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jpg

高中國文教師:麻醉風暴行不行?再論學測國文考題

針對107學年度學測國文科試題,筆者日前撰文討論了選擇題中有關桌遊題型的設計,從命題的原理討論其題目設計的問題,今天要深入討論的是在相關的評論報導中也是一片讚好的單選題第6題──有關「麻醉風險等級表」的判讀。

相關評論普遍讚揚這是「跨領域閱讀」、具有「創新」並能融合生活情境。對於出題老師取材的巧思,筆者也予以肯定,在大考中出現這樣子的素材,對於在國語文教學中推動「跨領域閱讀」確實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是一道題目並非是素材創新、能結合生活情境就是好題目,要評論一道的題目的好壞還是要從命題的原理、題目的敘述和選項的設計幾個層面去探討,以筆者的觀點,這道「叫好又叫座」的考題甚至連答案都有點問題。

本題目的題幹如下附圖。


學測.jpg
 107學年度學測國文科試題單選題第6題有關「麻醉風險等級表」的判讀。作者提供

一、本題要求選出敘述錯誤的選項,而答案是(D)。

(D)選項敘述錯誤的地方非常明顯,明顯到幾近於送分的程度,麻醉「死亡率由高至低」依序應該是5級到1級,只要題目中的「麻醉風險等級表」看清楚、選項敘述看清楚,完全不用思考都能夠判斷(D)選項敘述不正確。

該選項的敘述毫無誘答性、選項的設計也完全無法檢驗考生是否具備較高層度的理解、應用及思考的能力,考生唯一需要的就是要細心,題目不要看錯,對於一般程度的高中生來說,這個選項設計是否太過簡單?

二、(C)選項的敘述出題老師不認為有「錯誤」,所以不是標準答案,但是仔細思考的話會發現(C)選項的敘述也不完全正確。理由如下:

(C)選項的敘述:「第5級死亡率可高達1/2,但在不開刀的情形下,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這個敘述乍看並不違背「麻醉風險等級表」中的述敘「瀕危,無論是否接受手術治療,預期在24小時內死亡。」,「第5級死亡率可高達1/2」是對的,「不開刀的情形下,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也是對的。但是「第5級死亡率可高達1/2,但在不開刀的情形下,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因為有了一個連接詞「但」的使用,所以使得這段敘述帶有某一種建議的暗示、是有言外之意的,這就是這個選項最大的問題。

我們現在一直強調素養、情境式命題,請大家想像一個情境,我們在醫院裡面,有親友瀕危了,醫生用(C)選項的敘述告訴我們說:「第5級死亡率可高達1/2,但在不開刀的情形下,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家屬聽到這句話的解讀會是什麼?我想應該會是:「病人現在的狀況,進行麻醉雖然很危險,死亡率高達1/2,但是不麻醉手術的話,很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所以建議家屬還是麻醉進行手術。」

問題是在「麻醉風險等級表」中的述敘是「瀕危,無論是否接受手術治療,預期在24小時內死亡。」其實是否進行麻醉手術與病患的存活率已經沒有關係了,如果家屬聽到的是這段敘述,家屬就不會同意再進行麻醉手術了。

簡單說,(C)選項的敘述:「第5級死亡率可高達1/2,但在不開刀的情形下,可能一天內結束生命。」在字面上看起來似乎不違背「麻醉風險等級表」中的述敘「瀕危,無論是否接受手術治療,預期在24小時內死亡。」但是實際上這兩段敘述的暗示和義涵卻是不一樣的:(C)選項的敘述的言外之意是「麻醉開刀會比較好(麻醉1/2的死亡率總是比不開刀一天內會結束生命來得好)」,可是「麻醉風險等級表」中的意思是「麻醉開刀與否其實結果都一樣。」

今天如果是一個具有高層次理解、分析及應用能力的考生,其實是會覺得(C)選項的敘述也是有問題的。今天也許因為(D)選項的設計太過簡單,錯誤太明顯,所以多數考生還是會選(D)選項,但嚴格上來說(C)選項的敘述其實也不完全吻合「麻醉風險等級表」中的意旨。

【文章出處】

《蘋果日報》
〈高中國文教師:麻醉風暴行不行?再論學測國文考題〉
2018-02-01
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201/1290130/
文/許俊賢
【作者簡介】
高中國文教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