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京都.金閣寺.舍利殿
《金閣寺》──極端的美和極端的惡,殘缺靈魂的自我救贖
起初聽說金閣寺,是在不知道哪裡看到一則消息說是日本有一個僧人,因為嫉妒金閣寺的美,所以放火燒了這座寺廟,這個故事版本可能描述的不太對,但是這個故事一下子就在我腦海中有了深刻的印象,到底是一座多麼美的寺廟,還有這個和尚,又是一個怎樣的人呢?總之因為嫉妒金閣的美而燒掉了它聽起來是一件多麼驚世駭俗的事,而且作為和尚,他卻選擇了燒掉自己所信仰的神佛的廟宇,這到底是有苦衷,還是他故意為之呢?
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在聽說了這個故事之後,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寫了一本書《金閣寺》,在書中,他大膽的為這個故事賦予了更多文學色彩,為我們揭露了這個和尚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人格和怎樣美的金閣會導致人走向極端,走向毀滅呢?對於三島由紀夫這個作家,我們可以知道的是他和很多日本主流作家是一樣的,崇尚毀滅的美學,他們的文字讀來都很沮喪,甚至覺得主人公的內心有些許變態,但是三島的這本書,我讀起來雖然有點費勁,我還是很震撼,關於美,人性,生死,惡和善的探討,讓我嘆為觀止,一本很有深度的書。我只覺得自己看的很值得。
三島由紀夫是一個很複雜的人,他的人生比較傳奇,單看他的人生經歷,我覺得他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人,網上有關於他是否是軍國主義者的言論,他曾經組織了自己的私人武裝會,要弘揚日本武士道精神,他的死法也非常慘烈,切腹自盡,還讓他的成員砍下自己的頭,但是這個人砍了兩三次都沒有砍下,第四次換了個人才砍下,可見他在死前經受了很強烈的痛苦,單看他的經歷我不能將他的作品和他聯繫起來,所以說作家本人要和作家的作品分開看。
01
《金閣寺》這本書,是世界公認的長篇傑作,三島給那位燒掉寺廟的和尚起了一個名字,在書中他叫溝口,人物溝口是一個口吃的人,在我們看來非常不值得一提的缺陷,在他的眼裡,卻認為自己是殘缺的,他認為自己被世界排擠,無法接近美,無法獲得美。他甚至在戰爭來臨的時候還表現出對沒有空襲的傷感,他在期盼一種極端的暴力來摧毀世界,所以他認為戰敗不是解脫,只意味著時間的復活。不變的永遠東西融入日常,他覺得很無聊。沒有戰爭帶來的空襲之後,他的生活又變的很平靜。他幹過很多小小的惡的事情,他的內心小劇場非常多,他會在操場因為看到好看的小刀而去破壞別人的刀,對於日本的少年來說,擁有一把刀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
三島在書中為溝口安排了兩位朋友,開始的時候,是明朗活潑的少年鶴川一直陪伴著他,這個叫鶴川的少年象徵著光明,美好,他和溝口是完全不一樣的,當然,是在溝口的眼中,他認為鶴川是善良的,像純潔光明的天使一樣,但是後來鶴川死了之後,他才知道這個看似美好的少年也有普通的小煩惱,比如暗戀的女孩不喜歡他,比如家裡的一些小事。鶴川和柏木是兩個不一樣的少年,他們好像是溝口內心極端善與極端惡的兩個分身,而柏木象徵著陰暗、殘缺,殘缺導致他對其他健全的人有偏見, 所以鶴川的死也代表著溝口與明亮的世界唯一的聯繫斷了。
書中對於鶴川的死是這樣描述的,「鶴川死了,他只由生命最純粹的部分組成,缺少對死亡的防備,這麼說來,我應該會長壽,像受了詛咒一樣長壽。」溝口以為鶴川是車禍而死的,所以他覺得像死於事故這種純粹的死法,符合擁有純粹人生的鶴川。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剛開始的時候,溝口還是很嚮往光明的,但是鶴川的死將他與光明的唯一聯繫給切斷了,後來他認識了認為美景即地獄的柏木。溝口有被柏木帶壞的嫌疑。「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編按:語出:王陽明《傳習錄》)正因為此,柏木說了美景即地獄後,溝口就開始往惡靠攏。他會看到口吃的花,開的晚的花。自卑的人看到萬事萬物都是很敏感的。溝口對善惡很敏感,一點點善和惡都會被他放大,他能夠直視自己的內心,他要學習將惡與自己共存。但他所認為的殘缺只是口吃而已,這在我們看來並不是一個殘缺,而他卻將這個點無限放大。
