姦.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姦,邪惡小人。〈辨姦論〉作者認爲,事情皆有一定規律,只要能夠仔細觀察並把握規律,就能見微知著,因此人們可以通過觀察行爲而在禍亂發生之前就發現作亂的奸臣。

〈辨姦論〉作者歷來尚有爭議。舊說認爲這篇文章的本意是蘇洵(1009—1066)
暗諷王安石,但經清人考證認爲此文並非蘇洵所作,定爲宋人邵伯溫假託蘇洵之名的僞作,未有定論。

1069年,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對。保守派爲打擊王安石,傳出了這篇文章,並署名爲已死去的蘇洵,文章以山濤預見王衍、郭子儀預見盧杞爲例證,類比王安石的行爲「不近人情」,進而推導出王安石得志必爲奸臣、爲害國家的結論。這種以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個別缺點,來全面論斷其政治改革的邏輯,在今日看來以偏概全的推論,是稍嫌武斷。


蘇洵.png
(圖片引自網路)


辨姦論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勢之相因,其疎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而賢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陽見盧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然不忮不求,與物浮沉,使晉無惠帝,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復出;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不為大姦慝,豎刁、易牙、開方是也。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不然,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蘇洵.jpg
上圖:蘇洵(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譯文:
事情的發展有必然如此的原因,道理有它原本就該如此的規律。

惟天下之靜者指能冷靜觀察而做出合理結論的賢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譯文:
只有天下最冷靜的人,才能從細微的變化中預知日後發展的結果。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人人知之。
譯文:
月亮周圍出現了暈圈預示將要颳風,房屋的石柱返潮溼潤預示將要下雨,這是人人皆知的事。


人事之推移(變遷,轉換),理勢之相因,其疎闊而難知,變化而不可測者,孰與天地陰陽之事(指自然現象。古人認爲自然界有陰陽二氣,二氣交互發生作用,便產生各種自然變化)
譯文:
人世間事情的發展變化,道理情勢之間的因果關係,其空疏難知、變化莫測的程度,怎能與天地陰陽的變化相比呢?


而賢者舊說以爲是影射歐陽脩。據史書記載,曾鞏曾向歐陽修推薦王安石的文章,歐陽修大加讚賞,並幫助王安石考取進士)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惡亂其中,而利害奪其外也。
譯文:
而賢能的人也有不知道的,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由於喜愛憎恨擾亂了他們的內心,利害得失的考慮影響了他們的行動啊!


王安石.jpg
上圖:王安石(圖片引自網路)


(二)

昔者山巨源(山濤,字巨源,竹林七賢之一。他喜好評論人物,對王衍的評價不高)見王衍曰:「誤天下蒼生者,必此人也!」
譯文:
從前,山濤見到王衍,就說:「將來給天下百姓帶來災難的,一定是這個人!」


郭汾陽(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破吐蕃,封爲汾陽郡王,世稱郭汾陽)見盧杞(唐德宗時任宰相,搜刮民財,排斥異己)曰:「此人得志,吾子孫無遺類矣!」
譯文:
郭子儀見到盧杞,就說:「這個人如果得志,我的子孫就會被他殺得一個也不留!」


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見者。
譯文:
現在分析一下他們所說的話。其中的道理確實是可以料想到的。

以吾觀之,王衍之為人,容貌言語,固有以欺世而盜名者。
譯文:
依我看來,王衍之爲人,從容貌言語來看,確實有欺世盜名的地方。

然不(音ㄓˋ,嫉妒)不求,與物浮沉。
譯文:
但是他不妒忌別人,不貪圖錢財,只是隨波逐流而已。


使(假使)晉無惠帝(晉開國君主司馬炎之子,以癡呆聞名。在位時大權旁落,終導致八王之亂),僅得中主,雖衍百千,何從而亂天下乎?
譯文:
如果晉朝當時沒有惠帝這個昏君,當政者即使只是一個中等資質的君主,就算是有成百上千個王衍這樣的人,又怎麼能把天下搞亂呢?

盧杞之姦,固足以敗國;然而不學無文,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語不足以眩(惑亂)世,非德宗(中唐的庸君,削去郭子儀的兵權,重用盧杞,導致朝政紊亂)之鄙暗,亦何從而用之?
譯文:
盧杞那樣的奸險,固然足以敗壞國家,但是他不學無術,容貌不足以動人,言談不足以欺世,如果不是遇到鄙陋昏庸的唐德宗,又怎麼會得到重用呢?


