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選自《論語雙拼》。「盍各言爾志」引用自《論語》,意思為「何不各自談談你們的志向」,作者以此為題帶出「立志」的主題。副標「要把雞蛋放在什麼籃子裡?」則源自於西方諺語“Don't put all your eggs in one basket”(不要孤注一擲),常被引用於投資學中,指分散風險。作者以雞蛋比擬目標,籃子為目標的方向、領域等,用提問語句引導讀者思考自己定下的目標為何。

本文引用《論語》中孔子與弟子的言論,以現代角度重新詮釋,探討「立志」的重要性,說明立志應多元,在不同領域設定不同目標,才能擁有豐富而均衡的人生。

配合課程:論語選.盍各言爾志


論語.jpg
(圖片引自網路)


盍各言爾志:要把雞蛋放在什麼籃子裡?

如果說人生是一種自我追尋與自我實現的歷程,那你得先弄明白:你到底想追尋什麼?想實現什麼?你的人生理想又是什麼?你準備把你的雞蛋放在什麼籃子裡?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問題。就像孔子的門生有子所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學而〉)在確立自己想追尋、實現的理想後,你的人生才會有方向、有道路、有目標;而它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志向。

孔子鼓勵他的學生即早發現、表白自己的志向。有一天,當他和子路、顏回在一起時,他主動引導他們「盍各言爾志?」子路說他「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志向在於廣交知友、共享人生;顏回說他「願無伐善,無施勞」,目標在於完善自我、待人謙和;在子路的反問下,孔子則說自己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希望為社會的安和樂利貢獻心力。

師生三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多少是在反映他們各自的秉性與關注。在言談間,孔子並未對子路和顏回的志向做出褒貶,更沒有說自己比他們高明。這多少表示孔子認為「人各有志」一個人的志向只要合乎自己的稟性、興趣和信念,都值得鼓勵,並應該給予尊重;在立志時,我們要聽從的是自己生命的鼓聲,而不是別人的指令。

除了「人各有志」,孔子更認為一個人的理想或志向應該是多面向的。這不是說我們要同時有好幾個目標,而是人生有很多範疇或層面,在不同的範疇和層面,我們最好都能有想要達到的理想目標。在《論語》裡,孔子最少提過「志於學」、「志於仁」與「志於道」,「學」是指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目的在充實自己、認識世界與具備謀生本事;「仁」是在人格修養、待人接物方面努力的鵠的;而「道」──一方面要追求真理,一方面想實現先王之道,則是他人生奮鬥的目標。

人生的目標也有階段性在先後順序上,「學」最先出現(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也是實現「仁」與「道」的基礎,但直到老年,孔子依然「學而不厭」,這說明真正的志向和理想是不會輕易消失的。「學」、「仁」與「道」這三個目標不僅不相衝突,而且還能相輔相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其實就是在實踐他所追求的「仁」與「道」。我們可以這樣說:階段性的目標讓我們的人生能循序漸進,而多元的志向與理想則為我們帶來豐富又均衡的人生。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時,孔子提醒我們:「無欲速,無見小利。」也就是切忌急功近利,因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既然要「志於道」,那就要追求「大道」,一如子夏所言「小道」雖然「必有可觀者焉」,但「君子不為」,因為「致遠恐泥」(〈子張〉)―─難以作為長遠奮鬥的目標。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好高騖遠,但孔子其實是勸我們如歌德所說:「不要作小夢,因為它們沒有力量撼動人心。」只有遠大的目標和夢想,才能激發鬥志,我們也才能在其中成長。

有人也許會說,孔子這些遠大的目標和理想顯得空泛、大而無當,不像現代人「立志當醫師」或「三十歲賺進第一個一千萬」那般具體而明確。其實,孔子的「志於仁」比「立志當醫師」高明許多,因為「當醫師」只是實現「仁」(助人)的一種途徑或職業將人生的志向侷限在某種職業上,反而是褊窄、低層次的;我們要「立」的應該是像孔子所說,能為人生指出大方向、大原則的「志」。

有了遠大的志向和明確的目標,除了讓生命充滿意義外,還可以讓我們定下心來,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誘惑和干擾,就像孔子所說:「苟志於仁矣,無惡也。」(〈里仁〉)立志做個正人君子,你就能對邪惡的誘惑敬謝不敏;既然「志於道」,就不會也不應該再以「惡衣惡食」為恥(〈里仁〉),甚至還能讓人產生神聖的使命感,不畏外在的種種橫逆,就像孔子在周遊列國途中,受到桓魋的追殺時,能神態自若地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清晰的志向與堅定的意志讓人心安理得,勇往直前。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你將往何處去沒有方向的人生,就好像沒有羅盤的航行,會讓人迷失在茫茫人海中。立志,就是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方向,也是在為自己的熱情找到可以投注的對象。英國哲學家羅素說:「有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熱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跟孔子的志於學、志於仁與志於道非常類似,當你在為自己的熱情尋找對象、為自己的人生尋找方向與目標時,要記得如果你想要有豐富而均衡的人生,那你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應該在不同的領域各有不同的目標。

【文章出處】
《論語雙拼》
盍各言爾志:要把雞蛋放在什麼籃子裡?

