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網路)
生活論語第11堂課:論時間的有限
請你想像有一個巨大容器,容器裡裝滿一元硬幣。硬幣的數量,代表我們活在世上的天數。
請繼續想像,每天會有一枚硬幣從容器裡掉下,當最後一枚硬幣落下時,就是生命的結束。你覺得最後的總數,是多是少?
假設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個人平均壽命八十二歲來計算,一共是2萬9千9百30天,也就是說,不到3萬枚硬幣。
很多人會很意外,怎麼那麼少?
但是,遊戲規則總有例外:這個容器裡混雜著一枚特別的金色硬幣,你無法預知這枚硬幣何時會落下,但是當它落下的一刻,其他的硬幣也會全部跟著一起落下,遊戲就結束了。
你可能猜到了,這枚金色硬幣指的,就是死亡。
2萬9千9百30天,等於一生。
也許你的可以多於此數,也許你的遠遠少於此數。
孔子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現在」都曾經是「未來」,隨著時間流逝,它才成了「現在」。
時間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無論你地位多高、多聰明,還是地位多低、多愚笨,你同樣每天都只有二十四個小時。
每個人都有夢想,並且希望它實現。但是,你必須要有一項更重要的體認:時間是有限的。
自認為「我的人生會一直走下去」的人,從沒有想過替夢想加上完成的期限,當然也就不會思考「為了實現夢想,我應該如何度過今天」這樣的問題。
知道「自己有一天終會死去,說不定是五十年後,也許是明天」的人,一定會想充分利用「今天」,這樣的人知道時間有限,他們會替夢想設定完成日期,有計畫有毅力朝夢想勇往直前。
如果金幣會在十年後落下,這十年之間,你想做什麼?假設明年就落下,你現在想完成哪些事?想成為怎樣的人?只要這麼一想,心中就會不斷冒出想完成的夢想,也會愈來愈想早一點完成它,在它不小心提早到來之前。
※本課小結:
意識到死亡,絕對不是悲觀的事。唯有認清會死,才懂得該如何活。
(圖片引自網路)
- Oct 18 Wed 2017 11:30
△生活論語第11堂課:論時間的有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