由是言之,二公(指山濤、郭子儀)之料(王衍、盧杞)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譯文:
由此說來,山、郭二位先生對王、盧二人所作的預言,也未必一定如此。

王安石.png
上圖:王安石(圖片引自網路)


(三)

今有人,口誦孔、老之言,身履夷、齊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與造作言語,私立名字,以為顏淵、孟軻(孟子)復出。
譯文:
如今有個人,口裡說著孔子、老子的話,親身實踐伯夷、叔齊的行爲,招納一批沽名釣譽和不得志的士人,共同製造輿論、自我標榜,(把自己)說成是顏淵再世、孟子復生。

而陰賊險狠,與人異趣,是王衍、盧杞合而為一人也,其禍豈可勝言哉?
譯文:
然而他們居心叵測、陰險狠毒,和一般人的志趣不同。這是把王衍和盧杞合於一身。他在社會上造成的禍害,難道可以用語言形容嗎?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音ㄏㄨㄢˇ,同「浣」,洗,此人之至情也。
譯文:
臉髒了不忘洗臉,衣服髒了不忘洗衣,這本是人之常情。

今也不然,衣臣虜之衣,食犬彘(音ㄓˋ,豬)之食,囚首喪面,而談《詩》、《書》,此豈其情也哉?
譯文:
現在他卻不是這樣,身穿奴僕的衣服,吃豬狗的食物,頭髮蓬亂得像囚犯,表情哭喪像家中有人去世,卻在那裡大談《詩》《書》,這難道是他的真實性情心嗎?

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鮮(音ㄒㄧㄢˇ,很少)不為大姦(音ㄊㄜˋ,邪惡),豎刁春秋時齊國宦官,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有名字記載的宦官。豎刁自幼在服侍齊桓公,但到了青春期必須離宮,他為求繼續留宮,自行閹割,以表示對齊桓公的忠心。管仲曾經勸告齊桓公,這種不愛自己身體的人也不會愛自己的君主,但最終齊桓公沒有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桓公病危,豎刁作亂,豎刁堵塞宮門,禁絕外人進入,齊桓公活活餓死,桓公已死六十七天,寢室蛆蟲遍地,屍臭薰天、易牙(春秋時齊國宦官,精於烹調辨味,齊桓公曾說未曾食過人的肉,易牙就殺自己的兒子,煮熟給齊桓公吃並得到其信任。管仲認為:「人之情非不愛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將何愛於君!」但後來齊桓公沒有聽管仲遺言,親信易牙、豎刁、開方。桓公病危,易牙與豎刁作亂,最後令齊桓公餓死,其後無人安葬桓公,直到屍體遍滿蛆蟲為止、開方(齊桓公寵臣,後與易牙、豎刁亂齊是也。
譯文:
凡是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成爲大奸大惡之輩,豎刁、易牙、開方就是這樣的人。

以蓋世之名,而濟其未形之患,雖有願治之主,好賢之相,猶將舉而用之,則其為天下患,必然而無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譯文:
此人藉助蓋世的好名聲,來促成他尚未形成氣候的禍患。雖然有勵精圖治的君主、敬重賢才的宰相,也還是會選拔重用他。那麼,他成爲天下的禍患,是必定無疑的了,這就不只是王、盧二人所能比得上的。


王安石.png
上圖:王安石(圖片引自網路)



(四)

孫子曰:「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
譯文:
孫子說:「真正善於用兵的人,並沒有顯赫的功勳。」

使斯人而不用也,則吾言為過,而斯人有不遇之歎,孰知禍之至於此哉!
譯文:
如果這個人沒有被重用,那麼我的話就說錯了,而這個人就會有懷才不遇的感慨。誰又能知道禍患將會到這樣嚴重的地步呢?


不然假使不是這樣),天下將被其禍,而吾獲知言之名,悲夫!
譯文:
不然的話,(他受到了重用,)天下將要遭受他的禍害,而我會獲得能見微知著、察言識人的美名,那就太可悲了!


王安石.png
上圖:王安石(圖片引自網路,經後製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