作者:王溢嘉
【作者簡介】
王溢嘉,1950年生於台中市,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畢業後即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先後在台灣與大陸十餘家報章雜誌撰寫專欄,歷任《健康世界》月刊總編輯、《心靈》雜誌及野鵝出版社社長。著作近五十種,涵蓋散文、心理、文化評論、兩性議題、青少年勵志等範疇,融合知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曾獲中國時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台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有多篇作品被選入小學、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國語文課本中。


王溢嘉.jpg
上圖:王溢嘉(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以設問法引起讀者思考,並強調尋找人生志向的重要。

如果說人生是一種自我追尋與自我實現的歷程,那你得先弄明白:你到底想追尋什麼?想實現什麼?你的人生理想又是什麼?你準備把你的雞蛋放在什麼籃子裡?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問題。就像孔子的門生有子(有若,字子有,魯國人,為孔門七十二賢之一)所說:「君子務致力從事)本,本立而道生。」(〈學而〉)在確立自己想追尋、實現的理想後,你的人生才會有方向、有道路、有目標;而它們,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志向。
本文以「志向」為主旨,文中大量引用《論語》為題材,提出人生立志應多元的主張。內容可分為三大部分:第一、二段指出志向的重要性,勉人應即早立定志向。第三、四段以孔子「志於學」、「志於仁」、「志於道」來說明人生的志向應多面向,並針對「仁」、「道」進行更深入的闡述,帶出立定的志向應是遠大的。第五段總結全文,再次強調立志應多面向,回扣主題。
首段立論,作者連用四個問句提問,使讀者反思人生志向的基本問題,以此點出「立志」的重要性。

孔子.jpg
上圖:孔子(圖片引自網路)


(二)藉孔子與弟子的談話,勉人尋找自我,立定志向。

孔子鼓勵他的學生即早(同「及早」,指趁早)發現、表白自己的志向。有一天,當他和子路、顏回在一起時,他主動引導他們「(音ㄏㄜˊ,何不)各言爾志?」子路說他「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志向在於廣交知友、共享人生;顏回說他「願無伐善(誇耀自己的長處),無施勞(張揚自己的功勞)」,目標在於完善自我、待人謙和;在子路的反問下,孔子則說自己的理想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希望為社會的安和樂利貢獻心力。

師生三人各有不同的志向,多少是在反映他們各自的稟性(天賦的品性資質。稟,音ㄅㄧㄥˇ與關注。在言談間,孔子並未對子路和顏回的志向做出褒貶(讚美與批評),更沒有說自己比他們高明。這多少表示孔子認為「人各有志」,一個人的志向只要合乎自己的稟性、興趣和信念,都值得鼓勵,並應該給予尊重;在立志時,我們要聽從的是自己生命的鼓聲,而不是別人的指令。
第二段引用孔子師生三人的對話,說明「人各有志」,更進一步談論立定志向要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同時也應尊重他人的選擇。

志.png
(圖片引自網路)


(三)藉孔子「志於學」、「志於仁」、「志於道」之說,解釋志向應具有多面向及階段性,並且應立定遠大的志向。

除了「人各有志」,孔子更認為一個人的理想或志向應該是多面向的。這不是說我們要同時有好幾個目標,而是人生有很多範疇或層面,在不同的範疇和層面,我們最好都能有想要達到的理想目標。在《論語》裡,孔子最少提過「志於學」、「志於仁」與「志於道」,「學」是指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目的在充實自己、認識世界與具備謀生本事;「仁」是在人格修養、待人接物方面努力的鵠的(音ㄍㄨˇ ㄉㄧˋ,目的);而「道」──一方面要追求真理,一方面想實現先王之道(古代聖王治民之道),則是他人生奮鬥的目標。

人生的目標也有階段性。在先後順序上,「學」最先出現(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也是實現「仁」與「道」的基礎,但直到老年,孔子依然「學而不厭(滿足)」,這說明真正的志向和理想是不會輕易消失的。「學」、「仁」與「道」這三個目標不僅不相衝突,而且還能相輔相成,「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其實就是在實踐他所追求的「仁」與「道」。我們可以這樣說:階段性的目標讓我們的人生能循序漸進,而多元的志向與理想則為我們帶來豐富又均衡的人生。

