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jpg
上圖:魏文帝.曹丕(圖片引自網路)


建安風骨記疾苦 詩人求道寫神仙

詩仙李白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文中,有「蓬萊文章建安骨」之句,為「建安風骨」、「建安文學」的尊稱,打造起金漆招牌。「建安風骨」是指建安時期和魏文帝、魏明帝時期詩歌的文學特徵,又稱「漢魏風骨」。

東漢末年,正是建安年間。那時社會動盪,政治混亂。居高位者尚且朝不保夕,何況黎民百姓?那些名聞天下的名士文人,奔走求存,在各個諸侯王爺勢力下謀生活,也未必可保存性命。

難道真的是「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清趙翼〈題遺山詩〉)嗎?這時期民不聊生,「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曹操〈蒿里行〉)。就這樣,營造出詩人慷慨悲涼、剛健明朗的風格。

在這個「建安年代」,詩人繼承《詩經》及東漢樂府優秀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 一方面在詩篇中真實地描寫漢朝末年的大動亂、大分裂,表現對民生疾苦的關切,其中以「建安七子」最聞名,即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同時也有人在詩歌中抒發自己建立天下偉業的雄心壯志,以「三曹」之曹操最具代表。而「三曹」者,則指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加上「七子」,其寫作風格,就被統稱為「建安風骨」。

「風骨」是中國文學批評中的一個概念,自南朝至唐,一直是文學品評的主要標準。《文心雕龍.風骨篇》中言:「
《詩》總六義,風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氣之符契也。是以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沈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

簡言之,「風」就是文章的生命力和內在的感染力;而「骨」是指文章的表現力。曹氏父子三人,均具文采,堪稱這時期的代表。而三人的作品豐富,且都喜歡寫「遊仙詩」。

「遊仙詩」是中國古詩的獨特類型。仙界仙蹤在古籍裏多有記載,不少皇帝、名臣、文人等都潛心向道,想與仙人同遊。因此「遊仙」並非單純想像或消極遁世。事實上,求道歸真與守德行善緊密相連,對於社稷安邦大有裨益。

曹操存世詩作共二十餘首,遊仙詩佔了七首,大概是三分之一,描寫詩人飛到仙境,與神仙共遊,又或是修道養生。其中〈龜雖壽〉說:「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正反映他一生為天下統一而戰,他的詩歌也抒發了這種理想和抱負。而「神龜」之典故,就出自《莊子》。

曹操認為,神龜雖長壽,也有死時;英雄一世,終也化成灰土。所以他對生命與事業都很達觀,同時也注重道家養生之術。此外,《詩品》說:「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蒿里行〉就反映了漢末長期戰亂所造成的淒慘景象。

曹丕,曹操次子,史稱魏文帝。他所著《典論.論文》篇,是中國第一篇比較完整而有系統的文學批評論文。曹丕現存詩歌四十餘首,大半是樂府詩,內容多由反映社會問題轉向抒發個人感情,擅長寫離別相思之情。

他的〈芙蓉池作〉一詩寫道:「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鮮。壽命非松喬,誰能得神仙。遨遊快心意,保己終百年。」其中的「松喬」,就是指傳說中的赤松子和王子喬兩位仙人。此詩反映曹丕對神仙、長壽,也多有期求。

曹植,曹丕弟,以才思敏捷聞名。詩人謝靈運說過:「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也就是成語「才高八斗」的來源。所以他很受曹操寵愛,幾乎立為太子,但他任性放誕,終於失寵。曹丕稱帝後,他備受猜忌和迫害,亦因此他的遊仙詩特別多。

他在〈遠遊篇〉寫道:「
仙人翔其隅,玉女戲其阿。瓊蕊可療飢,仰首吸朝霞。」表現了他意願與仙人同遊,過仙人生活。〈仙人篇〉就寫自己成仙後,可在天上飛,飛去西王母住處,並得永生。

他的名篇〈洛神賦〉,寫的是洛水女神宓妃,感宋玉對楚王說神女之事,而與之相會。全篇對仙界之描述,語言秀美精彩,更成千古名篇。後世有指他心中「女神」的形象,實另有所託。


洛神賦圖.jpg
上圖:洛神賦圖(局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片引自網路)


【文章出處】
《文匯網》
建安風骨記疾苦 詩人求道寫神仙
2022-08-10
網址:

https://www.wenweipo.com/a/202208/10/AP62f2c597e4b033218a5c6e10.html
作者:雨亭
【作者簡介】
雨亭,退休中學國文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