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驤.png
上圖:雷驤(圖片引自網路)



集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於一身的藝術全才雷驤辭世,享壽85歲

集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於一身,跨界文學、美術與電影,為文化界推崇的全方位藝術家雷驤,今天上午傳出逝世消息,享壽85歲。他的女兒、知名音樂人雷光夏證實,父親昨晚因多重疾病合併呼吸衰竭,在家人的陪伴和歌聲中安詳離世。雷驤逆反於時代,有自由的靈魂,如今輕快飛奔而去,之後將有告別追思儀式。

雷驤於1939年生於中國上海法租界,美術科班出身,他的寫作多是以畫人之眼逡巡觀察,以文字為顏料,稿紙為畫布,隨意趣塗抹。曾獲出版金鼎獎、插畫金爵獎與電視金鐘獎等各領域最高榮譽,2018年更獲台北文化獎。其創作涉及文學、繪畫和紀錄片製作等多種創作形式,擅長透過文字和影像講述個人與家族的故事,以及呈現時代的歷史。自1967年春天在《文學季刊》發表第一篇小說〈犬〉以來,出版36餘本書,總字數達三百萬字。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在2021年推出「台灣攝影家:雷驤」,被雷驤於自序中認定為第37本書。

雷驤曾說:「創作是生命過程的一種回饋,就像我們吸取影響到身體裡。」對他而言,聚焦在單一媒材的創作不足以滿足對自我生命過程的探索,他在繪畫表現上更有速寫、彩墨、插畫、版畫等多種不同題材與素材,不拘一格,風格獨具。「總之我是屬於一個心性不動,而始終想要突破。想要更進一步的能夠達成自我表現的一個人。」此外他也透過工作檔案展示電視節目製作的幕後情景。雷驤的影像作品如同散文、速寫,多以信手拈來且隨興的「組攝影(連作)」進行創作,在攝影家獨到的眼光下,描繪家人、文友與生活景象的詩意與情意。他還有電視紀錄片導演身分,一生共編導製作近300部作品。

除此之外,雷驤長年投入美學教育,曾任職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並在各地社區大學與偏鄉小學深耕美術相關課程,讓文化扎根於生活,美學回歸於日常。

延伸閱讀:掠影浮光----雷驤相關影片【影音】

【雷驤簡介】
雷驤,1939年生於上海,籍貫安徽省五河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藝術科畢業,為臺灣當代著名作家、攝影家、畫家、紀錄片工作者。曾任小學老師、電視節目製作人,後專事創作,長年投入美學教育,曾任職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兼任教授,於各地社區大學與偏鄉小學深耕美術課程,致力將美學融入生活。曾獲行政院新聞局長特別獎、電視金鐘獎、中國時報小說推薦獎、台北文化獎。著有《愛染五葉》、《文學漂鳥》、《雷驤極短篇》、《悲情布拉姆斯》、《繪日記》、《西張東望》、《晃動》、《行旅畫帖》、《捷運觀測站》、《隨筆北投》、《人間自若》等小說、散文作品多種,及電視紀錄片作品〈映像之旅〉、〈歲月中國〉、〈作家身影〉等系列共二百八十部,多次榮獲金鐘獎。2024年5月29日於台北逝世,享壽85歲。女兒為知名音樂人雷光夏。

【文章出處】
《非池中藝術網》
集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於一身的藝術全才雷驤辭世,享壽85歲
2024-05-30
網址:https://artemperor.tw/focus/6044
編者:非池中藝術網

雷驤.png
上圖:雷驤(圖片引自網路)


雷驤逝世一生用筆與鏡頭記錄台灣 作品橫跨小說繪畫攝影創獨特風格

作家、畫家、紀錄片導演雷驤29日逝世,享壽85歲。他不只創作能量豐沛,更長期於社區大學、大學授課,投入美學教育,回饋社會。他曾說,創作令他快樂,因為能在狹窄生活中創造一個世界。

雷驤逝世享壽85歲 創作橫跨多領域曾獲金鼎獎金爵獎金鐘獎

雷驤在2020年接受國立台灣文學館影音採訪提及,在他完成首部小說「犬」後,先寄給好友七等生,七等生則轉寄給「文學季刊」並獲得刊載,這也因此成為雷驤踏入文壇的起點。雷驤的創作常取材自所見事物,更會隨身帶小冊子寫生、速寫日常風景。

出版人傅月庵曾被雷驤喻為「文學的知心」,他今天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雷驤身分多重,會寫作、畫畫、攝影還能拍紀錄片,但也因為多才多藝,文學成就容易被忽略,雷驤最常見的創作形式就是一篇插畫搭配一篇文章,懇切而獨特地寫出他的經歷與回憶。

雷驤首度發表攝影作品也與七等生有關,七等生於1969年出版首部小說「僵局」時,初版封面影像便是出自雷驤。1970年代,雷驤在作家黃春明引薦下進入中視,並成為「哈哈樂園」節目團隊成員之一,就此開啟電視作品製作之路,曾編導影集「映像之旅」及「大地之頌」獲得電視金鐘獎。

「他不是口號式的喊愛台灣,但他從1960年代開始就拍下、畫下、寫下很多變化」傅月庵說,雷驤是不花俏的作家,但這個時代不吶喊、大聲呼叫就容易被忽略掉,但也凸顯雷驤質樸、實在的個人風格。

作家廖玉蕙長年來與一幫友人如版畫家何華仁、攝影家翁清賢等人共組「畫友會」,年紀稍長且擁有美術底子的雷驤被眾人稱呼為「畫友會校長」,她表示,雷驤自2016年大病後可見畫風變化,「出現非常多鮮豔的色彩,那場病反而讓他更振作。」眾人逢年過節會攜家帶眷相聚,親切的雷驤總能受到孩子們喜愛。

廖玉蕙分享,雷驤也長年投入美學教育,走動於不同學校、社區教導學生繪畫及攝影,雷驤深受學生喜愛,還曾有大批學生為他舉辦壽宴,她同為教育工作者也感到敬佩,「他早期是當小學老師,後來授課、服務社會,真的是很了不起且有教學魅力的教育者。」

【文章出處】
《中央通訊社》
雷驤逝世一生用筆與鏡頭記錄台灣 作品橫跨小說繪畫攝影創獨特風格
2024-05-30
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405300028.aspx
記者:王寶兒

雷驤.png
上圖:雷驤(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