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水匠.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選自《做工的人》。《做工的人》是作者任職工地監工以來,親身接觸及觀察工人後的紀錄與心得,其用意在於將真實的工地文化介紹給社會大眾。

隔閡,原指情意不通,相互阻隔。作者以此為篇名,目的在凸顯媒體訊息、大眾認知與現實上的差距。本文以一則雜誌報導為引子,呈現社會大眾對泥作工程收益的片面想像。再透過尾牙現場承包商及工人的對話,還原泥作工程的真實樣貌。最後,以作者的沉思,反省社會大眾常在不了解實際狀況下,全盤接收報導訊息,因而產生認知上的隔閡,造成偏見。全文旨在提醒讀者在判讀資訊上,應更謹慎求證,以免落入以偏概全的成見之中。


(編按:本文收入龍騰版技高國文課文)

林立青.png
上圖:林立青(圖片引自網路
林立青.png
上圖:林立青(圖片引自網路)


隔閡

泥水工週薪十萬 比教授還多三倍

泥水工有多缺?一位裝潢業者觀察,「以前泥水工是按時間收費,現在卻開始按件計酬」。他舉例,前一陣子,他承接一個案子,三個按件計酬的泥水工人,「三個人,一個星期,就賺走三十萬元」,平均一週進帳十萬元,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私立大學助理教授,要熬到教授,月薪才能超過十萬元。(資料來源:某雜誌民國一○二年報導)


我和泥作師傅們同坐一桌,談論著這個愈來愈爛的時節。第一道生魚片上來後立刻掃空,酒也已經開了兩瓶。營造公司在年終時會大宴賓客,管理階層跟著請來的業主相談,像我這樣的監工就會和一般的師傅們同坐一桌。一方面我們天天見面,熟了;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師傅平常在工地現場被我們「監管」,到了尾牙這個時候,每個都巴不得要我喝到吐死倒地為止。

今天運氣較好,阿文這桌泥作工,九人都是夫妻帶孩子,有女人在桌,可以讓大家酒少喝點。三對夫妻各帶一個孩子,我想今天應該是安全了。鄰桌那班已經開始提高粱,小陸、小高被灌得滿臉漲紅。


第三道菜上來,是一人一尾大蝦,男人們開始喝酒,嫂子們則忙著剝蝦給孩子吃。同桌師傅們開始討論起接下來的工作分配。

泥作的工程範圍極大,但原則上都和水泥砂有關,以細項分別的話,可以分成純泥作、砌
面磚、洗石抿石。由於泥作工程的內容都是用來保護房屋,因此從結構施工到裝飾面材都有泥作工程。小型工程案中,獨立作業的泥作包商甚至是連同防水一起承包,但建築工程大多數分項拆包來賺取利潤。

外人弄不清楚這些泥作師傅的重要──

蓋房子時,在混凝土拆模後,泥作師傅必須先進場測量拆模後的誤差,和安裝門窗框架的師傅討論施工時間的配合。接著在門窗框架安裝好後,拉水線、放灰誌。由門窗框的填縫可以看出一個泥作師傅的功力水準。同時,他們砌起隔間的磚牆並且用水泥粉刷,在浴室、廁所的粉刷中加入防水膠劑,完成後還需要在外牆部分塗抹防水,內牆的浴廚位置也必須再做一次防水塗料。混凝土難免有凹凸不平的問題,泥作必須在此時精準抓出施工完成面,在這三、五公分的粉刷層中細細調整,既要將混凝土的坯底完整蓋去,又不能在此時連同水電的開關插座盒抹去。

粉刷完成後,接著依據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處理:有些必須再次粉光
,以利油漆、壁紙接續施工;有些則是在防水施工後,交由瓷磚師傅繼續鋪貼。專業的瓷磚師傅是與泥作工分別獨立的系統,各式瓷磚各有適合的專業施工工法:軟底的、硬底的、大理石的、燒底的。或者交給石子包商,洗石子,抿石子。即使臺灣的斬石及磨石已經逐漸退去流行,但仍是這些師傅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菜上到第七道,是海參和鯊魚皮拌娃娃菜,阿文的妻子趕緊舀了一碗端給自己的丈夫,說:「這個對皮膚最好,多吃一點。」泥作師傅們紛紛停止正在談論的話題,嚐著這碗湯品,大讚:「好喝!」

