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子.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文〈桂花雨〉選自同名散文集《桂花雨》,作者以慣用的懷舊筆法,抒情的筆調,寫下對親人的思念和對故鄉的懷念。文筆疏淡有致,情韻綿邈,令人回味再三。「故鄉」一詞,已經暗示讀者這是一篇利用時空交錯的技巧,以追述的方式緬懷往事,然而「桂花雨」和桂花又有什麼相干?何以使作者有魂牽夢縈的回憶?留給讀者一探究竟的衝動。


自民國三十八來台,故鄉的一景一物,每一個人、每一件事,不但未與琦君漸行漸遠,反而因思鄉情愁,越發想念他們。所以在「每到佳節倍思親」的仲秋時節,想起故鄉幽幽清香的桂花,和「搖桂花」的童年樂趣。作者別出心裁地以「雨」來展現桂花落英繽紛的美麗景象,從而烘托人和年豐的生活,令人心嚮往之。全文脈絡清楚,層次井然,將故鄉的桂花雨交雜在鄉愁裡的人世情事,令讀者感懷不已。

延伸欣賞:

命運擺佈的一生:潘越雲(演唱):桂花巷(影音檔)

桂花.jp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雨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彷彿聞到了。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台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裡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艷。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

故鄉是近海縣份,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簟,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親洗淨雙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子裡,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裡,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壟,一座小小山塢,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壟賞桂花。「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桂花栗子羹」。因滿覺壟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於是我也
(一作「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文章出處】
《桂花雨》(爾雅出版)
桂花雨
作者:琦君
【作者簡介】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台灣作家,本名潘希珍,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人(今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琦君作品以散文為主,大多描寫她自己從年幼到老年生活,包括小說、評論、翻譯及兒童文學繪本,其作品曾被翻譯成英文、日文、韓文等多國語言。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散文寫作風格以溫柔敦厚見長,多是懷舊文學作品,多次被選入臺灣國高中國文課本,小說《橘子紅了》曾被公共電視台改拍為電視劇。


桂花刺繡.png
上圖:桂花圖案刺繡(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刺繡.png
上圖:桂花圖案刺繡手帕(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解析

(一)

中秋節前後,就是故鄉的桂花季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由「中秋節」引起思鄉、念親的情懷,屬於「因時而作」。
◎全文第一次點出「故鄉」。
◎作者的思鄉情縈繞在心頭,也像桂花的香氣一樣濃郁且溢滿字裡行間。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股子,一縷,一陣)香味就彷彿聞到了。
◎這並不是實際上聞到花香味,而是一種精神心靈的感受。
◎讀這篇文章,讀者也彷彿可感覺到桂花的香氣瀰漫在字裡行間。
◎蔣勳說,嗅覺存在於大自然當中,可以飄散得非常非常的遠,它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提醒其他感官中,味覺及視覺都需要靠得近才能夠觸及,但嗅覺感應的距離卻能拉得很遠

桂花有兩種,月月開的稱木樨(木樨,又名銀桂。樨,音ㄒㄧ,花朵較細小,呈淡黃色,台灣好像也有,我曾在走過人家圍牆外時聞到這股香味,一聞到就會引起鄉愁。另一種稱金桂,只有秋天才開,花朵較大,呈金黃色。
客觀」角度介紹桂花的種類(摹寫法):木樨與金桂。再穿插主觀感受,寫出桂花迷人的香味,勾起作者無限的鄉愁。
◎第二次點出「鄉愁」。首段連寫出「故鄉」、「鄉愁」已為全文定下基調。

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後兩大片曠場(廣場),沿著圍牆,種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廳前的庭院中,種著兩株木樨、兩株繡球(繡球花,花名)。還有父親書房的廊簷下,是幾盆茶花與木樨相間。
◎詳述故鄉宅院中如何將花團錦簇的花木布置其中。


丹桂.png
上圖:丹桂(圖片引自網路)
丹桂.png
上圖:丹桂(圖片引自網路)


(二)

