣的作品也有其讀者存在,因為總有能夠與作者對話的讀者。

如果單純評價余光中的文學成就,每個人的想法或許不盡相同,這端看每個人的閱讀經驗與喜好。但卻不可否認,余光中的作品有著時代意義,寫出了一代人受到的教育結果、思考方式,以及生命經驗。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作品問世,會貼近當時的社會脈動,成為一代人的發聲筒。

「除了把回不了頭的過去 留給下不了筆的歷史 還留下什麼呢?一生的蒼茫。」——余光中〈高樓對海〉

文學是帶有自身論點和價值的產物,所以本來就很難真正的從社會或者政治切割開來。余光中是在文壇佔有一席之地的「人」,而不是「神」,他一生作為有其生命的敘事痕跡,功過評說本就不能簡簡單單的斷定




---資料出處: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 連子瑄 2017-12-16 (網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5657)

連子瑄,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傳所研究生,中山女中校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