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png
上圖:廬山五老峰
廬山.jpg
上圖:廬山.五老峰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題解

本文是一篇遊記體古文,作者為清代惲(音ㄩㄣˋ)敬。嘉慶十八年(1813),惲敬任南昌府同知,駐吳城鎮,因得遍遊廬山,前後歷時六天,本文即依序按逐日遊蹤,記錄他此次的遊覽見聞,對重點景觀稍作描寫,峰巒疊嶂、瀑布古剎、名人故跡,依次道出,令人目不暇給。但作者卻「於雲獨記」,著意描寫廬山變化無盡的雲,說明廬山因得水而有雲氣、瀑布之盛,足以娛情逸興。其寫「雲」有兩次:一次是「雨前」,在「太乙峰」觀雲,將雲遮霧障、亂雲飛渡、山雨欲來的景象,寫得雄渾壯麗;一次是「雨後」,在「神林淵」觀雲,將雲海縹緲、舒展自如、奇幻多變的景象,寫得飄逸空靈。形成一幅廬山勝景的面貌。

惲敬,江蘇陽湖人,清乾隆十八年舉人,早年喜作駢文,後又致力於古文,與同為陽湖人的張惠言共同創立「陽湖派」,是當時文壇新興宗派。陽湖派古文理論大抵與桐城派相近,又略有不同發展,陽湖派主張一面創作古文,同時又作駢文,故主張駢散互用;其次此派除取法五經之外,也兼取諸子與史書,因此其文風變得更為活潑恣肆,被視為桐城派的旁支。


廬山,又稱匡山、匡廬,位於中國江西省西北部,北臨九江,相傳商朝時有匡氏兄弟在此結廬隱居,故有此名。此山自古以來是重要的遊覽勝地,地處長江南岸,中國第二大湖泊鄱陽湖的西北岸,三面環水,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公尺,次高峰五老峰最知名。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被稱為「匡廬奇秀甲天下」,其瀑布飛流直下,雲霧變幻無常,景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中國有名的避暑勝地「夏都」。

廬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被認為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自東晉以來,中國歷代著名的文人、高僧、政治人物都在此留下過重要的歷史印跡,歌詠廬山的詩歌辭賦有四千多首。對廬山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有:漢晉時期的司馬遷、陶淵明、王羲之、慧遠;唐宋時期的白居易、李白、蘇東坡、朱熹;近現代則有蔣介石、毛澤東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文化遺產和世界地質公園。


廬山五老峰.png
上圖:廬山.五老峰
廬山五老峰.jpg
上圖:廬山.五老峰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


遊廬山記

廬山據潯陽彭蠡之會,環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敵其大以蕩潏之則靈。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曠,與海水異。故並海諸山多壯鬱,而廬山有娛逸之觀。

嘉慶十有八年三月己卯,敬以事絕宮亭,泊左蠡。庚辰,檥星子,因往游焉。

是日往白鹿洞,望五老峰,過小三峽,駐獨對亭,振鑰頓文會堂。有桃一株,方花,右芭蕉一株,葉方茁。月出後,循貫道溪,歷釣台石、眠鹿場,右轉達後山。松杉千萬為一桁,橫五老峰之麓焉。


辛巳,由三峽澗,陟歡喜亭。亭廢,道險甚。求李氏山房遺址,不可得。登含鄱嶺,大風嘯於嶺背,由隧來。風止,攀太乙峰。東南望南昌城,迤北望彭澤,皆隔湖,湖光湛湛然。頃之,地如卷席漸隱;復頃之,至湖之中;復頃之,至湖壖,而山足皆隱矣。始知雲之障,自遠至也。於是四山皆蓬蓬然,而大雲千萬成陣,起山後,相馳逐布空中,勢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窺玉淵潭,憩棲賢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勢相倚負。返,宿於文會堂。

壬午,道萬杉寺,飲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即見瀑布在天中。既及門,因西瞻青玉峽,詳睇香爐峰,盥於龍井。求太白讀書堂,不可得。返,宿秀峰寺。