由於這些師傅全天和水泥、砂、噴固精
接觸,在手部、脖子多少都有顏色不一的皮膚,他們的說法是「水泥會咬人」。事實也是如此,水泥對人的皮膚極傷,他們各有對於富貴手的應對方式,從軟膏到含有類固醇的止癬藥劑,如數家珍

這些泥作師傅在五十歲後就會開始行動變「慢」。過度使用手腕
的力量,使他們的關節發炎;在人字梯以及合板上反覆移動,使得膝蓋過早耗損。有些鋪貼地面的地磚師傅則是駝背彎腰,其他諸如五十肩、足底筋膜炎等,更是人人皆有。我在工地現場遇到任何病痛,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最快速的解決方案,畢竟久病成良醫,身為技術工,這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身體掙來的。

宴會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一旁的老祥前來,他是人力派遣公司的老闆,專來這種場合敬酒。他發了名片給我,也發給各個師傅。這些師傅們總有需要清潔打掃,或是臨時粗工配合的時候,畢竟做生意的,廣結善緣總是好事。

阿文問起了粗工的工資,「一天粗工多少錢?」

老祥說:「一千二。」

我在旁邊叫起來,「我們公司怎麼是一千三?」

「你們公司要開發票啊!」老祥回我。

阿文說:「我們也要發票啊!」

老祥說:「那要一千三啦!」

「一千二啦!」阿文講價。

老祥說:「你們都老師傅了,留點錢給我們賺啦。」

阿文說著指指我,「我們不好賺,都給他們賺走了。」

「我是領薪水的,阿文才是開公司的。」我趕忙接話。

老祥笑說:「喲,阿文『董仔』!」

我笑著說:「『阿文董!』阿文才是老闆呢!」

老祥說:「老闆現在很好賺啦,報紙都說土水師比教授好賺了。」

阿文說:「放屁啦!」

這時,幾個師傅也湊上來七嘴八舌一番,等著後面的菜端上來。

像我這樣的身分才可能這麼跟阿文「鬥嘴鼓」
,因為位小職卑,又長期相處,不需要過多的客氣。大多數師傅在面對讀書人以及包商時都會有所避諱,以免弄壞與業主的關係。做工程的人,有做才有錢可拿,沒做時根本沒有收入,若不小心得罪業主,後面就可能再也沒有工程可接。

幾杯酒喝下後,老祥前往其他桌發名片,這時阿文問我:「到底是什麼報紙亂講?」

我直接用手機把那篇流傳已久的文章傳給他,內容大概是說:現在的泥作工極缺,比大學教授還有價值,還好賺錢。
旁邊幾個泥作工也罵聲連連,不過在一陣罵完後,倒是開始有了建設性的討論。

「三十萬……應該是連瓷磚都有包進去貼。」

「連瓷磚都帶料,材料錢一定很多。」

「應該是改修場
,可能還要收水電尾。」

「不知道有沒有石子?有的話還要清理。」

「那一定是親兄弟,都是師傅工自己做?」

「從頭到尾都是三個人,那浴室水電呢?」

「運費和後續清理算誰的?」

阿文開始翻包包,找出之前幾個案子的改修場報價單,認真地研究了起來。

「這場改修四十四萬,土水連瓷磚部分二十七萬。我們做一個月,光材料就要九萬……」

「這場改四間廁所,五十五萬。水電十一萬,水塔兩萬……我們的部分三十三萬,材料十二萬……」

「哎呀!這樣用的瓷磚都是便宜貨啦!」旁邊桌的瓷磚師傅跑來插嘴,然後吹噓起他的高級地磚鋪貼技巧,要縮小腹打赤腳,瓷磚雙面上背膠後同時用吸盤放下安裝。

「去年一場,連工帶料三十六萬,材料錢就要二十六萬!西班牙坐船來的進口瓷磚,一片一嘿北
(一平方米)要價兩千元的進口貨看過沒有?」

「現在聽說還有更高級的,義大利來的,一片三千元,那太貴了,要業主自己去看自己去買。」

「直接買斷就不會給我們退貨,那不划算啦!」

「笨蛋!這樣損料
才不會算在我們身上……」

我看看這些師傅的手、身體和年齡。我們整天一起工作,我很清楚,除了阿文之外,一對夫妻的月收入大概在五萬到九萬元之間,視工作情況而定。而阿文這些師傅們所擁有的機械設備,連同貨車加起來至少也要百萬成本。這些師傅們靠著自己的身體,其實也只是得到一頓溫飽而已,他們很多連勞保也沒有保上。

