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jpg

張大春:作品待時間考驗

對於金文明與余秋雨這場爭論,作家張大春認為基本上余秋雨非常擅於利用個別性的材料,做看似非常細膩的考證來書寫歷史,但他並不試圖建立一個史觀或者做更學術性的工作,因此面對這種批評的時候,他只能選擇不回應,並且告訴你,我的書是給市場、一般人看的,以此轉移問題的焦點。

張大春表示,余秋雨的崛起過程很特別,他是先在台灣紅起來,再紅回大陸,他在台灣最紅的時候,正是李登輝執政後期,政治主流強調本土意識,原本的大中國文化者頓時感到貶抑或被放逐,余秋雨適時出現,讓他們感覺那個曾經熟悉的文化大中國又出現了,喜愛余秋雨的讀者,多半具備這樣的背景。 


歷史典故本有爭議

對於金文明的挑錯,張大春認為這些「錯誤」有些的確太吹毛求疵,也有些歷史典故原本就有爭議。但張大春說,余秋雨固然不樂見他在這種砲火下被攻擊,但余秋雨這一波能不能挺得過去,不在於他以後作品如何,而在於他寫這些作品的的當時負了多少責任,由此看來,余秋雨多少有點咎由自取。

當這一波攻擊褪去,大家不會記得這一百多條錯是什麼,但留下來的印象就是「余秋雨唬爛」,這些作品經不經得起考驗而流傳後世,「時間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檢驗標準」。 


台灣作家思緒更細

張大春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余秋雨,但是不要忘記台灣曾經有過逯耀東的《勒馬長城》、陳曉林的《青青子矜》以及羅龍治的《歷史的藥鋤》和《狂飆英雄的悲劇》,這些作者即使沒有像余秋雨現在這麼紅,但思想絕對比余秋雨細膩而深刻。

再往深一點看,余英時當年的「反智論」發表在《聯合報》副刊的時候,「我們是等著像看連載小說一樣看他的文章」,這都是利用史料做分析或是抽象的思考,確實有真知卓見,「至少是卓見」。

張大春最後認為,余秋雨走紅只不過幾年,和上面這些人比起來,「將來如果讓時間來『洗』,我相信還是余秋雨會先被淘汰。」 


【文章出處】
《蘋果日報》
〈張大春:作品待時間考驗

2003-09-02
網址:
https://tw.appledaily.com/international/daily/20030902/20320604
報導/李志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