癸未,往瞻雲,迂道繞白鶴觀。旋至寺,觀右軍墨池。西行,尋栗里臥醉石。石大於屋,當澗水。途中訪簡寂觀,未往。返,宿秀峰寺,遇一微頭陀。

甲申,吳蘭雪攜廖雪鷺、沙彌朗園來,大笑,排闥入。遂同上黃岩,側足逾文殊台,俯玩瀑布下注,盡其變。叩黃岩寺,跐亂石尋瀑布源,溯漢陽峰,逕絕而止。復返宿秀峰寺。蘭雪往瞻雲,一微頭陀往九江。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乙酉,曉望瀑布,倍未雨時。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蒼釅一色,岩谷如削平。頃之,香爐峰下白雲一縷起,遂團團相銜出;復頃之,遍山皆團團然;復頃之,則相與為一。山之腰皆弇之,其上下仍蒼釅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夫雲者,水之徵,山之靈所泄也。敬故於是遊所歷,皆類記之,而於雲獨記其詭變,足以娛性逸情如是,以詒後之好事者焉。

【文章出處】
《大雲山房文稿》
遊廬山記
原作者:惲敬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
鄱陽湖.png
上圖:廬山與鄱陽湖地理位置圖
鄱陽湖.png
上圖:鄱陽湖(中)、長江(上)、廬山(湖西北側深綠色處)


註釋翻譯

(一)


廬山據潯陽(九江古名潯陽。長江流經潯陽(九江)一段古稱潯陽江)彭蠡(鄱陽湖。蠡,音:ㄌㄧˊ之會(會合處),環三面皆水也。
譯文:
廬山處於潯陽江和鄱陽湖交會的地方,圍繞著它的三面都是水。


凡大山得水,能敵(匹敵)其大以蕩潏(水勢激盪貌。潏,音ㄐㄩㄝˊ之則靈(靈氣,形容神氣、壯美)
譯文:
凡是大山得到水的襯托(意謂大凡大山近於水),並且能抵得住水山水沖激的氣勢(意謂水的氣勢能和大山相稱),讓它激盪湧動,這片山水就有靈氣(則有山水之奇美)。


而江湖之水,吞吐(指江水、湖水在交會處彼此忽進忽退)夷曠(平坦廣闊),與海水異。故並(傍,靠近)海諸山多壯鬱(雄奇蓊鬱),而廬山有娛逸(愜意飄逸)之觀。
譯文:
而江湖的水,吞吐進出,平坦寬闊,與海水不同。所以近海的山嶺大多顯得雄壯深沉,而廬山則具有清逸動人的景緻。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
廬山.jpg
上圖:廬山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


(二)

嘉慶十有(音ㄧㄡˋ,同「又」,常用以連接整數和零數)八年三月己卯,敬(作者惲敬自稱)以事絕(橫渡)宮亭(宮亭湖,即彭蠡湖(鄱陽湖)的別稱),泊左蠡(地名。蠡,音ㄌㄧˊ
譯文:
嘉慶十八年三月十二日,我因有事橫渡鄱陽湖,泊船在左蠡。


庚辰,檥(音ㄧˇ。通「艤」,停船靠岸)星子(地名,因往游(遊)焉。
譯文:
十三日,船停靠在星子縣境,於是便前去遊覽。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遠望
白鹿洞書院.png
上圖:廬山.白鹿洞書院
廬山.jpg
上圖:廬山.五老峰


(三)

是日往白鹿洞(山洞名,南宋朱熹在此創立白鹿洞書院,講學於此,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望五老峰(廬山次高峰,海拔1436公尺,狀若五個並肩而立的老翁),過小三峽,駐停留)獨對亭,振鑰(用鑰匙開鎖,謂開門)(停留)文會堂(在海會寺內)
譯文:
這一天我前往白鹿洞,眺望五老峰,穿過小三峽,停駐於獨對亭,打開門鎖,在海會寺文會堂歇息。

