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學測作文新考法,學生、老師該怎麼面對?
大考中心規劃:自107年起,學測國文包含「國文(選擇題)」與「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簡稱『國寫』)」,兩者將分開施測,各80分鐘。指考國文則全卷為選擇題。
國語文寫作測驗希望能配合大學選才,在命題方向與素材上,涵蓋人文、社會、自然等不同學科的領域,以評量考生是否具備就讀大學的國語文表達能力。其命題理念主要有三:
1.注重人文與自然、理性與感性、原理與實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
2.貼近生活經驗,切合社會脈動,強調「題材生活化」。
3.強化分析理解,促進多元思考,強調「思考多元化」。
要在80分鐘內,寫兩篇「長作文」嗎?
首先,筆者非常贊同將作文獨立出來施測,因為考生在時間分配上不會受到選擇題的干擾,形式上比較公平。過往選擇題與作文一起考時,考生必須在兩者之間做有效率的分配,承受極大的壓力,一旦其中一部分作答不順利,將影響另外一部分的作答時間,兩者互相連動,所以即使這位學生的寫作能力非常優秀,也可能因選擇題作答不順,導致作文表現不佳。
不過,大考中心傾向未來出「兩篇長文」,因為期望學生具有「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與「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所以一篇為知性,一篇為感性,此舉引發了一些爭議。試想如果要在80分鐘內寫完兩篇長文,扣掉審題及思考的時間,一篇最多分配到的時間也只有半小時,要在半小時寫完一篇長文,其實與原本的制度下所分配給作文的時間差不多,甚至更加嚴苛,考生更不容易發揮實力,這不是違背了改革的目的嗎?
武陵高中國文教師穆虹嵐認為:「要我們成年人在這樣的時間下寫兩篇具邏輯性論述的長文都有困難了,何況是學生?」蘭陽女中國文教師趙弘毅則表示:「以現在80分鐘來說,傾向指考那種一篇短文與一篇長文的模式,並且認為國寫應該放棄考感性的路線,因為感性這種東西不應該限時考,更何況是現行這種限定意識形態的題目」。
但是,許多出題教授表示,要先把標準拉高,學生才會努力達到水平,即使困難,但整體的程度將會往上。如果標準放太低,就會造成整體的程度停滯。筆者認為,雖然此種想法也有道理,但是回到教學現場,學生真的會因為標準很高所以積極準備嗎?還是因為標準太高所以信心崩潰,喪失寫作的興趣及樂趣?
出題「切合社會脈動」,可能有隱憂
切合社會脈動的出題方式立意雖好,可以促使高中生關心社會議題,不要只埋首於書堆之中。但是,以現行的教學現場來說,高中生要讀的東西很多,除了待在學校一整天之外,許多學生放學後繼續補習,補完後回家要準備明天的小考,請問有多少時間可以看新聞?蘭陽女中國文教師趙弘毅也表示:「其實,真正吃學生時間的不是大考,而是小考跟段考。」沒錯,念過高中的人都知道,每天都有各式各樣的小考壓得學生喘不過氣,而國文的段考試題也還在用「選文」來思考出題「範圍」,這些都大大遠離新課綱的精神。
另外,趙弘毅也提到,切合社會脈動的出題方式,很容易因為城鄉差距而有公平性問題。儘管現今資訊流通已經非常發達快速,但偏鄉地區因為整體的結構性問題,除了接收速度還是慢半拍,學生對於關心社會議題的動機更是不足,有些學生可能得忙著幫忙家裡、打工賺錢,根本無心去關心周遭的事物。因此,大考中心必須再思考出題方式是否恰當。
面對考題的改變,國文課課堂的教學結構該如何調整?
現在的國文課仍然花很多時間在作者、題解、形音義這些應付學校「小考」及「段考」。但是以「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教師不再需要告訴學生書本上已經有的知識,也不需要執著於文章本身,而是要思考:我教這篇課文,是要訓練學生什麼能力?學生可以從文本中學到什麼以應付未來的問題?比如說《岳陽樓記》,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加強學生的反思及分析能力,以及文本內外的「風景」與「人」還有寫景的技巧;至於范仲淹的生平及形音義這些已經在紙本上的東西,反而是次要的。
而就命題理念來說,將來老師必須加強訓練學生分析、論述的能力,除了直接教學外,可將文本分析開放給學生操作,透過討論與發表來訓練實作。老師也可透過文本分析進行寫作教學,比如說利用《廉恥》這課教論說文的寫法,將文本分為「論點」、「論據」、「結論」,讓學生知道寫一篇論說文時,可以先提出自己的論點、再從正反面舉出證據,最後引導出結論。
而針對論據的尋找,武陵高中國文教師穆虹嵐表示:「好的論據必須從生活周遭與現實層面擷取才有切身感,也能增加說服力」,所以這裡又回到學生平時對於周遭環境,需有感觸及關心,如此在寫作時才有例子可以舉、論述才能完整。
此外,蘭陽女中國文教師趙弘毅則表示:「國文教師也應該主動尋求跨領域的合作,例如公民、地理、歷史等等,這些科目有許多值得學生深入思辨的議題,而在分析、論證、批判的過程中,無不運用到口語或文字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筆者認為教師也應盡量多提供省思、評鑑式的題目,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訓練學生具邏輯性的論述,不要流於語無倫次。
學生除了聽老師上課,要如何從課外汲取相關知識?
至於學生,筆者認為加強課外的閱讀,不管是報章雜誌,還是獨立評論,甚至是小說,都可以提升寫作時「靈感的來源」,也能夠增加自己的論據,讓自己在寫作時能有足夠的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論點。另外,也可以利用同一件新聞在兩家不同媒體上,出現的不同報導方式,去進行文本分析及論述,加強自己思辨的能力。
國語文寫作的變革其實立意良善,想提升學生的論述、分析,與表達能力,只是在考題方面還考慮得不夠周全,也未考量到台灣目前還是考試領導教學,文本分析及人文思想在國文課上仍然不是重心。不過,不可否認地,不管是為了大學的學習還是職場上的競爭,有邏輯的論述與分析,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解決事情不可或缺的條件。如果學生這方面的軟實力能夠提升,也是國語文教學的一大突破與前進。
【文章出處】
《天下雜誌獨立評論》
〈【投書】107學測作文新考法,學生、老師該怎麼面對?〉
網址: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5388
文/周冠甫
【作者簡介】
周冠甫,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學生,關心教育政策與社會議題。
- May 30 Wed 2018 11:33
◎周冠甫:107學測作文新考法,學生、老師該怎麼面對?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