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jpg
上圖:牧丹亭(劇照)


(編按:本文套粉色處被改寫為108大學學測國文試題)

我們都是青少年

只要每回我們聽到那句「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時,依然感到心馳神迷,依然放縱自己如痴如醉,那我們就都是青少年……

看青春版的《牡丹亭》很是憂傷,在青春等同於生理年齡的舞台上,所有的人生階段彷彿都僵硬得不能隨情感而翻轉,過去的就無法再重複與迴出。


五六十歲的女演員確實不適合演茱麗葉,但五六十歲的女演員卻可以演杜麗娘,為何有此中西戲劇的差別待遇呢?正是因為英國文藝復興時代莎士比亞的劇場是寫實的劇場,balcony scene就非得要有balcony才演得下去,但崑曲的舞台是寫意的舞台,《牡丹亭》裡就是絕對不能有棵扎扎實實的大梅樹杵在舞台之上礙眼。

一般說來,西方的傳統戲劇,必須透過具象而逼真的動作與場景,才能達成對真實的模擬與再現。而中國戲曲的舞台時空,卻是要以抽象化的象徵手法「虛擬」實境,從服裝、道具、舞台裝置到人物塑造,都是一以貫之的虛實相生,讓「心境」永遠比「物境」重要,「情境」比「環境」重要,「意境」比「實境」重要。故而《牡丹亭》的寫景傳情、依心取境的美學形式、本身就是「虛構」大於「現實」,包括舞台設計、服飾道具,也包括演員的唱作念打。因此演員的年齡與角色的年齡,就有更為流動開放的虛擬表現空間,年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年齡反倒是多點如星群散佈的生命樣態,「心境」、「情境」與「意境」的交疊組合。

所以看華文漪、張繼青「虛擬」杜麗娘才真是難得,老則老矣,神韻動人,比看年輕演員演出的「懷春慕色之情」,更讓人動容。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不是夢而是現實,只有對生理年齡不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才是夢,是綺夢迷夢春夢,一場虛實難分、怔忪難醒、纏綿難捨的遊園驚夢。杜麗娘的一縷幽魂附在她們身上,像是前世今生的輪迴與翻轉,讓她們的表演有層次性的豐富,小兒女的青澀嬌態疊印在成熟風華的唱腔與身段表演之上,她們是女人與女孩的綜合體,時間不再是線性,青春總不曾消逝,只是悄悄折疊進身體的記憶之中,呼之欲出。看她們的表演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不是因為歲月不饒人,而是深深感念那藏在女人身體想像中的女孩,從來不曾死去。在《牡丹亭》中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不僅只是愛情,更是青春。

法國當代女性理論家克莉絲緹娃曾感慨良多地指出,「青少年」不僅僅只是以生理年齡為標的劃分的社會學分類概念,「青少年」可以是一種「心理結構」,一種在迷亂躁動中摸索嘗試的不確定顛擾,是困惑是迷惘是期盼是渴求,貫穿個個不同的年齡層,十七歲與七十歲醉入愛河的,都是瘋癲痴傻的「青少年」。《牡丹亭》的淒艷絕美,《牡丹亭》的慾望耽溺,召喚的當然不只是生理年齡定義下的年輕演員與年輕觀眾而已。只要每回我們聽到那句「但是相思莫相負,牡丹亭上三生路」時,依然感到心馳神迷,依然放縱自己如痴如醉,那我們就都是青少年,就都能在意亂情迷的當下此刻,又再次被青春期的迷戀與紛亂所襲擊,而不能自已。 


【文章出處】
《PChome個人新聞台》
〈我們都是青少年

(轉引自2014-05-18《聯合報》)
2004-05-20
網址:

我們都是青少年@實象 - PChome 個人新聞台
作者:張小虹
【作者簡介】
張小虹(1961年10月30日-),生於台灣台北,作家,女性主義文學及文化研究學者,。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密西根大學英文系博士。曾任台灣女性學學會理事長、文化研究學會理事、臺北市女性影像協會理事、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副理事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客座教授,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


牡丹亭.png
上圖:牧丹亭(劇照)


附錄:108大學學測國文試題


25-2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5-27題。

西方的傳統戲劇多透過具象而逼真的動作與場景,才能達成對真實的模擬與再現。而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卻是要以抽象化的象徵手法「虛擬」實境,從服裝、道具、舞臺裝置到人物塑造,都是一以貫之的虛實相生,讓「心境」永遠比「物境」重要,「情境」比「環境」重要,「意境」比「實境」重要。故而《牡丹亭》的寫景傳情、依心取境的美學形式,本身就是「虛構」大於「現實」,包括舞臺設計、服飾道具,也包括演員的唱作念打。因此演員的年齡與角色的年齡,就有更為流動開放的虛擬表現空間,年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反倒是多點如星群散布的生命樣態,「心境」、「情境」與「意境」的交疊組合。
看老演員「虛擬」杜麗娘才真是難得,老則老矣,神韻動人,比看年輕演員演出的「懷春慕色之情」,更讓人動容。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不是夢而是現實,只有對生理年齡不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才是夢,是綺夢迷夢春夢,一場虛實難分、惺忪難醒、纏綿難捨的遊園驚夢。杜麗娘的一縷幽魂附在她們身上,像是前世今生的輪迴與翻轉,讓她們的表演具有層次。小兒女的青澀嬌態疊印在成熟風華的唱腔與身段上,她們是女人與女孩的綜合體。時間不再是線性,青春總不曾消逝,只是悄悄折疊進身體的記憶裡,呼之欲出。看她們的表演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不是因為歲月不饒人,而是深深感念那藏在女人身體中的女孩,從來不曾死去。在《牡丹亭》中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不僅只是愛情,更是青春。(改寫自張小虹〈我們都是青少年〉)


25. 依據上文,下列甲、乙兩項關於《牡丹亭》演出的推斷,正確的是:
甲、因「心境」比「物境」重要,舞臺不必然出現代表男主角柳夢梅的梅樹。
乙、因「意境」比「實境」重要,杜麗娘的深情不必以服裝和唱作念打表達。
(A)甲、乙皆正確
(B)甲、乙皆錯誤
(C)甲正確,乙錯誤(答案)
(D)甲錯誤,乙正確


26. 上文提及「年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反倒是多點如星群散布的生命樣態」,下列關於這句話的解說,最適當的是:
(A)透過象徵化的表演,演員與角色的生命交織,展現歲月與技藝的淬鍊(答案)
(B)不同年齡層演員相互切磋,突破生理年齡限制,讓戲劇演出發光發熱
(C)演員實際年齡象徵飽經世事的成熟,由其演出的角色將如星芒般耀眼
(D)演員能揣摩各種表演藝術,跨越年齡侷限,將實境與物境提升至意境


27. 上文以「我們都是青少年」作為篇名的理由,最可能是:
(A)老演員逝去的青春因杜麗娘而被喚醒,觀眾內心的青春悸動也甦醒過來(答案)
(B)舞臺時空虛實相生的效果,讓觀眾得以一代一代延續杜麗娘的青春綺夢
(C)《牡丹亭》的青春特質不分你我,可藉由戲劇的感染力開拓新的觀眾群
(D)《牡丹亭》藉杜麗娘還魂,召喚演員與觀眾靈魂裡不曾有過的青春情懷


牡丹亭.jpg
上圖:牧丹亭(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