有桃一株,方花(正開花),右芭蕉一株,葉方茁(音ㄓㄨㄛˊ。葉初長)
譯文:
那裡有一棵桃樹,桃花正開;右邊有一株芭蕉,蕉葉才剛剛抽出。


月出後,循(沿著)貫道溪,歷釣台石、眠鹿場,右轉達後山。松杉千萬為一桁(音ㄏㄥˊ。屋樑橫木),橫(音ㄏㄥˊ五老峰之麓焉。
譯文:
月出以後,沿著貫道溪,經過釣台石、眠鹿場,轉向右走到後山。成千上萬棵松杉宛形成的綠色林帶,有如屋上的一條桁樑,橫亙在五老峰的山腳下。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瀑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
廬山.jpg


(四)

辛巳,由三峽澗,陟(音ㄓˋ登)歡喜亭。亭廢,道險甚。求李氏山房(李常,北宋人,少時讀書廬山,曾藏書於此,稱李氏山房)遺址,不可得。
譯文:
十四日,經由三峽澗,登上歡喜亭。亭子已經殘壞,道路非常危險。尋求李氏山房的遺址,卻沒能夠找到。

登含鄱(音ㄆㄛˊ嶺,大風嘯(呼嘯)於嶺背,由隧(山谷)來。風止,攀太乙峰(或作:由隧來風,上攀太乙峰)。東南望南昌城,迤(音ㄧˇ。迤北,斜北北望彭澤(今江西湖口),皆隔湖,湖光湛湛(音ㄓㄢˋ。湖色碧澄然。
譯文:
登上含鄱嶺,大風在嶺後面呼嘯著,沿著山谷吹來。風停後,爬上太乙峰。向東南方遙望南昌城,斜北遠眺彭澤縣,都隔著鄱陽湖,湖水澄碧閃爍。


頃之(不久。頃,音ㄑㄧㄥˇ,地如卷席漸隱大地逐次隱沒,如同被捲起的蓆子);復(再)頃之(不久),至湖之中;復頃之(不久),至湖壖(音ㄒㄩ。岸邊),而山足皆隱矣。始知雲之障(遮蔽),自遠至也。
譯文:
過了不久,湖上雲霧湧來,像收捲蓆子一樣,漸漸把地面上的南昌、彭澤遮住,由遠而近漸次隱沒;又過不久,暗影已移到湖面中央;再過不久,就延伸到湖岸,然後連山腳都看不清了。這才知道是雲遮蔽了天空,由遠方而來。


於是四山皆蓬蓬然(雲氣翻捲而上),而大雲千萬成陣,起山後,相馳逐布空中,勢且雨,遂不至五老峰而下。
譯文:
此時,四周的山峰都一派雲氣騰湧的樣子,而大塊浮雲成千上萬,相連一片宛如成群結隊、擺開戰陣,從山後湧起,彼此在空中奔馳追逐,看樣子快要下雨了,於是沒到五老峰,就先行下山。

窺玉淵潭,憩棲賢寺。回望五老峰,乃夕日穿漏(夕陽透過雲隙照下),勢相倚負(形態好像互相背靠。倚,靠著)
譯文:
下山觀看玉淵潭,在棲賢寺小歇。回頭遙望五老峰,只見夕陽透過雲層空隙照射下來,五老峰像是五個老人互相依靠似的。

返,宿於文會堂。
譯文:
返回之後,在文會堂住宿過夜。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奇松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奇松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奇松


(五)

壬午,道(取道)萬杉寺,飲三分池。未抵秀峰寺里所(約一里左右。所,通「許」,約計之詞),即見瀑布在天中(瀑布,為秀峰寺周圍奇觀之一。李白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描寫)
譯文:
十五日,取道萬杉寺,在三分池喝茶。離秀峰寺還有一里路左右,就望見瀑布高懸在半空中間。

既及門(指秀峰寺山門),因西瞻青玉峽,詳睇(音ㄉㄧˋ,仔細看)香爐峰,盥(音ㄍㄨㄢˋ洗手)於龍井。求(尋找)太白讀書堂,不可得。
譯文:
等到進了寺門,於是向西面眺望青玉峽,仔細觀看香爐峰,又在龍井泉洗手。想尋求李白的讀書堂,未能找到。