小時候,我對無論什麼花,都不懂得欣賞。儘管父親指指點點地告訴我,這是凌霄花,這是叮咚花、這是木碧花……我除了記些名稱外,最喜歡的還是桂花
◎由父親對花卉的喜愛與熟悉,可知是個高雅之士。
◎琦君因親生父母早逝,因此過繼給伯父,由伯父潘國綱、伯母葉夢蘭扶養長大,潘、葉即是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
◎琦君伯父本名國綱,民國初年在浙江、福建一帶擔任師長,本身允文允武,家教也十分嚴厲,琦君小時候要背詩、背詞、背古文,背不出來往往要挨打。

桂花樹不像梅花那麼有姿態,笨笨拙拙的,不開花時,只是滿樹茂密的葉子,開花季節也得仔細地從綠葉叢裡找細花,它不與繁花鬥艷。可是桂花的香氣味,真是迷人。
◎雖然樸拙的外表使桂花無法與繁花爭奇鬥豔,但它卻有迷人的清香。
◎寫桂花的特性質樸守拙、謙遜不爭。可知作者所欣賞的並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樸實的內在
◎蔣勳說,
嗅覺是一個非常敏銳的存在,而且嗅覺發生時我們會不自覺地閉起眼睛,慢慢的、單純的用嗅覺去感覺氣味。很多人拿著聞香杯聞茶香的時候,雙眼是閉著的……這說明嗅覺的記憶並不需要視覺來提醒,它其實比視覺更強烈。

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聞,還可以吃。「吃花」在詩人看來是多麼俗氣?但我寧可俗,就是愛桂花
◎桂花具有其它花種少有的用途──「吃花」。桂花味香持久,可製成糕點(桂花糕)、糖果(桂花)糖,並可釀酒。亦常製成桂花湯圓、桂花釀(與蜂蜜泡製而成)、桂花醬、桂花滷等。在中國南京加工鹽水鴨的過程中,加入桂花增加香味,也稱為桂花鴨。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三)

桂花,真叫我魂牽夢縈(魂牽夢縈,形容非常掛懷思念)
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為全篇文字,正因作者對桂花的「魂牽夢縈」而細細鋪陳開來。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四)

故鄉是近海縣份(琦君故鄉為浙江永嘉縣瞿溪鄉(今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八月正是颱風季節。母親稱之為「風水忌」。

桂花一開放,母親就開始擔心了,「可別做風水啊。」(就是颱風來的意思。)她擔心的第一是將收成的稻穀,第二就是將收成的桂花

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親每天都要在前後院子走一遭,嘴裡念著,「只要不做風水,我可以收幾大籮,送一斗給胡宅老爺爺,一斗給毛宅二嬸婆,他們兩家糕餅做得多」。原來桂花是糕餅的香料。
從這段描寫可以看出傳統的人情味,也可知作者母親是一個為人慷慨仁慈,並能敦親睦鄰、處處為他人設想的人。
◎琦君散文中,家庭、親人、師長、友情為其常見題材,多寫家鄉風土人物。
◎寫出桂花加工過程中「分享」的喜樂。

桂花開得最茂盛時,不說香聞十里,至少前後左右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
◎「香聞十里」為誇飾法,「至少前後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裡的」運用摹寫(嗅覺)和轉化的擬物法。
一個「浸」字,形象地寫出桂花的香氣。桂花不僅開花時香,晾乾泡茶做餅也同樣香氣瀰漫。桂花,永遠香在人們的心裡。它的香,已不受季節的束縛,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們的生活。

桂花成熟時,就應當「搖」,搖下來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鮮,如任它開過謝落在泥土裡,尤其是被風雨吹落,那就濕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五)

「搖桂花」對於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著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
◎表現作者收成桂花焦急、興奮、期待的心情,也勾畫出小孩子天真無邪的赤子之心。
◎寫出桂花加工過程中「盼望」的喜樂。

母親說:「還早呢,沒開足,搖不下來的。」

可是母親一看天空陰雲密佈,雲腳長毛
(意指亂絲狀的捲雲,通常是雲變多要下雨的前兆),就知道要「做風水」了,趕緊吩咐長工(長期被雇用的工人)提前「搖桂花」,這下,我可樂了。
◎作者小小心靈的期盼,和母親面對多變的天候憂心忡忡的心情,形成孩童世界的無憂無慮的想法,和成人世界裡多煩惱形成對比。
◎琦君散文風格以懷舊憶往為主,內容著墨於童年生活記趣。