尾牙散去後,我沉思了起來。這一整年,不管到哪裡去都有人談起這個話題。一般的民眾在看了這些書後,前來虧我們大賺其財。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我在三重、南港問過各個領班師傅、包頭和材料供應商,全部認為這是一場笑話,但被當作取笑材料的我們卻笑不出來,因為外界是如此看待。

那種講理財和產業動態的書從來就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曾幾何時,我發現自己在看任何文字或是歌曲、電影時,總感覺到一股不舒服感。這些文字似乎與我有著隔閡。我想,是那種對於內容的不快感使我感到很大的不舒服。而我很清楚,這來自於我親身的感受和所在的位置,與那些撰書者或是創作者不同

愈是和這個世界接觸愈深,我就愈明白其中的差異。也因此,我始終不能接受論述式的教科書、自以為高深莫測的經文,也討厭那些成功者的傳記和論述。我知道,我這樣是劃地自限,為自己設下了這樣的隔閡。

可是會不會哪天我也和那些雜誌一樣,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自己所要的內容


【文章出處】
《做工的人》
隔閡
作者:林立青

【作者簡介】
林立青,本名林亞靖,1985生,臺北市人。畢業於東南科技大學進修部土木系,
因父母在夜市擺攤,林立青自幼在景美市場中長大,自幼對深有所感就讀大學期間,由於家中經濟狀況不佳,只能半工半讀來賺取生活費。因為成長背景,使他對勞動者及勞動的魅力價值有較多的感受。畢業後22歲起即進入營造業工作,擔任工地主任,十餘年來的監工經驗,使他目睹工地百態,見證無數勞工血汗交織、笑中有淚的人生萬象。為增進社會大眾對工地工作者的認識,林立青以現場人員的視角觀察,透過書寫為他們發聲,如實呈現工地角落的生命剪影。作品除記錄工地人事外,也旁及各行各業基層工作者,如今身兼作家與工地監工,文字平實,誠懇真切,字裡行間流露對「人」的關懷,蘊含對現實的深沉感觸。林立青認為寫作是一種力量,藉由文字刻劃社會對勞工的剝削與壓迫,記錄被社會遺忘的勞動者:工人、國際移工、外籍配偶、檳榔西施等,讓大眾理解不同階層的真實情況,學會傾聽多元的聲音,進而喚起同理心,培養關心社會大眾的襟懷。著作曾獲2017金石堂十大影響力好書、2017誠品年度閱讀職人大賞等獎項肯定。著有散文集《做工的人》、《如此人生》,前者於2020年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

林立青.jpg
上圖:林立青(圖片引自網路)
林立青.jpg
上圖:林立青(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解析

(一)
以雜誌報導帶出外界對泥水工收入的認知。
◎首先以雜誌報導為引子,先提供讀者扭曲的資訊,交代全文背景。

 

泥水工週薪十萬 比教授還多三倍
◎以聳動的標題,特別強調時間與成效關係,吸引讀者注意。


泥水工有多缺?一位裝(音ㄏㄨㄤˊ,室內設計)業者觀察,「以前泥水工是按時間收費,現在卻開始按件計酬(薪資酬勞以承包工作的件數計算)」。他舉例,前一陣子,他承接一個案子,三個按件計酬的泥水工人,「三個人,一個星期,就賺走三十萬元」,平均一週進帳十萬元,一個擁有博士學位的私立大學助理教授,要熬到教授,月薪才能超過十萬元。(資料來源:某雜誌民國一○二年報導)
◎以泥水工與私立大學助理教授賺取報酬的時間及待遇對比,特別強調泥水工「週薪十萬」,與助理教授需擁有「博士學位」、「熬到教授」、「月薪才十萬」,暗示泥水工的工作「輕鬆好賺」。在此對職業的認知簡化到以薪資高低作判斷,忽略背後所需付出的專業、成本、風險等,使讀者先對泥水工產生錯誤印象


