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酒.png


題解

陶淵明(365年-427年),名潛,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先生。在唐代文獻中,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被稱作陶泉明或陶深明。東晉潯陽郡柴桑縣(今江西省廬山市)人。東晉、劉宋之際的文學家,東晉大司馬陶侃曾孫,父、祖皆為郡守,自曾祖、祖、及父,都在東晉為臣,但自己一生未曾擔任高官,受王羲之和兒子王凝之提拔而短暫地當過江州祭酒,後擔任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在叔叔晉安郡太守陶夔協助下當上彭澤縣令,因厭惡當時的政治,做了大約八十天就辭職歸故里,終生不再出仕。


正史中關於陶淵明的記載有二處:一為時間較早的《宋書.隱逸傳》,二為時間較晚的《南史.隱逸傳》,兩者內容幾乎雷同,應為後者沿用前者之紀錄,引述作品均包含〈五柳先生傳〉、〈歸去來辭〉、〈與子儼等疏〉(訓戒),但《宋書.隱逸傳》有錄下整首〈命子詩〉,《南史.隱逸傳》則無。在陶淵明生平典故上,「不為五斗米折腰」、「無絃琴」、「我醉欲眠,卿可去」、「葛巾漉酒」均出於此二部史書,但只有《南史.隱逸傳》記載知名的「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典故,以及「靖節先生」的私諡,推測這個諡號出現的時間,當在南朝梁《宋書》與盛唐《南史》之間。

因《南史.隱逸傳》資料較《宋書.隱逸傳》豐富,編者選《南史.隱逸傳》中的陶淵明紀錄如下:

延伸閱讀:

辭職的心情----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全文翻譯)
北窗高臥,羲皇上人----陶淵明:與子儼等疏(翻譯)

陶淵明.png
上圖:陶淵明


南史 隱逸傳.陶潛

陶潛,字淵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編按:《宋書.隱逸傳.陶潛》: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晉大司馬侃之曾孫也。少有高趣,宅邊有五柳樹,故常著〈五柳先生傳〉云:

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其自序如此。蓋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

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而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瘠餒有日矣。道濟謂曰:「夫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而去之。

後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給其子,書曰:「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以遂其志,曰: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兮,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塗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弱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扁舟,既窈窕以窮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蕓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義熙末,徵為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酒具於半道栗里要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轝。及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潛,每往必酣飲致醉。弘欲要延之一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逢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編按:《宋書.隱逸傳.陶潛》: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絃,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將候潛,逢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潛弱年薄宦,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宋武帝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明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與子書以言其志,並為〈訓戒〉曰:

「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事,使汝幼而饑寒耳。常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惘惘。少來好書,偶愛閑靖,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有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幼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佗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濟北泛幼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云『高山景行』,汝其慎哉。」又為〈命子詩〉以貽之。

元嘉四年,將復徵命,會卒。世號靖節先生(編按:《宋書.隱逸傳.陶潛》:潛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節,夫耕於前,妻鋤於後云。

【文章出處】
《南史》
〈隱逸傳.陶潛〉
原作者:李延壽

 

陶淵明.jpg
上圖:陶淵明


章句翻譯

(一)


陶潛,字淵明,或云字深明,名元亮。潯陽柴桑人,晉大司馬侃之曾孫也。少有高趣,宅邊有五柳樹,故常著〈五柳先生傳〉云:
譯文:
陶潛字淵明,也有人說字深明,名元亮,潯陽柴桑人,是晉朝大司馬陶侃的曾孫。年少時就有高尚的志趣,他的屋子邊有五棵柳樹,於是就寫了〈五柳先生傳〉:

(二)


「先生不知何許人,不詳姓字。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貧不能恆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譯文:
「先生不知是何許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號。他安閒恬靜,不愛說話,不羨慕名譽利祿。喜好讀書,卻不作過深的鑽研,每當對書中文意有所領會,便高興得忘了吃飯。他生性喜愛飲酒,但家貧不能常得到。親戚故友知道他的嗜好,有時就擺酒請他前去,他一去就要把酒喝完,拿定了主意就一醉方休。喝醉了就走,一點也不留戀。家中徒有四壁,房屋擋不住風吹日曬,粗布短衣滿是破洞和補丁,鍋碗裡經常空空蕩蕩,他卻過得安然自得。常寫文章自娛,並用來表示自己的志向,把得失全都忘記,就這樣過一輩子。」