幫著在桂花樹下鋪篾(音ㄇㄧㄝˋ,竹子剖成細薄片)(音ㄉㄧㄢˋ,竹蓆),幫著抱住桂花樹使勁地搖,桂花紛紛落下來,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搖起桂花樹,那種興奮的心情使得幼小心靈突發奇想:「好香的雨啊!」是全文的重心。
◎借「雨」比擬桂花飄落的景象,點出題目「桂花雨」。

◎題目「桂花雨」給人美好的遐想,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最美好、最迷人的一個印象

◎寫出桂花加工過程中「參與」的喜樂。

母親洗淨雙手,撮(音ㄘㄨㄛ,抓取)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盤中,送到佛堂供佛。
◎母親信佛虔誠,琦君在多篇散文都有提及。

父親點上檀香,爐煙裊裊(音ㄋㄧㄠˇ,縈迴繚繞的樣子),兩種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

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一絕(絕句):「細細香風淡淡煙,競收桂子(桂花)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詩雖不見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親確實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詩呢。
◎琦君散文中,家庭、親人、師長、友情為其常見題材,多寫家鄉風土人物。
◎本文中的父親,就是琦君在〈髻〉一文娶了姨娘的父親。
為求印證,特附一首父親吟詠之詩為誌。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韻腳是煙、年、甜。其中「細細香風」指桂花香及檀香,「淡淡煙」指檀香爐煙。整首詩是從「豐收」的角度歌頌花季,末兩句最能看出生活的安適幸福。其中「競收桂子慶豐年」呼應前文「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篩桂花.png
上圖:篩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篩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六)

桂花搖落以後,全家動員,揀去小枝小葉,鋪開在簟(音ㄉㄧㄢˋ,竹蓆)子裡,曬上好幾天太陽,曬乾了,收在鐵罐子裡,和在茶葉中泡茶、做桂花(一種民間自製的香料調味品。以一層糖或蜂蜜,一層桂花,用木瓢壓緊裝滿封好,放在陰涼處,一個月後就是可取食的桂花鹵),過年時做糕餅。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寫出桂花加工過程中「參與」的喜樂。
回應前面「送一斗給胡宅……」、「桂花是糕餅的香料」,也寫出「人和年豐」的生活景象。


桂花乾.png
上圖:桂花乾(圖片引自網路)
藕粉桂花糕.png
上圖:藕粉桂花糕(圖片引自網路)


(七)

念中學時到了杭州,杭州有一處名勝滿覺壟(亦稱滿隴、滿家弄,位於杭州西湖以南,是南高峯南麓的一條山谷),一座小小山塢(山的凹處。塢,音ㄨˋ,全是桂花,花開時那才是香聞十里。我們秋季遠足,一定去滿覺壟賞桂花

「賞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飽餐「
桂花栗子羹」。因滿覺壟除桂花以外,還有栗子。

花季栗子正成熟,軟軟的新剝栗子,和著西湖白蓮藕粉
(蓮藕粉,也稱藕粉,可製成藕茶、連藕羹、連藕凍、涼糕,是夏日退暑涼品)一起煮,面上撒幾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無論如何沒有字眼形容的。
這種「回味」的難忘經驗,一方面補述自己對桂花的情有獨鍾,一方面說明先前因自嘲「吃花」的俗氣,本是高雅的品味。

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樣清香,因為栗子長在桂花叢中,本身就帶有桂花香。
寫出在杭州念中學時和桂花有關的一段往事。此段從杭州名勝滿覺壟談起,再一次談到因「賞花」而「吃花」的經驗。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八)

我們邊走邊搖,桂花飄落如雨,地上不見泥土,鋪滿桂花,踩在花上軟綿綿的,心中有點不忍。這大概就是母親說的「金沙鋪地,西方極樂世界」吧。
這是作者悲憫惜花情懷的表現。而這種「軟綿綿」的感覺,使她想起佛家的「金沙鋪地」。
◎琦君散文絕無深僻難懂的字句,在平凡無奇中蘊含至理。
◎作者這篇文章用字平凡,平易近人,正如不爭奇鬥艷的桂花,以一種隱約單純的氣韻來吸引人們。

