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青年與附中青年.jpg

台灣各高中的校刊社歷來是孕育藝文人才的一大搖籃。除了藝文交流功能,具有媒體本質的校刊社往往也扮演著散播新知與監督者的角色。
師大附中與建國中學校刊社同學的青春之眼,帶我們換位檢視課綱與國文課本的缺失——國文課本沒教的事,就讓我們以青春代敘吧!

大人要我們學這樣的國文?

黃玟嵐(以下簡稱黃):
現在上的國文課,坦白說,老師上課的方式不太能引起興趣,可能上半節課狂寫黑板,下半節課就把抄好的東西念一遍。老師對白話文作品的態度,大概就是「略過」,認為白話文簡單,不需要解釋,叫同學自己看。

鐘林盼(以下簡稱盼):
我上過語文資優班的國文課,體驗有所不同。我遇到的老師反而喜歡現代文學,給了我們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現代文學史觀念。以考試為目標的人或許覺得沒有太大幫助,但相反地,如果上這堂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考試,而放眼如何透過文學作品面對人生或看見世界,就別有一番感受。

楊雅晴(以下簡稱楊):
我遇過一位熱愛中國文學傳統、獨鍾文言文的老師,遇到現代文學她幾乎都是迅速帶過;我也遇過某位令我印象深刻的老師,有次教到白先勇的〈國葬〉,她論及許多現代小說寫作手法,使我眼界大開。這兩位老師性別相同、年齡相仿,卻展現截然不同的教學風格,很有意思!

海洋文學為何總是廖鴻基?

盼:
我不明白,國文課本為什麼不收同志文學?不多一點原住民文學?有海洋文學,但一直都是廖鴻基或者夏曼藍波安。還有現代詩的選錄應該可以更新了吧,許多更優秀的詩人與作品被忽略這麼久,真的很可惜。

游博翔(以下簡稱游):
我覺得,真正的中國文學應該要多元呈現,諸子百家,不應該只存在以儒家思想為主要價值概念的選文。只專注在為了考試的修辭,我無法認同這樣的作法,國語文教育的意義應該是傳達文化並與社會互動,單一的樣貌無法反應真實並呼應社會。現代文學的重要性則被刻意降低,不選切合普遍經驗或社會態勢的作品。例如老跟我們說「強摘的果子不甜」,要我們約束人自然的情感而不要輕易戀愛,這種脫離社會經驗和個人體會的思路,可謂與時代脫節。無論古文或現代文學,整體選文都不夠多元,這樣的結果只會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熱情。

吳孟學(以下簡稱吳):
我想,無論任何形式的文學,只要放入自身的體會,真誠詮釋文章,即使是儒家思想為主軸的選文,還是有老師能教得吸引人,只要老師能教得好,即使是一本課本,也可改變、影響歷史。
我最介意的其實不是選文排擠效應,而是背後的意識形態,不樂見國文這門課因此向下沉淪。現在的老師讓我缺乏熱情,即使有空間,但也都屬有限。
盼:
會跟我們討論課綱的老師,以歷史或公民科居多,也許,他們對歷史建構或思想潛移默化的憂心感觸較深刻吧!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課綱微調小組裡居然有許多非專業領域人士,不透明作業以及檢核人員超越權限的作為,都令人詫異。

吳:
我們的國文、歷史、地理老師則沒提,有的老師說:改不改於我無關,不管課綱怎麼改,我課照教。聽起來頗有霸氣,或許老師們心中自有一把尺。

游:
我曾參與課綱微調相關活動,然後被老師關切,老師不能理解我有何不滿。我回答說,老師你的上課方式我可以接受,但最根本的教材沒有改變,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則說,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必有其價值,非現代人說改就改。我覺得價值必定存在,但過於單一且無法順應時代潮流,也未必沒有變換的空間。但某些老師似乎覺得儒家道統不可取代。

林翰廷(以下簡稱林):
老師的頂頭上司是教育部,或許他們不希望被記名。我也遇過有老師不會在課堂上高調發表意見,但課堂之外其實還是願意和學生討論。


一本讓人快樂的國文課本

黃:
希望封面找王志弘設計(笑)(編案:王志弘為新生代設計師)。但當我們看到瀟灑風流的鄭板橋肖像時,差點就要崩潰。另外,我們用的版本對於《紅樓夢》這一課的排版很活潑,我覺得可以依據不同文本調整排版方式,而非一成不變。(林:課本裡要有幾米的插畫啦!)

游:
從內容的角度,我主張沒有國文課本,因為文學不應該輕易被一本課本定義。只要開書單給我們就好,可以有大方向,但不要侷限,用概念導向的書單取代課本,反而能引起我的興趣。

吳:
我希望課本內容不要有額外的解釋和賞析,讓我們直接面對原典,培養識讀與理解力,而不是受到標準答案的箝制。

林:
理想的課本應該可寬容涵納不同領域和文類,例如科普文本、戲劇腳本,只要是藉由文字產生的文本都可以被納入。

盼:
我覺得可以改變文學課文排序,按照文學史編年,三個年級分別按時間軸運行一遍,同時顧及文學與史觀。此外,選文還是期待現代文學能多放一點,究竟哪一天才能在課本裡讀到王定國、吳明益呢?還有,選陳列老選他的爬山而不選獄中記,選白先勇不選他的同志文學,《紅樓夢》永遠只選劉姥姥,以至於講到《西遊記》大家只知道群魔大戰,講到《紅樓夢》只反射聯想到多角戀情。

吳:
無論是古典或現代,各種文類的選文缺乏清楚脈絡,這樣的情形讓學生無法對這門學科看得更清晰,進而抵達更深一層的境界,希望全民包括核心人士都能正視此問題。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作家的國文課》一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