其自序如此。蓋以自況(比擬),時人謂之實錄(真實記錄)
譯文:
陶潛如此敘說,是用來形容自己,當時的人們都說這是他的真實寫照。


陶淵明.jpg
上圖:陶淵明


(三)

親老家貧,起(舉用)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而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給),遂抱羸(瘦弱)疾。
譯文:
陶潛父母年邁,家境貧寒,被任用為州祭酒,受不了官場生活,不久便辭職回家。州里徵召他去作主簿,他不前去就職,自己種田養活自己,於是變得體弱多病。

江州刺史檀道濟往候之,偃臥(仰臥)(瘦弱)(飢餓)有日矣。道濟謂曰:「夫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則隱,有道則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譯文:
江州刺史檀道濟去看望他,他瘦弱不堪臥病在床已經多天了。檀道濟對他說:「賢者處世,天下無道就隱居,有道就出來做事。如今你生在文明昌盛之世,為何這樣自討苦吃呢?」

對曰:「潛也何敢望賢,志不及也。」道濟饋以粱肉,麾(揮手)而去之。
譯文:
他回答說:「我怎敢自認是賢士,志趣也沒有那麼高啊。」道濟送給他糧食和肉,陶潛揮手讓他回去。


後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比喻隱居之處)之資,可乎?」執事者(上司)聞之,以為彭澤令。
譯文:
後來擔任鎮軍、建威參軍。他對親朋說:「我想暫且作幾天的官吏,掙幾個作為歸隱生活的費用,是否可以呢?」上司聽說了,就派他去作彭澤縣令。

陶淵明.jpg
上圖:陶淵明


(四)

不以家累自隨,送一力(以力氣供人役使的僮僕給其子,書曰:「汝旦夕(早晚)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以力氣供人役使的僕役,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別人家的孩子)也,可善遇(對待)之。」
譯文:
陶潛當彭澤縣縣令時,並未帶著家眷隨行赴任,只送一個僮僕給他的兒子,並且附了一封信說:「你每天的生活費用,自己過活都有些困難了,哪還有餘力雇請長工,現在我派這個人去,幫忙你做些家事,以免你那麼勞累。他也是人家父母的孩子,你可要好好對待他。」

(五)

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譯文:
陶潛把縣裡的公田,全都種上釀酒用的秫稻,妻子一再請求種點吃飯的粳稻,他才讓把二頃五十畝種秫稻,五十畝種粳稻。


郡遣督郵至縣,吏白(稟報)應束帶(穿戴整齊)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以遂其志,曰:
譯文:
郡中派督郵來縣裡檢查,縣吏稟告陶潛要穿戴整齊去見督郵。陶潛感嘆說:「我不能為了五斗米的微薄俸祿,向鄉里小人彎腰屈背。」當天就丟下官印辭去職務,並寫下〈歸去來辭〉以抒發他的心緒,辭中寫道:


