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清、交大博士班,首次出現報考人數低於錄取名額的死亡交叉。 為何窄門變寬,學生反而卻步?台灣高教該如何飛越象牙塔?
台灣高教的供需失衡,終於輪到博士班,而且還是頂尖大學博士班。
今年,成大、清大、交大都出現博士班的「死亡交叉」,首次出現報考人數低於招生名額的現象。
念博士的機會變多,學生卻不為所動,頗堪玩味。
「為什麼要念博士?」四年前從成大念完碩士,隨即擔任學校約聘研究助理的李小姐反問,「念完博士,會讓你更有未來性嗎?台灣的研究教職屈指可數。」
博士窄門變寬,並非票房靈藥,反而像是票房毒藥。
要有更多博士投入業界
「把博士職涯等同於教書,是學院內部必須打破的迷思,」雲科大文化資產保存系教授林崇熙舉例,美國博士畢業大多投入業界、非營利團體,甚至擔任國會助理,「台灣也必須升級轉型,否則很難創造更多的博士人力需求。」
但現階段要把博士人力推入業界,並不容易。
勞委會二○一二年的「初任人員薪資調查」顯示,研究所及以上的初任人員,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為三一六三九元,比前一年減少了二.一%,是唯一不增反減的學歷類別。
一邊怪業界不願花錢聘高學歷人力;另一邊怪高學歷畢業生不堪用,雞生蛋、蛋生雞,問題持續原地打轉。
總得先設法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林崇熙近年積極投入「跨領域教學」,希望讓學生具備「廣角」能力。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他引用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的台詞,「見眾生最難,因為這不是單一學科可以處理。」
何謂「見眾生」?林崇熙回憶,早年他在清大念動力機械系時,從沒有老師講過亨利福特的故事。事後得知,亨利福特的成功,不在於他是一名傑出的工程師,而是他喊出的口號:「週日賽車,週一賣車。」
福特能造車,更會賣車。他很清楚,若要讓汽車事業成功,就必須和馬車文化競爭,為人們創造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面對愈來愈多人變成拒絕博士的小子,解套之道或許不是高唱文憑無用論,而是如何讓學歷與社會能力掛勾。
---天下雜誌524期2013-06-11
- Nov 12 Sun 2017 09:12
吳挺鋒:名校博士班為何招無人?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