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png
(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本詩〈木瓜〉選自《詩經.國風.衛風》,是先秦時期衛國的一首描述愛情的民歌,通過贈答表達深厚情意,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從字面描寫看,寫的是兩個人之間禮物的相互贈送,實際上是表示相互間的感情,是寫一個男子與鍾愛的女子互贈信物以定同心之約。


木瓜,一種落葉灌木,薔薇科,果實長橢圓形,色黃而香,蒸煮或蜜漬後供食用。今日一般所謂的木瓜,全稱爲番木瓜,是外來物種,明代中期始傳入粵桂閩臺,供生食,與此處的木瓜並非同一物。(編者註:本站讀者提供另一種說法,「木瓜」「木桃」「木李」分別為木瓜、桃、李,其「木」字只是為和木瓜對應。)

詩中木瓜之微與美玉之貴相差甚遠,形成鮮明對比,此物並非回報,回贈者只想表達與對方共結連理的心意。回報的東西價值,要比受贈的東昂貴得多,體現人類的高尚情感,這種情感注重的是考慮對方的心理,力求使對方心裡獲得平衡與滿足,以求彼此間心心相印,在此看重的是它的象徵意義,表達的是他人對自己的情意的珍視,是愛慕之情的表露,所以說「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自古以來,這首〈木瓜〉的詩旨被許多人探究分析,流傳至今就有七種之多,包括:美齊桓公說、男女相互贈答說、朋友相互贈答說、臣下報上說、諷衛人以報齊說、諷刺送禮行賄說、禮尚往來說等。

成於漢代的《毛詩序》云:「木瓜,美齊桓公也。衛國有狄人之敗,出處於漕,齊桓公救而封之,遺之車馬器物焉。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這一說法在宋代有嚴粲等人支持,在清代有魏源等人支持。

自宋代朱熹起,「男女相互贈答說」開始流行,朱熹在《詩集傳》中寫道「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這一說法到清代受到了史學家姚際恆的批駁,他的《詩經通論》記載:「以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何必定是男女耶!」將詩的內涵從男女之情擴展到了朋友之誼。


現代學者大多認同朱熹之說,明確指出此詩就是一種愛情詩。他們的理由是:詩中的木瓜和瓊琚,隱匿著上古時期人們生殖崇拜的痕跡。木瓜有子,象徵女性,女子若以木瓜相贈,寓意以身相許;而堅硬的瓊琚象徵男性,男子回饋隨身攜帶的美玉,意味著承諾永以為好。


木瓜.png
上圖:本詩所稱之木瓜(圖片引自網路)


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
匪報也,永以爲好也!


【作品出處】
《詩經.衛風》
木瓜〉 
原作者:不詳


木瓜.png

 

上圖:本詩所稱之木瓜(圖片引自網路)
木瓜.png
上圖:本詩所稱之木瓜(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贈)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美玉。琚,音ㄐㄩ
譯文: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為回報。


(非)報也,永以爲好也!
譯文:
我不是爲了客套答謝你,而是珍重你我情意,願永遠相好。


玉.png
(圖片引自網路)


(二)

贈)我以木桃(木桃,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報之以瓊瑤(美玉)
譯文:
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為回報。


(非)報也,永以爲好也!
譯文:
我不是爲了客套答謝你,而是珍重你我情意,願永遠相好。


玉.png
(圖片引自網路)


(三)

贈)我以木李(木李,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報之以瓊玖(美玉)
譯文:
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為回報。


(非)報也,永以爲好也!
譯文:
我不是爲了客套答謝你,而是珍重你我情意,願永遠相好。


玉.png
(圖片引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