返,宿秀峰寺。
譯文:
返回之後,在秀峰寺內過夜。


廬山.jpg
上圖:廬山.香爐峰瀑布
廬山.jpg
上圖:廬山.香爐峰瀑布
廬山.jpg
上圖:廬山


(六)

癸未,往瞻雲(寺名,舊名歸宗寺,晉王羲之創建),迂(繞道。迂,音繞白鶴觀(音ㄍㄨㄢˋ。旋(隨即)至寺,觀右軍(王右軍,指王羲之)墨池(在瞻雲寺殿前。池水黑色,相傳是晉朝右軍將軍王羲之洗墨處)
譯文:
十六日,往瞻雲寺,迂迴取道繞行過白鶴觀。隨即到瞻雲寺,觀賞王羲之的洗硯池。

西行,尋栗里臥醉石。石大於屋,當澗水。
譯文:
再往西走,探訪栗里的陶淵明臥醉石,臥醉石比屋子還高大,正對著澗水。


途中訪簡寂觀(音ㄍㄨㄢˋ。簡寂觀,南朝道士陸修靜住於此,陸修靜死後諡簡靜,故名),未往。
譯文:
途中尋訪簡寂觀,但沒有前去。

返,宿秀峰寺,遇一微頭陀(頭陀,行腳乞食的僧人)
譯文:
返回後,住宿在秀峰寺,遇見四方行腳的一微和尚。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
雲.jpg
上圖:廬山雲霧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


(七)

甲申,吳蘭雪攜廖雪鷺、沙彌(小和尚,此指僧人)朗園來,大笑,排闥(排闥,推門。闥,音ㄊㄚˋ,小門)入。
譯文:
十七日,吳蘭雪帶著廖雪鷺和僧人朗園來,大聲喧笑著,推門直入。

遂同上黃岩,側足斜側身體行走,表示山路窄而難走)(音ㄩˊ,越過)文殊台,俯玩(俯身欣賞)瀑布下注,盡其變。
譯文:
於是大家一起上黃岩峰,側身踮著腳步越過文殊台,俯身欣賞瀑布飛流直下,一直望到看不見為止。

(敲門,指探訪)黃岩寺,跐(音ˇ,踩)亂石尋瀑布源,溯(音ㄙㄨˋ漢陽峰,逕絕一條小路也沒有)而止。
譯文:
登門求訪黃巖寺,踩著亂石去探尋瀑步的源頭,迎著漢陽峰向上,直到路行不通才停下腳步。


復返宿秀峰寺。蘭雪往瞻雲(瞻雲寺),一微頭陀往九江。
譯文:
重又返回宿於秀峰寺。吳蘭雪去瞻雲寺,而一微和尚去九江。


是夜大雨。在山中五日矣。
譯文:
這天夜裡下起了大雨。算來在山中已經五天了。


廬山.jpg
上圖:廬山
廬山.png
上圖:廬山遠望
廬山.png
上圖:廬山雲海


(八)

乙酉,曉(早晨)望瀑布,倍未雨時(比沒有下雨時大了一倍)
譯文:
十八日,早晨望瀑布,比下雨之前大了一倍。


出山五里所(約五里左右。所,通「許」,約計之詞),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
譯文:
出山五里左右,到了神林浦,望瀑布更為清楚。

山沈沈(深邃貌)蒼釅(深青色。釅,音ㄧㄢˋ,深)一色,岩谷如削平。
譯文:
山勢深沉,一派濃鬱的深青色,巖谷像用刀削過一般平直。


頃之(不久),香爐峰下白雲一縷起,遂團團相銜出雲霧一團團接連不斷瀰漫開來);復頃之(不久),遍山皆團團然;復頃之(不久),則相與為一。
譯文:
不久,香爐峰下一縷白雲裊裊上升,於是成團的白雲互相銜接著出現;又過不久,滿山都見團團的雲朵;再過不久,雲團互相匯合成為一體。