泥水匠.png
(圖片引自網路)
泥水匠.png
(圖片引自網路)


(二)以尾牙場景作為鋪陳故事的背景。
◎尾牙為營造公司管理階層、業主、監工、泥作師傅齊聚一堂的場合,為作者刻意經營的背景,替後續情節推動及討論鋪墊。
 
我和泥作師傅們同坐一桌,談論著這個愈來愈爛的時節。第一道生魚片上來後立刻掃空,酒也已經開了兩瓶。營造公司在年終時會大宴賓客,管理階層跟著請來的業主(產業或企業的所有人)相談,像我這樣的監工(工地主任)就會和一般的師傅們同坐一桌。一方面我們天天見面,熟了;另一方面也是這些師傅平常在工地現場被我們「監管」,到了尾牙(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在華人傳統上是一年最後一次祭拜土地神的日子。在尾牙時多數機關企業保留古時「牙祭」傳統,會由資方宴請員工,慰勞員工一年辛勞,企業老闆也會對員工發放工資和年終獎金,一般來說,當年積欠的薪水都要在當天全部發放)這個時候,每個都巴不得要我喝到吐死倒地為止。
點出泥作工程景氣不佳的現況,也間接反駁媒體對泥水工薪資優渥的報導。
◎平日工人被工地主任監管,尾牙宴客這天員工(工人)最大,工人可以好好對工地主任一吐怨氣。

今天運氣較好,阿文這桌泥作工,九人都是夫妻帶孩子,有女人在桌,可以讓大家酒少喝點。三對夫妻各帶一個孩子,我想今天應該是安全了。鄰桌那班已經開始提高粱,小陸、小高被灌得滿臉漲紅。
 

泥作工法.png
上圖:洗石子、抿石子、摩石子、斬石子(圖片引自網路)
灰誌.png
上圖:灰誌(圖片引自網路)


(三)介紹泥作工程相關的專業知識,解釋各種專有名詞,以及泥作師傅常見的職業傷害。
◎以尾牙上菜順序推動情節發展。在上菜的過程中,插敘泥作工程相關知識與實際狀況。首先以理性客觀的角度解說泥作工程涵蓋範圍、繁複的工序,凸顯出專業與經驗的重要性。再藉第七道菜上菜,轉而感性敘述泥作師傅所承受的職業傷害,顯現出勞動者的辛勤付出。作者以監工的角色,真實呈現泥作工程的工作樣貌。


第三道菜上來,是一人一尾大蝦,男人們開始喝酒,嫂子們則忙著剝蝦給孩子吃。同桌師傅們開始討論起接下來的工作分配。

泥作的工程範圍極大,但原則上都和水泥砂有關,以細項分別的話,可以分成純泥作、砌
(堆築磚頭。砌,音ㄑㄧˋ面磚(貼在建築物表面瓷磚的通稱)、洗石(洗石子,一種泥作工法,將石粒、水泥、海菜粉均勻攪拌後塗抹,待水泥稍乾後再以高壓水柱沖刷,讓混拌在水泥中的石粒浮現,較不適合室內空間施作,通常用於戶外空間的地板)抿石(抿石子,一種泥作工法,將石粒、水泥、海菜粉均勻攪拌,抹於粗胚牆面打壓均勻,再以海綿擦拭表面水泥,使混拌其中的石粒清晰浮現,成品細緻,費工費時。抿,音ㄇㄧㄣˇ。由於泥作工程的內容都是用來保護房屋,因此從結構施工到裝飾面材都有泥作工程。小型工程案中,獨立作業的泥作包商以訂契約的方式,專門承攬包辦各種業務的商人或公司甚至是連同防水一起承包,但建築工程大多數分項拆包來賺取利潤。