在追求人生的目標時,孔子提醒我們:「無欲速(追求事情的速成),無見小利。」也就是切忌(非常忌諱、務求避免)急功近利(急於求得成效,貪求眼前利益),因為「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既然要「志於道」,那就要追求「大道」,一如子夏卜商,字子夏,衛國人,屬孔門四科十哲的文學科)所言「小道指各種技藝,如農事、醫術等)」雖然「必有可觀者焉」,但「君子不為」,因為「致遠恐泥若想以小技藝追求深奧的大道理,恐怕會滯留行不通。泥,音ㄋ一ˋ,滯留)」(〈子張〉)―─難以作為長遠奮鬥的目標。這聽起來似乎有點好高騖遠嚮往遠大的目標而不切實際。騖,音ㄨˋ,但孔子其實是勸我們如歌德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國著名詩人、小說家、劇作家及政治人物。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戲劇《浮士德》)所說:「不要作小夢,因為它們沒有力量撼動人心。」只有遠大的目標和夢想,才能激發鬥志,我們也才能在其中成長。
第三、四段進入文章核心論點:志向應具有多面向。第三段作者藉由孔子「志於學」、「志於仁」、「志於道」顯示人生立志應是多元而具階段性的,以此說明多元的志向能使人擁有豐富而均衡的人生。接著進一步提醒,若有志於道,則應以「大道」為目標,才能有所成長。第四段則以現代人與孔子對於「立志」的看法作對比,強化「志仁」、「志道」的優點。

歌德.jpg
上圖:歌德(圖片引自網路)


(四)打破一般人對於立志的刻板印象,提出大方向「志於仁」與「志於道」的優點。

有人也許會說,孔子這些遠大的目標和理想顯得空泛、大而無當(誇大而不切實際。當,音ㄉㄤˋ,不像現代人「立志當醫師」或「三十歲賺進第一個一千萬」那般具體而明確。其實,孔子的「志於仁」比「立志當醫師」高明許多,因為「當醫師」只是實現「仁」(助人)的一種途徑或職業;將人生的志向侷限在某種職業上,反而是褊窄狹窄。褊,音ㄅㄧㄢˇ、低層次的;我們要「立」的應該是像孔子所說,能為人生指出大方向、大原則的「志」。

有了遠大的志向和明確的目標,除了讓生命充滿意義外,還可以讓我們定下心來,減少很多不必要的誘惑和干擾,就像孔子所說:「如果)志於仁矣,無惡(音ㄜˋ也。」(〈里仁〉)立志做個正人君子,你就能對邪惡的誘惑敬謝不敏(表示不能接受的委婉說法。不敏,能力不足的自謙詞);既然「志於道」,就不會也不應該再以「(音ㄜˋ,粗劣的衣惡食」為恥(〈里仁〉),甚至還能讓人產生神聖的使命感,不畏外在的種種橫逆(暴力不合理的行為。橫,音ㄏㄥˋ,就像孔子在周遊列國途中,受到桓魋(音ㄏㄨㄢˊ ㄊㄨㄟˊ,向魋,宋國人,為宋桓公的後代,故稱桓魋,掌控宋國兵權)的追殺時,能神態自若地說:「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清晰的志向與堅定的意志讓人心安理得,勇往直前。
孔子周遊列國至宋,在大樹下和弟子習禮,桓魋欲殺孔子,故先將樹給拔除。弟子請孔子速避,但孔子卻不畏懼的說:「上天賦予我這樣的品德,桓魋能對我怎樣呢?」

羅素.png
上圖:羅素(圖片引自網路)


(五)總結全文,再度強調多元立志的重要,並回扣文章標題「要把雞蛋放在什麼籃子裡」。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你將往何處去。沒有方向的人生,就好像沒有羅盤的航行,會讓人迷失在茫茫人海中。立志,就是要為自己的人生找到方向,也是在為自己的熱情找到可以投注的對象。英國哲學家羅素(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1970),英國著名哲學家、數學家,曾以《婚姻與道德》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說:「有三種純潔但無比強烈的熱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跟孔子的志於學、志於仁與志於道非常類似,當你在為自己的熱情尋找對象、為自己的人生尋找方向與目標時,要記得如果你想要有豐富而均衡的人生,那你就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而應該在不同的領域各有不同的目標。
末段先以航行為喻,再次強調「立志」的重要性,並引用羅素的言論呼應孔子立志的多元特質,最後回扣題目,勉勵眾人立志「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應依不同的階段與領域而有不同的目標。
本文呼應高中國文課本選文〈論孟選:盍各言爾志〉中,孔子與弟子談論志向的對話為立論基礎,廣泛的引用《論語》與西方哲人的名言,以此解釋理想的志向應該是多面向的。作者以現代的角度詮釋古代經典,運用淺顯易懂的文句,深入淺出的闡述論點,正是其獨到的寫作風格。

雞蛋.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