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jpg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道德,無法成為現代社會的倫理?

自古以來,國人最自豪的是「中華禮儀之邦」,把道德看的高於一切: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要用道德修身、齊家、教化世人、治國、平天下。然而不幸的是,在遇到現代文明觀念的強有力衝擊後,傳統道德在現代社會中日益遭遇尷尬,被視為腐朽、落後、壓抑人性的象徵,甚至陷入衰亡。

為何兩千年來的傳統道德,卻無法成為現代社會的倫理?北大哲學系教授何懷宏在《良心論》中,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傳統道德的三大問題:


──只講直覺,不講邏輯,永遠無法把問題說清楚

古人總是喜歡把問題說的太「玄」,相信道德源自直覺,是「不慮而知」的,不該說的太清楚,具體能領會多少取決於人的智慧和悟性。所以王陽明37歲在龍場悟得「良知」,又用了十三年才揭開「良知」之謎。

然而這樣的道德,不講邏輯,不講理性,既無法向大眾推廣,也無法解決實際問題,只能在書齋裡被珍藏和把玩。所以,中國祇有知識分子有道德意識,普通民眾則只有風俗中國士大夫式的精英道德,更適合被看作是一種精緻的人生哲學,而無法成為普世的現代倫理


──只講教化和服從,不講權利和義務,個人主義無容身之處

古人眼裡,道德的起點是人的良心,終點卻是集體的「忠、孝、禮、義」,一個人必須讓自己的良心,去適應和服從一個集體和秩序,去解決生存、排序和團結的所謂「大問題」,骨子裡卻是兩千年集體文化對良心的綁架,個人主義無容身之地

現代倫理關心的是三大邊界問題:公域和私域的權力邊界、人與他人的權利義務邊界、個人邊界內的絕對個人權利。正如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以「無代表,不納稅」來拒絕履行愛國義務,因此,它骨子裡無法和古代道德相容。


──道德要的是「底線」,不是「高度」,不僅要警惕過度自私,更要警惕過度高尚

古人喜歡把道德定得太「高」。總是無限拔高人性中的善,卻無法真正正視人性中的惡,所以,它沉迷構造大同世界式的道德烏托邦,把道德看作關乎「聖賢」的高度,而非看作關乎每一個人自由和尊嚴的基本問題

真正的具有指導意義的道德,呼喚的絕不是聖者賢人,而是正直的人、能堅守正當原則的人。

在何懷宏看來,偏執和狂妄才是真理的真正大敵。「天理良心」是維繫社會不致崩潰的最後一道,也是最堅強的一道防線。在三十年苦心研究、思考之後,他在其心血之作《良心論》中毫不留情的指出:

因為現代社會追求的是多元價值觀,背後是一種「人人可踐行」的底線倫理,而非古人痴迷的道德高度,相反,一味講究道德高度的傳統道德,則在世人心目中,變的古板、陳舊、僵化,只有一成不變,沒有創新;只有秩序,沒有自由;只有遺老遺少,沒有英雄和思想火花。


五倫.png


【文章出處】
《騰訊網》
為什麼中國的傳統道德,無法成為現代社會的倫理?
2021-03-11
網址:

https://new.qq.com/rain/a/20210311A07THZ00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