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考.jpg


你想像中的學測國文和大考中心想的不一樣

每到這個大考前夕,總有許多報章媒體/補習班「好為人師」,提供給大家各式各樣的意見。

然而,考前抱的佛腳,真的是救命神燈,還是毒藥?

這篇文章將會帶你破解那些所謂的補習神話,哪些已經是舊時代不符趨勢的遺毒,又該怎麼做,才能重新正視這些科目的本來樣貌。


聯合報107指考衝刺原文:一定要熟讀「A類選文」,即各版本都收錄的30篇文言文,及洪醒夫「散戲」、賴和「一桿『稱仔』」、魯迅「孔乙己」、琦君「髻」等年年必考的白話文,這類選文出題比率無上限。

在文意閱讀及題組部份 ,出題時在題幹中暗藏關於國學常識的暗示已不算少見的題型,考生對中國文學流變及中國哲學簡史有相當程度的理解,在作答時會比較容易選出正確答案。散文類以唐宋八大家為中心上下延伸;韻文類可多注意古詩樂府敘事及抒情傳統;小說戲曲類則以明清短篇文言及長篇白話章回為主,對於重要角色的相關詞語及性格特徵要能掌握清楚;新詩題型則需注意其中象徵或隱喻手法。


but真相是:

古文30和傳統國學老早不是重點好幾年了。

你想像中的學測國文和大考中心想的不一樣

在107大考結束以後,忽然準備國文興起了一種「課外閱讀說」,有人說他後悔沒去多看國家地理頻道,有人說他的國文是金庸小說教他的;認真上國文課的同學最慘,因為學校教的能力和大考要考的東西完全沒有關係,覺得被老師欺騙的大有人在。

不過說到底,大考國文最近這兩年改變的地方最大的不過就這兩點:


1.閱讀理解的占分比大幅提高,傳統國學則是大幅降低。

107學測閱讀理解占64分,107指考更是高達75分,換句話說,只要平時有閱讀習慣的同學(1個月1~2本書,不要是暢銷書和輕小說),你甚至不需要讀高中都可以拿到及格甚至更高的分數。

2.文章篇幅加廣加長

使得平時在手機上習慣閱讀碎片化+娛樂短文的學生無法駕馭龐大的文字量,更別提其中的所需運用到的擷取訊息、文意理解、邏輯組織等等能力。

以下以106指考(總分100)和107學測(總分100)選擇題(包含多選)為例,分別作分析,來說明為何學校的國文愈讀愈差的原因。


1.課內/課外占分比


學測指考.png


(註: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兩者數據加起來並不會達到100%,這是因為有部分考題介於兩者之間難以判斷所致)

2.閱讀理解(包含文學鑑賞)/傳統國學(包含形音義、修辭、國(文)學常識)占分比


學測指考.png


3.5年內(103-107)考卷文字總數

學測指考.png


再回頭看看近幾年的比例大抵也是如此,並且課內比重一直都是下降的趨勢。

從歷屆試題細察整份考卷的構成,不難發現所謂的國學常識/古文30出現次數微乎其微,即使出現,也一定只是考最基本的原則,幾乎只要會將其翻譯成通順的白話文即可作答,無須死記內容和字義。閱讀理解的題型則是佔了7成以上。


讀了高中三年,得到的能力卻連卻連拿到及格分數都沒辦法?

我不禁思索,究竟是什麼,讓我們依然沉浸在過去一定熟讀古文30的神話當中?

翻查資料時,偶然跳出去年爭議許久的課綱文言文比例下修,俗稱「文白之爭」的個人筆記,立刻得出了結論:媒體和老師往往會用另一個數據,來誤導大眾視聽:試題文言和白話占分比。

於是立刻計算了一下數據:


乍看之下,文言文依然是重要的一環,但問題來了:

文言文=課內,白話文=課外?

似乎哪裡怪怪的?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剛才那三個數據的第一個:


學測指考.png

從結果上來看,雖然課內素材逐年減少,但弔詭的是,筆者觀察教育現場的段考試題、平時測驗卷卻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動,校內出題仍側重背誦記憶題:默寫、 形音義不曾缺席, 甚至連選擇題也常考課文文意、形音義、作者題解、文學流變、修辭技巧等「 背多分」 概念題,也就是從題庫裡面出出來現成的題目

當我們期望學生透過記誦來厚植其基本功時,考試領導學習, 學生被訓練出來的能力就僅剩在課文中爬梳考題而非文意脈絡, 在默寫壓力中痛恨國文而非享受閱讀, 在課本細節中錙銖必較而非思考批判


課本.jpg


【文章出處】
《向光核桃》
〈你想像中的學測國文和大考中心想的不一樣〉
網址:

https://medium.com/@jacksoncopld/%E4%BD%A0%E6%83%B3%E5%83%8F%E4%B8%AD%E7%9A%84%E5%AD%B8%E6%B8%AC%E5%9C%8B%E6%96%87%E5%92%8C%E5%A4%A7%E8%80%83%E4%B8%AD%E5%BF%83%E6%83%B3%E7%9A%84%E4%B8%8D%E4%B8%80%E6%A8%A3-9e43bdad43db
作者:孫煜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