外人弄不清楚這些泥作師傅的重要──
帶出下文針對泥作工法與工序的說明,並點出「人」的專業與經驗累積,是泥作工程中的關鍵。

蓋房子時,在混凝土由水泥、砂、石與水依比例配合,攪拌而成膠糊狀的建築材料。因堅固耐用、價格低廉,是重要的建築材料)拆模(拆除固定房屋外形、隔間的板模)後,泥作師傅必須先進場測量拆模後的誤差,和安裝門窗框架的師傅討論施工時間的配合。接著在門窗框架安裝好後,拉水線(先在牆面上用儀器量出垂直與平行面,再用尼龍繩依此對準拉出參考線,作為放灰誌的依據)、放灰誌(灰誌,常用來定位牆面基準點的東西,又稱摸記、麻糬,用小塊材料塗上黏稠水泥漿,一邊與水線切齊黏貼在牆上,作為泥作塗抹的厚度基準,是泥作工程中控制完成面的平整度關鍵,一個灰誌形成一個基準點,兩個灰誌形成一條基準線,多個灰誌形成一個基準面)。由門窗框的填縫可以看出一個泥作師傅的功力水準。同時,他們砌起隔間的磚牆並且用水泥粉刷,在浴室、廁所的粉刷中加入防水膠劑,完成後還需要在外牆部分塗抹防水,內牆的浴廚位置也必須再做一次防水塗料。混凝土難免有凹凸不平的問題,泥作必須在此時精準抓出施工完成面,在這三、五公分的粉刷層中細細調整,既要將混凝土的坯(音ㄆㄟ底完整蓋去,又不能在此時連同水電的開關插座盒抹去。

粉刷完成後,接著依據不同位置,有不同的處理:有些必須再次粉光
(在水泥已抹平的牆面或地面,再上一層薄水泥,使表面光滑平整),以利油漆、壁紙接續施工;有些則是在防水施工後,交由瓷磚師傅繼續鋪貼。專業的瓷磚師傅是與泥作工分別獨立的系統,各式瓷磚各有適合的專業施工工法:軟底的、硬底的、大理石的、燒底的。或者交給石子包商,洗石子,抿石子。即使臺灣的斬石(斬石子,以斬刀在塗抹攪拌石粒及水泥的混凝土表面,刻斬出長條紋路以製造出仿天然石材粗糙質感的泥作工法
及磨石(磨石子,以碎石粒伴入水泥塗在施工面上,等乾燥硬化後以機器打磨的泥作工法,國外又稱為人造大理石)已經逐漸退去流行,但仍是這些師傅們茶餘飯後(指悠閒無事的時間)的話題。

菜上到第七道,是海參和鯊魚皮拌娃娃菜,阿文的妻子趕緊舀(音ㄧㄠˇ了一碗端給自己的丈夫,說:「這個對皮膚最好,多吃一點。」泥作師傅們紛紛停止正在談論的話題,嚐著這碗湯品,大讚:「好喝!」
◎暗示泥作師傅常有皮膚相關的職業傷害。

由於這些師傅全天和水泥、砂、噴固精(一種粉狀水泥砂漿粉光添加材料,用於防止管線阻塞以及彈落)和海菜粉從海菜植物中提取的一種物質,添加於水泥砂漿中,具有增稠、緩凝、保水、提高黏接力等作用)接觸,在手部、脖子多少都有顏色不一的皮膚,他們的說法是「水泥會咬人」(水泥屬於強鹼物質,長期接觸會造成皮膚灼傷受損,也因此更容易引起過敏反應。此外,水泥中水的成分也會引發富貴手,反覆與水泥顆粒摩擦,會造成皮膚表層損傷)。事實也是如此,水泥對人的皮膚極傷,他們各有對於富貴手手部溼疹,為皮膚科常見疾病)的應對方式,從軟膏到含有類固醇(有強力抗發炎與抑制過敏效果,但大量使用會產生骨質疏鬆、月亮臉、免疫機能降低等嚴重副作用。應遵循醫師指示使用,使其發揮最佳療效,避免副作用產生)的止癬(一般指發生在皮膚的黴菌感染。癬,音ㄒㄧㄢˇ藥劑,如數家珍比喻敘述事物明晰熟練)
◎泥作師傅久病成良醫。
 
