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png
上圖:李密(劇照)


天風海雨話李密

提起李密,在中國民間有兩個李密,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一個是晉朝寫「陳情表」的李密,一個是隋末瓦崗寨的英雄李密。這裏要談的是瓦崗李密。

民間通俗小說隋唐演義裏所描寫的李密,他的性格矛盾反覆。李密表現了許多悲劇英雄所具有的「缺點」──最受同情的缺點,所以他是人間失敗的、悲劇的、人性的英雄,而不是政治上成功的、詭詐的、殘忍的角色。從歷史上所保存的傳記素材來看,李密也確實是屬於這一類的人物。

李密的家世很高。他是遼東襄平人,而遼東李氏是趙郡李氏遷去落戶的,所以李密是出身於山東北朝的世家大族,他的曾祖李弼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聲望地位都極為顯赫。

李密少年時,曾受學於包愷和徐文遠。隋末蕭該和包愷精研漢書,徐文遠則窮究左傳,俱有名於世。史學在當時等於是政治學,也就是亂世英雄的兵書。所以李密從包愷學漢書,從徐文遠學左傳,其學識、格局都超人一等。包愷門下,李密的才識尤推第一。

李密以其家世和學識,在魏晉以來的門第社會裏,如果出仕是必須位列上品,才能夠滿足他個人的野心的。但他最初出來做官的時候,以父蔭做了煬帝的侍衛,已覺品位低下,非其所望。後來煬帝又偶然的發現李密這黑個兒,身材雖矮小,眼神卻迥異常人,於是便命令侍衛長宇文述,叫李密不必再來侍衛,李密便憤然辭官他去。

有一天,李密騎著黃牛,在牛角上掛著漢書往訪包愷(編按:成語「牛角掛書」出處),偶然的在路上遇見宰相楊素。李密是認得楊素的,楊素卻不認得他。那楊素問道:「少年書生,你看的是什麼書?」李密答道:「項羽傳。」楊素頗為驚訝,便和他談了一會兒。楊素覺得李密的談吐、見解都不凡,便叫他的兒子和李密交往。楊素告訴他的兒子說:「李密的見識和氣度,你們是遠遠不及!」從此李密便和楊玄感(編按:楊素嫡長子)過從甚密。

不久楊素死去。楊素生前文武兼備,有大功業,也有大野心,煬帝對他頗為忌憚,傳說煬帝曾想毒死他,沒想到卻反而毒死自己的太子。因此楊素死後,楊玄感頗為不安。

大業九年,煬帝第二次親征高麗,百姓怨怒,飢民蜂起,山東河北竟成了盜賊出沒的地區。楊玄感便乘機在河南的黎陽倉附近造反,李密為他策劃。

李密志氣雄遠,不是飢民草寇之徒,因此他力勸楊玄感引兵東出臨渝關(即山海關),和高麗兵前後夾擊煬帝,如此則隋師糧盡,必然土崩瓦解。但楊玄感自以名將之子,累世尊顯,極為自負,竟引兵西攻洛陽,不聽李密指揮,及見洛城堅固,不能猝拔,風聞隋師將至,乃放棄洛陽,西攻長安,結果半途被隋師截擊。楊玄感兵敗身亡,為天下所笑。

楊玄感敗死後,李密逃亡入關,終亦被捕入獄。其時煬帝在河北高陽,李密將被送往高陽斬首。李密在押解途中,暗暗告訴他的死黨說:「如果我們被送到高陽,將是有死無生,你們身上如有金玉,不妨拿出來送給吏卒,或可脫困。」於是他們就把身上的財物送給押解的小吏,李密對他們說:「我們是死囚,金玉對我們是沒有用的了,你們拿去花用吧!前途多照料我們,買些酒給我們喝喝便是!」吏卒頗受打動,晚上便常買酒給他們,李密便又故意爛醉如泥,一個個裝做喝得死人似的躺在囚獄裏,這使得吏卒大為放心。到了深夜裏,李密便穿牆而遁。

逃走後的李密,兩年後又被捕了。這次李密在押解途中,故意滾落在一個很險窄的山澗崖上,假裝受創甚劇,不能爬起來。可是當吏卒持槍去救援的時候,他卻把吏卒都打入澗中,再度過著逃亡的生涯。

從這兩次逃亡的經過看來,李密確是一個很機警的人物。此後李密投靠河北平原的盜首郝孝德,以及遼東長白山的盜首王薄,都不受禮遇。由是李密窮途末路,至於削樹皮而食。

李密亡命到淮陽村舍,改變姓名為劉智遠。聚集生徒,在山中教授漢書、左傳,以求餬口,但日子仍然十分憂悶不得志。有一天黃昏,他看到山村日落荒涼,自己有志未伸,不禁淚下,於是便寫了一首「淮陽感秋」以寄慨。


金風蕩初節,玉露凋晚林。
此夕窮途士,鬱陶傷寸心。
野平葭葦合,村荒藜藿深。
眺聽良多感,徙倚獨霑襟。

霑襟何所為,悵然懷古意。
秦俗猶未平,漢道將何冀。
樊噲市井徒,蕭何刀筆吏。
一期時運會,萬古傳名器。
寄言世上雄,虛生真可愧!


