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道.png
(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快到令人難以想像,替孩子裝備面對未知的素養、而非終會過時的知識,已是全球教育趨勢。歷經藍綠兩朝執政、7任教育部長、斥資450億、準備期長達10年,台灣有史以來最浩大的教育工程「108課綱」,今年正式上路。我們能否讓下一代,重新看見成功的萬般可能?想進一步瞭解,可以選按底下「重磅封面」深度解讀,《天下雜誌》說給你聽。

台灣教改大事記.png
(圖片引自原文)


108課綱新趨勢:全球教改都在推「素養」,台灣做對了嗎?

改變,難免帶來動盪。為改變而改變,徒勞無功;但若是迎向未來的巨變,則非改變不可。

1994年,台大數學系教授黃武雄等人發起「410教改大遊行」,聚集了3萬人在中正紀念堂,請願從結構面改造台灣教育,是台灣史上第一個教改運動。

從那之後,教改工程一波接一波,從廣設高中大學、九年一貫到多元入學方案,的確動搖了僵化的教育現場,但各界的批評聲浪也始終未平息。

25年後的今天,被喻為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課程教育改革「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上路3個月,爭議仍未歇,但沒有意外的話,將主導台灣未來10年的國民教育。

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png
(圖片引自原文)


108課綱,重新定義「成功的教育」

把素養當主軸,以培養終身學習者為理想的新課綱,是台灣第一次把國小、國中到高中12年教育統整起來的一貫課程。


也因為沒有前例可循,耗時又費力,受到的關注及討論度,更是前所未見。

這個教育大工程,從馬政府時代開始規劃,經過藍綠兩朝執政,歷經7個教育部長,斥資450億,從研修到審議通過,準備期長達10年,光課綱審議就花了2年6個月又29天,謹慎程度可想而知。

「等於翻新一個課綱,像十大建設工程一樣浩大,」台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所教授陳佩英形容。

新課綱打破了過去由教育部主導的慣例,改由國教院規劃,再將草案送交教育部審議,還加入學生代表參與審議的創舉,但為台灣教育史寫下的最重要新頁是,「重新定義成功的教育法則」。

過去,只要孩子考上好大學,就代表教育成功,從108課綱開始,肯定不同的可能性,讓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方向,才是幫孩子邁向成功。

12年國教與九年一貫.png
(圖片引自原文)


資訊爆炸時代,學科知識已不夠用

有人抱怨,台灣一直在教改,但「台灣課程一姊」均一師資培育中心執行長藍偉瑩指出,教育必須要跟上時代和社會的變化,「不改,才有問題。」


主要因為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快到令人難以想像,沒人敢斷言未來世界的樣貌。

唯一確定的是,未來知識更新的週期將愈來愈快。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研究,知識半衰期(衰退的速度)從18世紀的80、90年,演進到19世紀、20世紀初的30年,21世紀的知識半衰期只剩3年

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俊鴻看過一篇研究報告,人類的醫學知識在1950年代得花50年,才能成長一倍;80年代縮短為7年;2010年再縮短成3年半;預測2020年只要73天

「明年醫學院學生上學期的課程還沒上完,教科書內容已經有一半過時,」楊俊鴻驚訝又無奈。

既有的工作型態,未來也有可能改變、甚至不存在。牛津大學2013年發表一篇論文,針對702種工作做分析,發現有將近47%的工作,在未來20年內會消失。

「這是AlphaGo打敗人類前發表的,」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表示,在那之後,全世界又挹注更多資源發展AI,消失的工作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未來下一代身處的世界,更可能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他們面對的難題,是人口高齡化、勞健保破產、氣候變遷或科技倫理這般既複雜又充滿不確定性,光靠單一學科的力量無法迎刃而解,更無法從人類過去歷史搜尋解答

過去的知識會過時,無法保證孩子能夠面對未來的問題,但素養(Competence)可以。

素養.png
(圖片引自原文)


全球教改,都往「素養」前進

很多家長一聽到「素養」,第一時間都以為是公民、音樂或人文素養那種平日的修習和涵養。


其實不然,12年國教總綱裡的核心素養,指的是一個人為了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

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兼心測中心主任陳柏熹舉例,知道如何游泳是「知識」,游得很好是一種「能力」,養成游泳習慣來維持健康是「態度」,「三者合一,就成為孩子未來面對快速變遷世界所需要的素養。」

如果說六、七年級父母的九年義務教育是背不動的書包,實施了18年的九年一貫是帶著走的能力,那麼108課綱就是裝備在身上的素養,「相較於九年一貫,素養的內涵更大於能力,」國教院副研究員李文富分析,新課綱是接棒打九年一貫的下半場,不是全新的革命。

事實上,世界各國早在台灣之前,就預見未來劇烈變動的趨勢,從2000年開始,一波接一波修改課綱,而且間隔愈來愈短。

「世界變動太快,教育改革落實卻至少要8到10年,每個國家都擔心沒跟上,」藍偉瑩觀察,人才即國力,不僅攸關學生的未來,更關乎國家的競爭力。

從芬蘭的「跨域素養」、新加坡的「21世紀素養」到澳洲的「一般能力」,雖然用詞不一,但方向都趨向素養。當初參考歐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制定的台灣新課綱,等於是接軌國際。

「亞洲國家在2012年後陸續修訂課綱,台灣從2009年開始做基礎研究,在這一波算早,」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詠善說。

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全世界需要的人才特質已經大大改變,卻趨於一致,未來將屬於擁有創新創造、數位和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整合活用、跨領域及終身學習這6種關鍵能力的人才。

不過,與其說108課綱是因應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還不如說是解決台灣眼前的教育困境。

演講.png
(圖片引自網路,經過後製處理)


【文章出處】
《天下雜誌》685期
108課綱新趨勢:全球教改都在推「素養」,台灣做對了嗎?
2019-11-05
網址:

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7553
記者:王一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