這些泥作師傅在五十歲後就會開始行動變「慢」。過度使用手腕(音ㄨㄢˋ的力量,使他們的關節發炎;在人字梯(一種打開如人字型可折疊的工作梯)以及合板上反覆移動,使得膝蓋過早耗損。有些鋪貼地面的地磚師傅則是駝背彎腰,其他諸如五十肩(肩關節周圍組織發炎所引起的病症,罹患者多為五十歲以上)、足底筋膜炎(一種足部的疾病,疼痛點多在腳跟或腳底)等,更是人人皆有。我在工地現場遇到任何病痛,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最快速的解決方案,畢竟久病成良醫,身為技術工,這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身體掙(音ㄓㄥˋ賺取)來的。
◎泥作師傅依靠勞力賺取酬勞,表達出勞動者的血汗辛勞。

泥水匠.png
(圖片引自網路)
勞工.png
(圖片引自網路)

 



(四)以真實案例,說明泥作師傅實際收入狀況,澄清外界對泥作工人的誤解。
◎藉由人力派遣公司老闆與師傅們的對話,點出雜誌報導。再由師傅們一來一往的對話,呈現實際收入狀況,直接解答雜誌所提出的現象,駁斥雜誌未經查證的報導。
 
宴會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一旁的老祥前來,他是人力派遣公司(招募人才,將適合的人力提供給有人力需求的企業機構。派遣公司與員工簽訂派遣契約,即使被派往其他公司服務,與派遣公司仍屬於雇主與員工的勞僱關係)的老闆,專來這種場合敬酒。他發了名片給我,也發給各個師傅。這些師傅們總有需要清潔打掃,或是臨時粗工(做粗重工作的工人)配合的時候,畢竟做生意的,廣結善緣(多做善事以得到良好的人際關係)總是好事。
 
阿文問起了粗工的工資,「一天粗工多少錢?」

老祥說:「一千二。」

我在旁邊叫起來,「我們公司怎麼是一千三?」

「你們公司要開發票啊!」老祥回我。

阿文說:「我們也要發票啊!」

老祥說:「那要一千三啦!」

「一千二啦!」阿文講價。

老祥說:「你們都老師傅了,留點錢給我們賺啦。」

阿文說著指指我,「我們不好賺,都給他們賺走了。」

「我是領薪水的,阿文才是開公司的。」我趕忙接話。

老祥笑說:「喲,阿文『董仔』!」

我笑著說:「『阿文董!』阿文才是老闆呢!」

老祥說:「老闆現在很好賺啦,報紙都說土水師
(閩南語,即泥水工)比教授好賺了。」
◎即使與泥作師傅有密切交往的人力派遣公司老闆,亦受到雜誌報導的影響,何況一般社會大眾,點出隔閡的無所不在。

阿文說:「放屁啦!」

這時,幾個師傅也湊上來七嘴八舌一番,等著後面的菜端上來。

像我這樣的身分才可能這麼跟阿文「鬥嘴鼓」
(閩南語,指風趣幽默的閒聊、鬥嘴),因為位小職卑,又長期相處,不需要過多的客氣。大多數師傅在面對讀書人以及包商時都會有所避諱(舊時為了表示尊敬,在言語或書寫時,不直接稱呼君主、祖宗、尊長的名號,而改以缺筆(如清康熙皇帝名「玄燁」,為了避諱會寫作「𤣥𤍞」)、缺字(如「觀世音菩薩」名稱為避唐太宗李世民諱,簡作「觀音」)、換字、改音等各種方式。即使到現在,在為孩子命名時仍有避諱習慣,儘量不使用與長輩名字中相同的用字。諱,音ㄏㄨㄟˋ,以免弄壞與業主的關係。做工程的人,有做才有錢可拿,沒做時根本沒有收入,若不小心得罪業主,後面就可能再也沒有工程可接。
◎說明工程接案重視人際關係的應對往來,亦反映出接案的不穩定性,若接不到案子,便沒有收入,反駁雜誌以「按件計酬」對比教授領取固定月薪的計算方式
 
