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jpg


六十餘年妄學詩,功夫深處獨心知。
夜來一笑寒燈下,始是金丹換骨時。

──陸游.夜吟.之二


題解

宋代詩人陸游,人稱陸放翁,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至老仍然創作不懈,但難免「詞句蹈襲,語意復出」。實際上創作一萬多首,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數量最多的詩人,經他自己刪除淘汰之後,仍有九千三百多首。〈示子遹〉是陸游在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為兒子陸遹寫的五言古詩,通過回顧自己的創作道路,總結自己寫詩最深切的體會,對兒輩進行教誨,「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為本詩名句。那時他已84歲,距離過世僅約一年多時間。

竹影.jpg


示子遹

我初學詩日,但欲工藻繪;
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
怪奇亦間出,如石漱湍瀨。
數仞李杜牆,常恨欠領會;
元白才倚門,溫李真自鄶。
正令筆扛鼎,亦未造三昧。
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作品出處】
《劍南詩稿》卷七十八
示子遹
原作者:陸游


筆墨紙硯.jpg


註釋翻譯

我初學詩日,但(只,僅)欲工(通「攻」,從事,學習)藻繪(修飾字句而作美麗的描繪)
譯文:
我年輕初學寫詩的時候,只知道追求詩句工整、修辭華美,總在表象字句上下工夫。


中年始少悟,漸若窺宏大。
譯文:
到了中年才有所領悟,逐漸窺探到詩歌王國宏大深邃的境界。


怪奇亦間(間或,斷斷續續)出,如石漱(沖刷)湍瀨(水淺流急處)
譯文:
陸續也能寫出一些怪筆奇句的詩來,有如被湍流沖刷的頑石,顯得生僻怪異。

◎前六句為第一段,作者回顧早年的創作只在雕飾華美的詞藻上下工夫,中年才開始有點醒悟,逐漸看到創作的廣闊天地。雖然如此,在中年的作品中「怪奇亦間出」,即江西詩派追求僻典、奇字、怪句、險韻的習氣尚未完全清除,在作品中有時還出現如「石漱湍瀨」這樣生僻怪奇的句子。這一段是作者對受到江西詩派影響的自己早年詩風的反省,說明雕飾詞藻和求險求怪都是錯誤的
編按:就文學史發展而言,南宋詩四大家尤楊范陸(陸游),為江西詩派的反動(反對)者。此處若譯為「到中年寫詩時,始所有悟,才逐漸窺察到宏大深邃的詩意境界,也就能寫出一些好詩來,有如被湍流沖洗的頑石,顯得奇特不俗。」文意為非。

數仞李杜牆,常恨欠領會;
譯文:
唐朝李白、杜甫的詩,是不可逾越的高峰,像數仞高牆擋在眼前,我常苦於自己領會不深,可望而不可及。。


元白才倚門,溫李真自鄶(《左傳.襄公二十九年》記載「自鄶以下無譏焉。」指吳國的季札曾到魯國觀賞樂舞,魯國為他演奏了雅、頌及各諸侯國的歌詩、樂曲,季札都一一評論,但從鄶國(編按:周朝時小國)以下就不再評論了。後用「自鄶以下」、「自鄶無譏」比喻不足掛齒、不屑一談的事物
譯文:
後來的元稹、白居易的詩,只能算到達了高牆的門邊倚靠,至於溫庭筠、李商隱的詩,那更是不必提了。


正令(即使,縱使)筆扛鼎(比喻筆力雄勁),亦未造(達到)三昧(本為佛家語,指修行境界,後引申為奧妙、竅門、要訣)
譯文:
即使是他們的扛鼎之作,也未必能真正領會詩中三昧的境界。

◎中間六句是第二段,作者高度評價李白、杜甫的成就,以「數仞牆」來比喻李、杜高巍的藝術宮殿,取《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來形容李、杜詩作的造詣難以企及。像元稹、白居易這樣著名的詩人只不過剛剛靠近大門口,至於溫庭筠、李商隱以下就不值得一提了。他認為如果離開李、杜的創作傳統,即令有扛鼎的筆力,也得不到詩的真諦。陸游標榜李、杜,實際上是標榜古典詩歌的傳統。
編按:就文學史發展而言,此處若譯為「我恨自己領會不深,渴望而不可及。理解元稹和白居易的詩,也只能說到達了高牆的門邊,至於溫庭筠、李商隱的詩,就不值得一提了,即使是他們的扛鼎之作,也未必能真正領會其詩中三昧。」文意為非。

詩為六藝(六種技能: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後世或以「詩」代「樂」)。一,豈用表示目的,相當於「為了」、「為的是」)資狡獪兒戲,遊戲)
譯文:
詩是六藝之一,哪能僅僅當作筆墨遊戲呢?


汝果欲學詩,工夫(致力用功的程度、精力、時間)在詩外。
譯文:
所以,你如果真要學習寫詩,不僅是追求字詞句式,還要有更深的學問,這真正作詩的工夫,還在於詩外的歷練。

◎末四句是第三段,他用二十個字概括了一生最深切的體會。「詩為六藝一,豈用資狡獪?」這兩句意思說詩本是六經之一,詩歌創作是關係社會教化的嚴肅而重要的事業,哪能視同遊戲呢?那麼怎樣才能創作出好詩呢?結尾兩句說:「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工夫在詩外」是全詩的中心思想,也是陸游積數十年創作經驗而得出的一種精到的觀點,它指的是詩人的生活閱歷和各種涵養對創作的決定關係。他於六十三歲時寫的〈感興〉一詩可以作為對「工夫在詩外」的闡釋,在這首詩裡,他總結自己和古人的創作實踐,說明要寫出好詩,除了「飽以五車讀」,還要「勞以萬里行」,要「險艱外備嘗,忿鬱中不平,山河與風俗,雜錯而交並,邦家志忠孝,人鬼參幽明」 。必須在現實生活中觀察、體驗,才能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題材和素材,才能有真實深切的實際感覺。不在這些方面下工夫,不具備上述主觀和客觀條件,一味地在形式技巧上下力氣,那隻不過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寫不成好詩的。

【文章出處】
《品詩文》
《示子遹.宋.陸游》原文與賞析
2019-05-09
網址:

https://www.pinshiwen.com/gsdq/lunshi/2019050927246.html
作者:不詳

藝.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