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示意圖(圖片引自網路)
題解
〈蘇幕遮〉,詞牌名,此調原為西域傳入唐教坊曲,「蘇幕遮」是當時西域高昌國的語言音譯。本闋詞寫羈旅懷鄉之思,作者范仲淹。
這是一首描寫羈旅鄉愁的詞。此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雲、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交織出水天相接、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也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消愁、懷念家園的深情。上闋著重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為下闋的抒情設置了背景;下闋重在抒情,直抒胸臆,聲情並茂,意致深婉。
全詞低迴宛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能以沉鬱雄健之筆力,抒寫低迴宛轉的愁思,展現了范仲淹詞柔媚的一面。《西廂記》中「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就是化用這首詞的名句。
(圖片引自網路)
(圖片引自網路)
蘇幕遮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品出處】
《范文正公集》
〈蘇幕遮〉
原作者:范仲淹
(圖片引自網路)
註釋翻譯
(一)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譯文:
白雲滿天,黃葉遍地。秋天的景色映入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籠罩著寒煙一片蒼翠。
◎鏡頭由遠而近:天(雲)→地(葉)→波→波上煙
◎「碧雲天,黃葉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現際天極地的蒼莽秋景,碧雲、黃葉、綠波、翠煙,構成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並使天地山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點出季節:秋。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譯文:
遠山映著夕陽,天空連接江水。岸邊的芳草似是無情,又在西斜的落日之外。
◎鏡頭由近而遠:山→斜陽→斜陽外
◎「斜陽」點出黃昏薄暮時分。
◎「芳草」歷來是別離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之一,如〈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李煜的〈清平樂〉:「離恨恰如草,更行更遠還生」。埋怨「芳草」無情,正可對照出作者之多情、重情。
◎運鏡由近而遠,從近距離的黃葉地、秋波水煙,寫到斜陽外的芳草、山、天,景深層次豐富。
◎由實轉虛,觸景生情(「興」的寫法),由秋景引發相思之情。「芳草無情」二句,由眼中自然實景轉為情意中的虛景,而離情別緒則隱寓其中。
(圖片引自網路)
(二)
黯(黯然,形容心情憂鬱)鄉魂,追(追隨,引伸為糾纏)旅思(羈旅在外的相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譯文:
黯然感傷的他鄉幽魂,追逐旅居異地的愁思,每天夜裏,除非是一場美夢,才能留人入睡。
◎「除非」說明捨此別無可能,「夜夜除非」二句是說,只有在美好夢境中,才能暫時泯卻鄉愁。但天涯孤旅「好夢」難得,鄉愁也就暫時無計可消了。
◎點出主題寫羈旅懷鄉之思。
明月樓高休(勿)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譯文:
當明月照射高樓時,不要獨自倚欄眺望,只能端起酒來洗滌愁腸,一滴滴化作相思的眼淚。
◎「明月樓高」句順承上文:夜間為鄉愁所擾而好夢難成,想登樓遠眺,以遣愁懷,但明月團團,反使他倍感孤獨與悵惘,於是發出「休獨倚」之歎。
◎最後作者試圖借飲酒來消釋胸中塊壘,但這一排遣憂愁的努力也歸於失敗,只能「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圖片引自網路)
- Nov 07 Thu 2019 08:57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原文+翻譯解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