陶淵明.png


(六)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兮,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塗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僕歡迎,弱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而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而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而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其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或命巾車,或棹扁舟,既窈窕以窮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蕓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譯文:
回家去吧!田園將要荒蕪了,為什麼還不回去呢?
既然知道做官讓自己的心志受形體奴役,為什麼還感到惆悵失意而獨自悲傷呢?我覺悟到過去的已不能挽回(此指出仕是錯誤的決定,已不能挽回),知道即將來臨的還可以追求。走入迷途大概還不算太遠,發覺到現在才是對的,以前是錯了。乘著船搖晃地向遠方輕快前進,清風陣陣飄來,吹拂著我的衣襟。我向旅人詢問前面的路程,只恨清晨的天色這麼微弱。看到家門,我歡欣興奮地跑上前去。僮僕們高興地迎接我,孩子們在門口等候著。園中小路快要荒蕪了,松樹和菊花依然生長著。帶著孩子們走進屋內,罈子裡已裝滿了酒。我拿起酒杯自己喝起酒來,不經意地看著庭院裡的樹木,感到非常愉快。靠著南窗寄託我高傲的情懷,深知這僅可容膝的狹小居處,才是最舒適安穩的。每天漫步田園已成為一大樂趣,屋子雖設有大門,卻經常關著。拄著手杖隨處行走遊息,時常抬頭眺望遠方景物。白雲無心飄出山谷,群鳥飛累了也知道返回巢窩。日光漸暗即將下山,我撫著孤松,流連徘徊不忍離開。回家去吧!讓我停止與人交往,斷絕昔日舊遊(指摒絕所有交遊,不問世事)。世俗和我既相違背,又何必再出門尋求功名富貴呢?倒不如愉悅地聽聽親戚們的知心話,快樂地彈琴讀書來消解憂愁。農人們告訴我春天到了,將要到西邊的田地去耕種。有時駕著裝有帷幕的車子,有時划著小船。摸索出幽深的山谷後,又行經高低不平的山丘。樹木蓬勃地生長,泉水慢慢地開始流動。真羨慕萬物都能適應時節生長,感嘆自己的生命即將邁向終點。算了吧!形體寄託在天地間還有多久呢?為什麼不順著自己的心意,來取捨去留?為什麼這樣心神不定,到底要何去何從呢?富貴榮華不是我心所願,神仙世界也不可期待。趁著大好時光獨自閒遊,有時樹立著手杖除草培苗。有時登上東邊高崗放聲長嘯,或是面對清澈的水流吟詩。姑且隨順自然造化走向人生盡頭吧,快樂地順從天命安排,還懷疑什麼呢?

陶淵明.jpg
上圖:陶淵明


(七)

義熙末,徵(徵召)為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
譯文:
東晉安帝義熙末年,徵召陶潛為著作郎,他不去赴任。江州刺史王弘想結識他,未能找到機會。


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齎(持)酒具於半道栗里要(攔截,等待)之。潛有腳疾,使一門生二兒舉籃轝。及至,欣然便共飲酌,俄頃弘至,亦無忤也。
譯文:
陶潛曾到廬山去,王弘讓陶潛的舊友龐通之,帶著酒具在半途栗里等他。陶潛的腳有毛病,讓一個弟子和兩個兒子用一頂小轎抬著他。走到栗里,便欣然和龐通之一起飲酒,一會兒王弘來到,陶潛也沒有表示不快。


先是,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與潛情款。後為始安郡,經過潛,每往必酣飲致醉。
譯文:
先前,顏延之為劉柳後軍功曹,在潯陽和陶潛很有交情。後來作始安郡太守,經常去看望陶潛,每次去兩人都要痛痛快快喝醉為止。


弘欲要(邀)延之一坐,彌日不得。延之臨去,留二萬錢與潛,潛悉送酒家,稍就取酒。
譯文:
刺史王弘想請延之來坐坐,竟一天也等不來。延之臨走前,給陶潛留下二萬錢,陶潛一下子全都存放到賣酒的那裡,以便今後天天來打酒。


嘗九月九日無酒,出宅邊菊叢中坐久之。逢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後歸。
譯文:
曾有一次九月九沒酒喝,就跑出來在屋旁菊花叢中枯坐良久。碰巧王弘送酒來,於是馬上痛飲,直到喝醉才回去。


陶淵明.jpg
上圖:陶淵明


(八)


潛不解音聲,而畜(通「蓄」,收藏素琴一張。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
譯文:
陶潛不懂音樂,卻擁有一張素琴,每當酒喝得痛快,就擺出來撫弄幾下抒發情懷。

(九)


貴賤造(訪)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譯文:
來訪者無論貧富,只要有酒就拿出來一塊喝。陶潛如果先醉了,就對客人說:「我醉了要睡覺,你先回去吧。」他就是這樣天真直率的人。


明三才圖會陶淵明像插圖.jpeg
上圖:明.三才圖會.陶淵明像插圖


(十)

