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齊邦媛教授(圖片引自網路)
齊邦媛是真文學人,跨越「我族」面對台灣文學
齊邦媛教授真的是文學人(不只是創作,也包含學術)的典範。在省籍問題非常嚴重,戒嚴體制強勢,意識形態八股保守的年代,她就開風氣之先,開始改革國文教育。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在1970年代,她參與國立編譯館的工作,驚訝於中學國文課本的政治八股文章之多,於是開始了「以文學為核心、沖淡政治教條」的選文方針。在她主導下,楊逵〈壓不扁的玫瑰〉和黃春明〈魚〉都選入國文課本,應該是戒嚴時期第一次有意識選錄「台灣文學」的舉措。
選這兩篇文章也頗有深意,一是肯定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學,二是肯定當代的鄉土文學──別忘了,1970年代的黃春明還「只是」青年作家。選他進課本,就像是我們現在選寺尾哲也、徐振輔一樣潮。
齊邦媛教授學養高、品味好、做事有手腕、政治思想也開明,真的堪稱一代賢人。她身為「外省人」,能跨越省籍偏見來面對台灣文學;能跨越世代偏見垂青當代作家;並且能以她自身的文學識見說服同儕,還能知道如何借用體制的力量來成事。年紀越大,我就越覺得這種人物,可能比才華洋溢的作家還要難得。
並且,她對台灣文學的關注也並不止於1970年代。隨後數十年,她主持了大量台灣文學英譯計畫。到了1990年代末,如向陽老師所示,她也為了「國家文學館」,也就是現在的「台灣文學館」奔走。既在地、又國際;有熱情,又能以理服人。本省前輩常以「人格者」一詞表達敬意,我認為齊邦媛教授絕對也擔得起這個詞。
身為「外省」後裔,在知道許多「我族」的幽暗歷史之餘,還好仍有齊邦媛教授這樣的典範,可以讓人一想起來就到溫暖一些。
【齊邦媛簡介】
齊邦媛(1924年1月15日—2024年3月28日),女,漢族,遼寧鐵嶺人,國民黨政治人物齊世英長女,國立武漢大學外文系畢業,1947年來到台灣,1968年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1969年出任中興大學新成立之外文系系主任,1988年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任內退休,受聘為台大榮譽教授。曾任美國聖瑪麗學院、舊金山加州州立大學訪問教授,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教學著作論述嚴謹,編選翻譯出版文學評論多種,對引介西方文學到台灣,將台灣代表性文學作品英譯推介至西方世界,卓有貢獻。81歲起以四年完成代表作《巨流河》,記述縱貫百年、橫跨兩岸的大時代故事。
上圖:齊邦媛教授(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ETtoday新聞雲》
〈齊邦媛是真文學人,跨越「我族」面對台灣文學 〉
2024-04-01
網址: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711011
作者:朱宥勳
【作者簡介】
朱宥勳(1988年1月4日-),臺灣桃園人,小說家、文化評論者、專欄作家,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系學士(主修社會學、歷史)、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曾獲林榮三文學獎、國藝會創作補助等。曾任《建中青年》主編。2010年起開始出版小說集《誤遞》與《堊觀》,2011年與黃崇凱合編《台灣七年級小說金典》。目前任月刊《秘密讀者》的編輯委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