山之腰皆弇(音ㄧㄢˇ,同「掩」,覆蓋)之,其上下仍蒼釅(音:ㄧㄢˊ一色:生平所未睹也。
譯文:
山的半腰都被雲圍封住了,而山腰以上和以下仍然是一色濃重的深青,這是我生平所從未見到過的。


廬山.png
上圖:廬山奇松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


(九)

夫雲者,水之徵(徵兆,象徵,表徵,跡象),山之靈所泄(宣洩,表露)也。
譯文:
雲,是將要有水下雨的徵兆,是山的靈氣散發出來的結果。

(作者惲敬自稱)故於是遊所歷,皆類記之(只作大概的記述),而於雲獨記其詭變,足以娛性逸情如是(就像上文記述的這樣),以詒(音ㄧˊ,通「貽」,留給)後之好事者(此指愛好遊山玩水的人)焉。

譯文:
所以我對於這次遊覽所經過的地方,都隻大體上記述一下,而唯獨對於雲,特地記下它如這樣變幻奇巧,足以悅人心性、散和情興,以留給以後感興趣的人。

廬山.jpg
上圖:廬山日出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
廬山.jpg
上圖:廬山雲海


附錄一:歷代描寫廬山詩詞作品

孟浩然.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狂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樑。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雲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閒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雲裡,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願接盧敖游太清。


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廬山東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攬結,
吾將此地巢雲松。


李白.望廬山瀑布(其一)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別東林寺僧

東林送客處,月出白猿啼。
笑別廬山遠,何煩過虎溪。


徐凝.廬山瀑布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長如白練飛,
一條界破青山色。


張繼.江上送客游廬山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邊。
晚來風信好,並發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雲開瀑布泉。
愜心應在此,佳句向誰傳。


元稹.廬山獨夜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雲。
鐘聲知何處?蒼蒼樹里聞。


蘇軾.贈東林總長老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
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蘇軾.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觀潮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鄱陽湖.jpeg
上圖:鄱陽湖遠眺廬山
廬山.jpg
上圖:廬山遠望
虎溪三笑圖.jpg
上圖:虎溪三笑圖


附錄二:歷代描寫廬山古文作品

陳舜俞.廬山記.卷二


流泉匝寺下,入虎溪。昔遠師(編按:慧遠大師)送客過此,虎輒號鳴,故名焉。陶元亮(編按:陶淵明)居栗里,山南陸修靜亦有道之士。遠師嘗送此二人,與語合道,不覺過之,因相與大笑。今世傳〈三笑圖〉,蓋起於此。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節錄)


僕去年秋始遊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鑪峰下,見雲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捨,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株,修竹千餘竿;青蘿為牆垣,白石為橋道;流水周於舍下,飛泉落於簷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惟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

惲敬.游廬山記

(略)


廬山.png
上圖:廬山遠望
含鄱口遠眺鄱陽湖.jpg
上圖:含鄱口遠眺鄱陽湖
廬山.jpg
上圖:廬山遠望


附錄三:張大千絕筆遺作.廬山圖

〈廬山圖〉在2019年2月由文化部核定公告為國寶,此畫高178.5公分,長994.6公分,是張大千最後絕筆(編按:生前仍未完成)之作,也是張大千存世最大的整絹繪畫。


幅內近景巨樹聳峙,峰巒拱抱,入於天際。畫時先潑墨再加勾皴,條理出山石紋理面向,再加潑彩,墨中透著彩光,似是山際瀰漫著煙嵐。

此畫是應日本橫濱著名僑領李海天之請,為他的旅館大廳牆面繪製。李氏為北方人,大千本想畫萬里長城,但以有山無水,無甚天然風光作罷。最後以未曾親睹、親履的廬山為題,其實是大千對畢生藝術事業的自我挑戰。正因未嘗目睹,反而可以神遊丘壑,從古人詩文、方志及繪作,與一生遊歷所得的胸中山水結合,創造一幅合乎理想的胸中廬山。超越「師自然」的範疇,達到「師心」的最高境界。


廬山圖.jp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圖.jp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圖.jp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圖.pn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圖.jp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圖.jp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全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廬山圖.jpg
上圖:張大千.廬山圖(局部)(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