幾杯酒喝下後,老祥前往其他桌發名片,這時阿文問我:「到底是什麼報紙亂講?」

我直接用手機把那篇流傳已久的文章傳給他,內容大概是說:現在的泥作工極缺,比大學教授還有價值,還好賺錢。
旁邊幾個泥作工也罵聲連連,不過在一陣罵完後,倒是開始有了建設性
(具有積極意義)的討論。
◎開啟下文泥作師傅間的對話。逐一分析優渥報酬背後所涵蓋多項的施作項目、需要自行擔負的成本、機械設備費用等,反駁雜誌片面的報導。
 
「三十萬……應該是連瓷磚都有包進去貼。」

「連瓷磚都帶料,材料錢一定很多。」

「應該是改修場
指舊屋翻新的工程),可能還要收水電尾(水電工程收尾,例如安裝電燈開關盒或水龍頭等)。」

「不知道有沒有石子?有的話還要清理。」

「那一定是親兄弟,都是師傅工自己做?」

「從頭到尾都是三個人,那浴室水電呢?」

「運費和後續清理算誰的?」

阿文開始翻包包,找出之前幾個案子的改修場報價單,認真地研究了起來。

「這場改修四十四萬,土水連瓷磚部分二十七萬。我們做一個月,光材料就要九萬……」

「這場改四間廁所,五十五萬。水電十一萬,水塔兩萬……我們的部分三十三萬,材料十二萬……」

「哎呀!這樣用的瓷磚都是便宜貨啦!」旁邊桌的瓷磚師傅跑來插嘴,然後吹噓
(吹捧、吹牛)起他的高級地磚鋪貼技巧,要縮小腹打赤腳,瓷磚雙面上背膠後同時用吸盤放下安裝。
 
「去年一場,連工帶料三十六萬,材料錢就要二十六萬!西班牙坐船來的進口瓷磚,一片一嘿北(日文へいべい的譯音,指一平方公尺)(編者註:台語音同ㄏㄟˋ ㄇㄟˊ(一平方米)要價兩千元的進口貨看過沒有?」

「現在聽說還有更高級的,義大利來的,一片三千元,那太貴了,要業主自己去看自己去買。」

「直接買斷
(付款取貨後便不能再退貨)就不會給我們退貨,那不划算啦!」
 
「笨蛋!這樣損料(原物料在裁切所需要的尺寸後,無法再利用的剩餘物料)才不會算在我們身上……」

我看看這些師傅的手、身體和年齡。我們整天一起工作,我很清楚,除了阿文之外,一對夫妻的月收入大概在五萬到九萬元之間,視工作情況而定。而阿文這些師傅們所擁有的機械設備,連同貨車加起來至少也要百萬成本。這些師傅們靠著自己的身體,其實也只是得到一頓溫飽而已,他們很多連勞保(指勞工保險。一種為保障勞工生活,促進社會安全的保險措施。分為普通事故保險及職業災害保險兩類。被保險人可享生育、傷病、殘廢、失業、老年及死亡等多種給付)也沒有保上。

◎說明師傅們靠自己的體力賺取每一分錢,呼應上段「這每一分錢都是用自己的身體掙來的」。辛勤的工作,扣除成本,可能只能維持基本生活所需。
◎泥作師傅有些以個人接案為主,沒有固定雇主,或者自營作業,無法成為法定勞工保險保障範圍,一旦發生重大職災,意味著無法獲取保障與賠償。
◎勞保投保條件為僱用五人以上的公司行號,雇主依法須在員工到職日時,主動幫員工投保勞工保險。因此若是個人接案或自營作業,便無法納入法定勞工保險保障範圍。

工地.png
(圖片引自網路)
勞工.jpg
(圖片引自網路)

 



(五)寫尾牙散場後,作者對雜誌事件的沉思與自省。
◎以沉思回應雜誌報導,點出「隔閡」的主題。文末以詰問語氣自問,提醒自己不要自我設限,造成隔閡。

尾牙散去後,我沉思了起來。這一整年,不管到哪裡去都有人談起這個話題。一般的民眾在看了這些書後,前來虧閩南語,挖苦、譏諷)我們大賺其財。但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我在三重、南港問過各個領班師傅、包頭(承包工程的人。由一人承包工程案,再交辦給其他工人並支付酬勞)和材料供應商,全部認為這是一場笑話,但被當作取笑材料的我們卻笑不出來,因為外界是如此看待。
◎點出大眾從媒體所擷取的訊息,與實際狀況差距極大。而因隔閡產生的誤解,更令泥作師傅感到無奈且不受尊重