詩中迴盪著一種憤慨不平之氣,而口氣狂傲,尤非亂世草寇可比。這首詩既然頗露反狀,縣令便聞風來捕。李密只得再逃亡,轉寄遊俠王秀才之家。王秀才很器重李密,便把女兒嫁給落拓的英雄。

其時河南還有很多的盜群,李密往來群盜之間,勸誘他們出來席捲天下,但他們志向很小,只想盜糧而不想盜天下,李密無可奈何。後來他聽說在河南東郡界的瓦崗寨有個盜首翟讓,頗有名氣,便和王伯當一同去探訪翟讓。

李密見到翟讓後,最初十分失望。因為翟讓的口氣和其他群盜相似,他們都自認為是由於飢荒不得不偷生草間,至於攘奪天下,他們實在沒有這個打算。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個道士李玄英來自洛陽,他告訴翟讓說:「現在民間有一首歌謠叫桃李子,歌謠中隱語便是暗指李密當代隋家而有天下。」翟讓聽了大驚,開始對李密敬重起來,群盜受了歌謠的感染,同時也佩服李密的家世,便對李密也漸不敢放肆。

李密見瓦崗群盜所爭不過糧食而已,心中暗暗好笑,於是他便為翟讓策劃,領兵奪取滎陽倉,開倉救濟飢民。這一來,不但瓦崗食糧不乏,飢民來歸的更多了。從此李密的地位愈高,他便別建牙帳,統領一支部隊,號稱蒲山公營,每次剽掠所得金玉,都散給部眾,自己一物不取,以收人心,自是部眾都樂於受他所驅使

李密見翟讓這個有丁零(編按:突厥族的一支)血統的農夫,身材雖然魁梧,胸中實無大志,於是便決心自取天下。他先率兵攻取洛陽南邊的興洛倉,以周圍四十里做為根據地,修築城牆,大封官屬,以備襲取洛陽而號令天下。

李密建號魏公,封翟讓為司徒東郡公,祖君彥為記室,單雄信(編按:
戲曲、小說中隋唐十八好漢之一為左武侯大將軍,徐世勣(編按:李世勣,原名徐世勣,或作世績,後降唐,唐高祖李淵賜姓李,後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並稱。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朝廷倚之如長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為右武侯大將軍,楊德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至此趙魏以南、江淮以北的盜群,紛紛響應。不久山東豪傑秦叔寶(編按:秦瓊,字叔寶,後降唐,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與尉遲敬德並列為傳統門神、程齩金(編按:程知節,相傳幼名咬金,民間百姓稱其程咬金,後降唐,為唐朝大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亦來投效魏公。李密便選軍中八千壯士以自衛,號稱內軍,謂此八千人足當百萬大軍。

李密士馬強盛,乃大舉襲破回洛倉,侵入東都。接著李密又傳檄列郡,條數煬帝暴政罪狀。其時東都洛城留守為越王楊侗,他見洛城危急,便派人向江都(揚州)求援,告急的文書上說:

 

李密有百萬之眾,圍逼東都,據洛口倉,城內無食,陛下若速還,烏合必散;否則東都決沒矣!

煬帝迷戀江都的繁華,早已無心北歸,因此他見了洛陽的告急文書之後,非常憤怒,竟把使者殺了。

其實那時東都洛城的防禦工事,十分堅固。李密屯兵堅城之下,對他十分不利。李密的部將柴孝和建議:留裴仁基守洛倉,翟讓守洛口倉,請李密親率精銳襲擊長安,以免他人先奪關中。

李密知道這建議很重要,但他部下群盜都是山東河南人,不肯隨他兩人入關中,只好放棄了這個重要的計劃。柴孝和不放心,便自請率領一支部隊間行入關,為李密開路。柴孝和走後,李密出戰城南,忽為流矢所中,臥營養傷,柴孝和聞知李密受創敗走,便引兵逃回,入關之計,從此破滅。兩月之後,另一支反隋的軍隊在李淵、李建成、李世民的率領下,便首先攻破長安了。

李密敗走洛口以後,形勢對他愈為不利。一方面由於煬帝派遣大將王世充(隋朝末年群雄之一,後敗於李世民
率領江淮勁卒及其他諸將共赴東都討伐李密。那王世充本是西域胡人,聲如豺狼,機智善戰,從此李密和王世充在洛陽大小六十餘戰,前後約百餘日,使得李密受到深痛巨創。另一件大事便是李淵在此時從太原進兵長安,李淵老於世故,故意在途中派人送書給李密,推尊李密為盟主。李密不知已被李淵所欺,竟令祖君彥覆書,口氣狂傲自負,李淵得書大笑。等到李淵攻下長安,李密已是背腹受敵了。