母親一生辛勞,無怨無艾(艾,音ㄧˋ,自怨自艾),就是因為她心中有一個金沙鋪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極樂世界。
襯托出母親悲慈為懷的情操,應如搖落桂花時的景象一樣──「金沙鋪地」那般極樂世界。而字裡行間的淳厚溫煦的人世情感,教人沉浸其中,細細追尋,自然流露毫無做作。
原是形容滿覺壟桂花飄落,鋪滿地面的景象,作者取來象徵母親的溫和悲憫,及和樂的胸懷。這也暗示讀者,在人生旅途中應該心存喜樂。
◎琦君散文充滿中國傳統倫理色彩,以溫柔敦厚見長。
琦君的世界,就是一個溫柔敦厚的東方世界,和樂、溫暖,像母親織的毛衣,永遠讓人覺得窩心。 
◎蔣勳說,嗅覺是人類非常本能的、非常久遠以前的記憶,他感覺到自己對母親的許多懷念,好像都停留在嗅覺在他的回憶當中,母親是一種嗅覺的記憶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九)

我回家時,總捧一大袋桂花回來給母親,可是母親常常說:「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
◎自始至終,作者未嘗失去對桂花的鍾愛,即使負笈在外,仍想飽嚐桂花的美味,也想與摯愛的母親分享桂花的香味。
「杭州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裡的金桂。」表現一種懷鄉念舊的心情,正與「月是故鄉明」的心境相同。
◎藉母親之口道出故鄉桂花的香味,永遠是無法取代的,猶如既已認定的感情、經驗是無法因時、因地、因人而改變。
◎母親每年都關注桂花,收穫桂花,體驗著饋贈桂花的快樂,吃著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桂花,已充滿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裡的這棵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沒有什麼可以替代,桂花本是沒有區別的,但母親不是用嗅覺在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會它們。一親一疏,感覺自然就涇渭分明了。


桂花.png
上圖:桂花(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jpg
上圖:桂花


(十)

於是我也(一作「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的桂花雨。
一般人看到桂花,若不是它幽幽的清香,使人駐足欣賞外,恐怕它不起眼的外表無法和其他花朵爭妍。作者卻將童年的回憶,吸引讀者瞭解桂花之美和其妙用。
憶起童年的搖花之樂,和香郁撲鼻的「桂花雨」,總結全文題旨。
◎一個「雨」字,有如畫龍點睛般的神奇,繽紛灑落的桂花,彷彿一場甘霖滋潤作者永生難忘的童年,以及從溫存的心出發,對父母的感恩思念之情,慢慢醞釀成生命中的喜樂與慈悲。
◎這裡不能無視這個「又」字。這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淡淡的一句話,卻傳遞出作者對故鄉桂花的深深懷念。家鄉的桂花,是和作者童年的快樂記憶連結在一起的那「搖花樂」和「桂花雨」早已植入她的生命,成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記憶,這是作者難忘家鄉桂花的真正原因。

◎本文全以寫實筆法,文字淺白,感情真摯,平淡有味。在字裡行間不時透露作者深受雙親的陶鑄影響而有敦厚寬柔的襟懷。
◎這種「藉物寓情」的表現手法,值得讀者學習用欣賞的眼光,關照周遭的事物,培養生活的情趣。


桂花.png
示意圖:桂花雨(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釀.png
上圖:桂花釀(圖片引自網路)


詩詞中的桂花

唐.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宋.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南宋.楊萬里.詠岩桂

不是人間種,移(一作疑)從月中來。
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桂花冰.png
上圖:桂花釀(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釀湯圓.png
上圖:桂花釀湯圓(圖片引自網路)


附錄:唐詩中的思鄉舉例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杜甫.月夜憶舍弟

戌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王維.雜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賀知章.回鄉偶書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高適.除夜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淒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雲鬢明朝又一年。


桂花軟糖.png
上圖:桂花軟糖(圖片引自網路)
桂花糕.png
上圖:桂花糕(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