02
在書裡,溝口的師父給他們講了一樁自古以來難解的公案,南泉斬貓,出自我國《碧巖錄》,講的是南泉山的高僧普願禪師,他的弟子在院裡發現一隻特別美麗的小貓,兩邊和尚都想要這隻小貓,僵持不下,他們就去找普願禪師,當時禪師舉起刀一刀將美麗的貓兒給砍死了,留下一句「大眾道得即救取貓兒,道不得即斬卻也。」最後趙州回來了得知此事,將草鞋脫下,頂在頭上,走出門去。南泉和尚看到後說今日若你在場,貓便得救了。
趙州的意思是本末倒置。貓有什麼罪,錯的事那些人對貓的占有之心和欲望。和尚把心中的欲望歸結於貓,南泉和尚認為自己斬去的是妄想的根源,專斷自我的迷失。這是斬貓。趙州是菩薩道,他有包容之心,他認為不應當斬貓,溝口的師父講到戰爭就如同僧人奪取貓,主人公當時並沒有聽懂老師為何在戰敗日講貓。他什麼也不懂,不理解南泉斬貓也為溝口日後燒毀金閣做下了鋪墊。
隨著故事的發展,溝口逐漸向惡靠攏,身為僧人,他在鹿苑寺門口踩在了一個懷孕的女人的肚子上,那女人躺在雪地裡,三島在描述溝口踩在女人肚子的那段近乎變態,溝口甚至踩在那柔軟的肚子上產生了一絲快感。溝口他做錯事也不敢承認,喜歡接近有缺陷的人,內心不正常,而柏木是一個內翻足,一個更變態的殘疾人士。他認為別人對自己的愛都是有條件的,從不以愛看向世界,沒有愛的能力,毀滅的眼界都是失望與痛苦,用自己的內翻足創造出愛是不存在的理論。
溝口為什麼喜歡柏木,第一個原因是他們倆都有他自身意義上的缺陷,第二個就是柏木不斷通過自我剖析,治癒了溝口對口吃的顧慮,人和人的交往之間,要有共情,要有同理心,柏木是理解溝口的,他們具有相同點,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相比於和鶴川的真善美交流,即使是惡,平等的惡也能夠使他們的關係拉進。
但是有時候溝口五十步笑百步,同柏木走在一起的他竟然有羞恥心,懷著跟世人一樣的世俗心情去看待柏木。柏木是一個對自己誠實,將內心的惡都放出來的人。
溝口和柏木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被他要求做一些小小的不道德的事情,或者是小小的褻瀆神靈或惡劣的事,但是這些小小的惡性的分量會越來越重,雖然會快活,但是永無止境。墮落的道路是毫無阻礙的。後來溝口和柏木聊天,南泉斬貓被柏木提起之後,他說美可以委身任何人,但是卻從來不屬於任何人。他的這段詭辯讓人知道他在瞎說卻無力反駁,南泉斬貓,毀滅美得以生,趙州接受美,卻要忍受美永遠不能屬於自己。受到柏木的影響,溝口心中對惡的理解越來越清晰。
03
他無限的愛金閣寺,但金閣寺又使他的惡無處藏匿,金閣寺是一個非常美的地方,他很嚮往,但是無法得到,就只能毀滅。這是我看完之後覺得溝口燒毀金閣寺的動機,當然他的心路歷程比這句話更複雜得多。「我們並不是突然撞上教命運的東西,我們像即將被處死刑的人, 看到平常路過的電線桿或者十字路口,都會誤以為是絞刑架,而且對這種幻覺感覺熟悉。」本身很普通的東西在他看來都是帶來毀滅和死亡的,這也是他殘缺人生中,他自己不美好的一些想法總會浮現的原因,正是因為自己的不完整,導致他缺乏安全感,對死亡有一種既期待又恐懼的感覺。金閣寺於他而言好像就是一個底線,每次在他想要做壞事的時候,金閣寺就會浮現在他的腦海裡。
「金閣總是出現在我和女人之間,我和人生之間。每當我試圖抓住,便立刻化為灰塵,希望也化作一片沙漠。」
其實金閣是溝口自己想像出來的真善美的化身,每次金閣浮現的時候,都是他內心的惡在與自己內心得善作鬥爭的時候,到金閣毀滅的那一天,那麼溝口心中的善將蕩然無存。金閣的美從另一方面來講,也是壓抑的。壓抑自己的天性和欲望。