郡將候潛,逢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濾酒),畢,還復著之。
譯文:
本郡的軍官去探望陶潛,碰上他的酒剛剛釀好,見他從頭上摘下葛巾來濾酒,濾完後,又戴在頭上。


潛弱年(年輕)薄宦(卑微小官),不潔(不在意)去就(退隱與出仕)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宋武帝王業漸隆,不復肯仕。
譯文:
陶潛年輕時作小官,無論出仕還是退隱都不注意名聲操守,自以為曾祖作晉朝的宰輔大臣,恥於屈身侍奉新朝,自宋武帝的江山日漸鞏固,便不肯出去作官。

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明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譯文:
所寫的文章,都註明寫作年月,自東晉義熙年間以前,寫明晉朝的年號;自南朝宋永初年間以後,只用甲子紀年。


陶淵明.jpg


(十一)

與子書以言其志,並為〈訓戒〉(編按:又名〈與子儼等疏〉,此為節錄曰:
譯文:
他給兒子寫信述說自己的心志,並作
〈訓戒〉說:

「吾年過五十,而窮苦荼毒。性剛才拙,與物多忤。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事,使汝幼而饑寒耳。常感孺仲賢妻之言,敗絮自擁,何慚兒子。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室無萊婦,抱茲苦心,良獨惘惘。少來好書,偶愛閑靖,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爾有喜。嘗言五六月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意淺識陋,日月遂往,疾患以來,漸就衰損。親舊不遺,每有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汝輩幼小,家貧無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敬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遂能以敗為成,因喪立功。佗人尚爾,況共父之人哉。潁川韓元長,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於沒齒。濟北泛幼春,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云『高山景行』,汝其慎哉。」又為〈命子詩〉以貽之。
譯文:
於是我極力辭去官場世俗事務,只是讓你們從小就跟著我一起過貧窮飢寒的日子。
「我已年過五十,而受窮苦熬煎。性格剛直而能力不濟,與外界多不相合,任憑自己的性情行事,這樣下去必然會留下禍患於是我極力辭去官場世俗事務,只是讓你們從小就跟著我一起過貧窮飢寒的日子。經常感慨孺仲賢妻的話,自己圍著破棉絮,在兒子面前又有什麼慚愧的。已經是這樣過一輩子了。只是遺憾鄰裡間沒有第二個孺仲,家中沒有老萊子那樣的賢妻,懷著這種苦心,獨自深為悵惘。從小喜歡讀書,又愛閒靜,讀書如有所得,便高興得忘了吃飯;見到樹木蔭影交錯,聽見各個季節的鳥兒不同的鳴叫,心裡就會感覺舒暢。曾經說如果五六月間臥於北窗下,突然有一陣涼風吹拂,就自認為安閒自在如同上古先民。見識淺薄,歲月一天天過去。自從患病以來,身體逐漸衰弱,親朋故舊都沒有忘了我,常常送藥為我救治,但自忖怕是壽限不長了。你們還都年幼,家裡窮雇不起傭人,打柴挑水的日常勞動,什麼時候能少得了呢。心裡總丟不下這些,但又能說什麼呢。雖然不能和你們再共同生活在人世,但是你們要常想想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道理。鮑叔、管仲,分錢財從不互相猜疑;歸生、伍舉,坐在荊條上共敘舊情,於是就能把壞事變好事,化不利為有利。和別人尚能如此,何況同一個父親的兄弟之間呢。潁川韓元長,是漢末名士,身居卿相,活到八十歲,兄弟在一起生活,直到老年。濟北汜稚春,是晉朝有操守的人,一連七代兄弟們不分家而共同擁有財產,家裡人都沒有怨言。《詩經》中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你們都要好自為之。」又寫下〈命子詩〉送給兒子們。

元嘉四年,將復徵(徵召)命,會(正好)卒。世號「靖節先生」。
譯文:
南朝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朝廷又要徵召他作官,正在這時他去世了。世人稱他為
「靖節先生」

其妻翟氏,志趣亦同,能安苦節,夫耕於前,妻鋤於後云。
譯文:
他妻子翟氏,與他志趣相投,也能安貧樂道,和他前後相隨耕耘田園。


陶淵明.png
上圖:陶淵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