那種講理財和產業動態的書從來就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曾幾何時,我發現自己在看任何文字或是歌曲、電影時,總感覺到一股不舒服感。這些文字似乎與我有著隔閡。我想,是那種對於內容的不快感使我感到很大的不舒服。而我很清楚,這來自於我親身的感受和所在的位置,與那些撰書者或是創作者不同
◎作者點出隔閡產生的原因,在於不同領域、社經地位、經濟能力的人們,對於事物的解讀方式會有所差異,若只以自己的角度出發,不試圖理解、尊重不同階層,則容易產生隔閡。
 
愈是和這個世界接觸愈深,我就愈明白其中的差異。也因此,我始終不能接受論述式分析討論並加以說明的方式)的教科書、自以為高深莫測(為人或事物深沉不可測)的經文,也討厭那些成功者的傳記和論述。我知道,我這樣是劃地自限形容自己設立界限,不求突破),為自己設下了這樣的隔閡。

可是會不會哪天我也和那些雜誌一樣,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自己所要的內容
◎作者提出自我省察,警惕自己不要自我設限,只看同溫層的看法

泥水匠.png
(圖片引自網路)
泥水匠.png
圖片來源:寶瓶文化提供(圖片引自網路:賴小路攝影)


全文賞析

本文試圖以大眾認知的迷思,對照專業領域的說明,釐清大眾對陌生領域的誤解,進而消弭兩者之間的隔閡。

全文可分成五大段:第一大段先以雜誌報導所提供的資訊,呈現大眾對工人收入的誤解,交代全文背景。第二大段以尾牙宴席為場景,在營造公司人員、泥作師傅和作者齊聚一堂的聚會中開展故事。第三大段著重於專業知識的介紹,說明泥作工程的分類細項,並解釋各種專有名詞,帶出泥作師傅常見的職業傷害。第四大段藉人力派遣公司老闆及師傅們的對話,說明實際收入狀況,澄清外界對泥作工程的誤解。第五大段敘寫尾牙散場後,作者對此事件的沉思及自省。

本文以雜誌報導為前提,先給予讀者泥作工程所得的訊息。接著再以尾牙上菜順序推進敘事,並在上菜順序中,引入與泥作相關的說明文字,例如:在第三道菜後,引入泥作工程範圍的講解,扼要的定義泥作工程乃是與水泥砂相關的工作;在第七道菜後,引入泥作職業傷害的介紹,包含各種皮膚病症、關節炎與膝蓋磨損等傷害。全文除了在敘事中穿插專業知識外,更藉師傅們的對話提點主題,推展情節,呈現泥作工程的真實狀況,點出世人對職業認知的隔閡。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以監工的身分與工人互動,對話自然趣味,且具專業性。在節奏經營方面,則是先以冷筆描述尾牙背景並鋪敘事件的起因,再以熱筆討論雜誌內容,一來一往的對話,畫面感十足,既回應雜誌內容,也釐清現實狀況。

各種行業皆有其專業層面,非於此範疇工作的人,往往無法理解其領域或相關術語。本文屬於建築工程領域,作者運用親身經驗與專業,以平鋪直述的方式舉例說明,向大眾講解泥作範圍及專業術語。兩文探討的領域、寫作方法各異,但都透過自身的專業認知,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專業知識,達到傳遞訊息的目的。

全文對「隔閡」的析論,共分成三層次:第一層揭示媒體未經查核便刊登不實資訊的偏頗。第二層反映大眾常未經思考便全然接受資訊,造成認知與實際落差的狀況。第三層則聚焦於不同階級與職業間,因不了解或無法同理而產生的隔閡。戒惕自己不要落入隔閡之餘,作者也提醒大眾「媒體訊息判斷」的重要性,在接收到陌生領域的訊息時,應慎思明辨。


林立青.png
上圖:林立青(右一)與工人們(圖片引自網路)
勞工.png
圖片來源:寶瓶文化提供(圖片引自網路:賴小路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