命運的確定論吧,不管你再怎麼掙扎,一切都已經註定,只有時間的流逝在提醒著自己,做好迎接未來的準備。這是他的國家的命中注定的吧。
金閣在溝口的眼裡更是一個類似於執念的存在,其實他的家人包括他自己都是都想成為一個寺廟的住持的,但是在他的眼裡,永恆不變的金閣,它太美麗了,它占有了美,世界是變遷的,時間是不斷向前奔跑的,只有金閣是永恆的。溝口已經在金閣院子裡踩了風塵女子,又經歷了鶴川的死亡,他依然在詢問自己「即便如此,作惡依然是有可能的嗎?」作惡這樣的事情,嘗到一點甜頭,但沒有受到約束,那麼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在故事後期,溝口逐漸變得極端,他威脅自己的不怎麼善良的老師,他做出一系列不太好的事情,本來老師還有考慮讓他當住持,後來老師完全放棄了溝口,溝口做了一個決定,離開金閣,他向柏木湊了3000元,簽訂了不平等的還款條約之後就離開了鹿苑寺。在那個戰敗的時代,日本民眾在失敗者的情緒牽引下,美國的軍艦駛進日本海,國內經濟頹廢,人民生活窮困潦倒,在這個時候整個社會可能都如日本海一樣粗狂,始終飽含憤怒,是焦躁的。所以溝口認為日本海是所有不幸和陰暗的源泉,是他所有醜陋和力量的源泉,是因為他生在日本吧?他在控訴這個國家和他受到惡的影響吧。
人們是突然變兇殘的,比如在這個風和日麗的午後,坐在修剪整齊的草地上,無所事事望著透過樹葉漏在地上的陽光。殺意往往產生在這樣的一瞬間。就像很多人突然就覺得自己要崩潰了,雖然我們知道這個結果的產生只是在一瞬間,但是這個結果的形成過程已經很久了。這樣長久的發展才造成最後這一瞬間的結果的產生。
人類是脆弱的,人都有生老病死,卻有人妄想著自己可以長生,金閣看似擁有著不壞之身,但是金閣其實不堪一擊,溝口從金閣的身上看到了毀滅的氣息,後來歸來的溝口就在醞釀著燒毀金閣的計劃,有一位他父親故人的到訪還令溝口的心思產生了動搖,但是他堅定了自己,要去做一件大事的決心,最後關於溝口的心理活動和他要去燒毀金閣的字句真的讓人很震撼,不亞於《月亮與六便士》中毛姆描述看到主角的壁畫時的震驚。被燒毀後的金閣寺三島是這樣描述的「從這裡看不見金閣,只能看見翻滾的濃煙和沖向天空的火苗。樹木之間火星紛飛,金閣的上空如同撒了無數金沙一般。」美麗的金閣就這樣被毀滅了,而本來準備與金閣一同赴死的溝口,卻流俗的說了一句「我想,我要活下來。」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
純粹的美和純粹的惡是相通的,全書語言很美,探討的犯罪動機也為我們展示了那位和尚為什麼要燒掉金閣,絕不可能只是因為一句「我嫉妒金閣寺的美麗。」他必然是在戰敗的日本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待遇,以及對看似是寺廟,卻充滿了人性惡的地方的不齒。禪宗的思想在這本書裡出現了多次,認知和行為的探討,以及那種自卑的描寫,對萬物的感受,具體的物象所承載的精神,都讓我們佩服。金閣寺是美,欲望的象徵,被火燒掉的金閣寺,是美的虛無性的表現。將自己和世界割裂開來,是溝口也是那個日本和尚林養賢最想做的事情。但是當我們和整個世界割裂之後,人應該何去何從,這又是另一個思考維度的事情了。
書裡的很多景色描寫也很生動,最喜歡的兩句,覺得特別有意境。
「明明沒有風,卻感覺池中月碎成了幾千片。」
「半山腰滿是新葉,在夕陽的照射下,像是田野中央豎起了一片金色屏風。」
上圖:京都.金閣寺.舍利殿
【文章出處】
《資訊咖》
〈《金閣寺》極端的美和極端的惡,殘缺靈魂的自我救贖〉
(編按:部分文字及錯別字已修改更正)
2022-07-23
網址:
https://inf.news/zh-tw/culture/d8f03f250273baab23ff66d3ba5737b6.html
作者:不詳
- Jul 23 Sat 2022 20:03
▲《金閣寺》----極端的美和極端的惡,殘缺靈魂的自我救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