就在這緊要關頭,瓦崗群盜和李密之間居然發生了內訌。這次內訌的原因是李密集團中早已伏下禍根,這個嚴重的禍根注定了李密敗亡的命運。


原來李密屬西魏關隴集團,和李淵的家世相同。而瓦崗盜如翟讓、徐世勣、秦叔寶、程齩金、單雄信等都是北魏屯兵營戶的後裔,屬於山東集團系統。所以當翟讓成為瓦崗寨的首領時,內部是同屬於一個系統的,等到李密取代翟讓的地位之後,翟讓的部下翟弘、王儒信都勸翟讓收回大權,不可拱手讓人,但翟讓實無才能亦無此野心,由是翟讓的部下便有些蠢蠢欲動,不全服從李密的領導了。其次,翟讓接受李密的領導之後,一直未脫去盜賊的面目。他經常在攻城略地之後,向部將索取金玉寶物,不得則殺人,這種貪得小利而敗壞紀律的草寇行為,頗使李密頭痛。最後李密忍無可忍,乃設計斬除翟讓。李密安排一個酒宴,席上趁著酒酣之際,他出示一張良弓,翟讓便起而張弓以試其臂力,於是李密命人自翟讓身後砍之,翟讓倒地而死。一時席中大亂,徐世勣亦被砍傷,幸而王伯當救之,始免於難。單雄信見翟讓被殺,乃叩頭請命,李密撫慰之。

李密集團內訌以後,諸將雖不敢動,但是許多人開始寒心。李密斬除翟讓,暴露了許多缺點,至少李密不是一個傑出的政治領導人才,這是可以肯定的。

大業十四年,江都的將領宇文化及(編按:宇文化及,隋末武將,割據勢力之一。發動政變弒隋煬帝,敗於李密,後為另一割據勢力竇建德俘殺
發動叛變,縊死了煬帝,然後率兵西還關中。於是李密又陷入三面受敵的形勢。

煬帝的死訊傳到長安,李淵便即位稱帝,接著洛陽的越王侗也稱帝。楊侗為了收攬李密,便下詔授李密為太尉、尚書令、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封魏國公。命他先討伐叛賊宇文化及再入朝輔政。


李密一時矛盾反覆,竟接受了隋主的封號,帶兵出擊宇文化及。然而宇文化及所率領的部隊,原為關中府兵之精銳,故雙方一接戰,李密雖然獲勝,但傷亡慘重,銳氣大挫。李密入朝,但行至途中,聞得王世充在城中發動政變,執掌內外兵符大權,於是又中途折返。這又是李密的一個失策。

王世充取得大權以後,厚賞將士,並利用巫術妖言,煽惑人心,提兵向李密請求決戰。李密知世充糧盡,志在速戰,本想堅守以避其鋒,魏徵亦主張採取守勢,但諸將認為可以一戰,李密乃引兵出戰,結果重創之餘的李密,竟一敗塗地,連單雄信、秦叔寶、程齩金都降了王世充。

李密大敗之後,想往黎陽投奔徐世勣,但徐世勣創傷未復,李密亦覺無顏往見世勣。於是乃往河陽投奔王伯當。王伯當是李密的生死之交,故李密悲痛之餘,竟想在伯當面前自刎。王伯當深為所感,乃揮淚勸阻。

這時李密軍心渙散,已無法再戰。最後決心歸降李唐,因為他自以為他和王世充大小六七十戰,隋朝的精兵大部被他所牽制消滅,這對李淵的創業便是很大的軍功,以此軍功投唐,李淵當不至於埋沒他。

王伯當原不主張降唐,但他看見李密如此悲愴,便對他說:「義士立志不以生死易心,既然你要投唐,我便跟隨你去吧!」於是李密終於降唐。

李密像一頭受創的猛虎歸降了李唐,而李淵老謀深算,當然不敢重用他。因此李密怏怏不得志。最後李密又反唐逃走,終為唐兵所射殺,這悲劇英雄的生涯遂告閉幕。

歷史上失敗的英雄,往往是因為他做人有人格,做事有原則而失敗,李密是如此,文天祥、史可法、岳武穆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中國民間崇拜悲劇英雄,應是合乎英雄崇拜的道理而非盲目的崇拜吧!


李密.png


【文章出處】
《狂飆英雄的悲劇》(時報出版)
天風海雨話李密
作者:羅龍治
【作者簡介】
羅龍治,1942年生,台灣苗栗人,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畢業,國家文學博士,曾任輔仁大學歷史系、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今台灣科技大學)副教授,現已退休。創作文類包括論述、散文。以歷史系的學院訓練,進出文史領域,其散文創作亦以討論歷史與文學為主,曾自稱著書用意是「使歷史和文學大眾化,藉此普及大學以下的學生和社會群眾的客觀知識。」作品富於現代知識分子的自覺與入世的情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