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jpg


題解

這段小故事,出自《雜寶藏經》卷四。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財施是布施錢財,以物質救人急難;法施是布施佛法的智慧,使人離苦得樂;無畏施給予人精神安慰,使其遠離怖畏。

故事中的女子二次布施,因存心不同,以致上座和尚對待她也就不同。女子身為乞丐時,以一念真誠之心去布施,因此福德無量;成為王后之後,以驕傲炫耀之心布施,或因貪婪妄求更大福報,因而沒有福德。

佛法認為,布施不在於珍寶數量,不在於財富多少,也不在於地位顯示,關鍵在於能一念至誠,無摻雜其他非分企圖。而將自己多餘的拿出一些布施出去,還是將對自己唯一的或最重要的奉獻出去,兩者也有所不同。能一心布施不求回報的人,才是更有福報。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擬訂。


佛.jpg


《雜寶藏經》卷四 貧女施財

昔晝闇山中,多諸賢聖隱居眾僧,諸方國土,聞彼山名,供養者眾。有一長者,將諸眷屬,往送供養。有一貧窮乞索女人,作是念言:「今諸長者,送供詣山,必欲作會,我當往乞。」便向山中。
譯文:
過去,有一座山名叫「晝闇(暗)山」,山中有眾多賢聖僧眾在此隱居修道,各方聽聞,
很多人都爭相前來供養植福。一日,諸方耆德長者浩浩蕩蕩攜供詣,綿延的隊伍讓路旁以乞食為生的貧女驚嘆、稱羨不已。女乞丐看到諸長者上山供養,心想:「必定是山中有法會,我應當去乞求。」

既到山已,見向長者,設種種饌,供養眾僧,私自思惟:「彼人先世修福,今日富貴,今復重作功德將勝;我先世不作,今世貧苦,今若不作,未來轉劇。」思惟此已,啼哭不樂。
譯文:
當她上山之後,看到長者們用種種食物供養僧人時,心裏又想:「那些富豪前生修福,今生富貴;今生又修福作功德,將來必然福報更大。而我前生未修福,今生貧苦低賤;今生如又不再修福,來生豈不更加貧苦低賤?但是如今要布施,哪來的錢財呢?」想到這裏,不覺傷心流淚不已。

又自念言:「我曾糞中,拾得兩錢,恒常寶惜,以俟乞索不如意時,當貿飲食用自存活。今當持以布施眾僧,分一二日不得飲食,終不能死。」伺僧食訖,捉此兩錢即便布施。
譯文:
這位女乞丐心裡又想:「我曾在糞便堆中意外撿到兩毛錢,平常小心翼翼很珍惜這兩毛錢,所以將它保存著,準備在乞討不到挨餓受凍時使用。」於是她想:「現在何不用這錢來布施供養呢?就是一二天沒飯吃,也不至於餓死,這是心甘情願的啊!」女乞丐心意已決,因此在僧人應供結束的時候,她就把握因緣,恭敬趨前供養自己僅有的兩枚錢幣。這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錢,卻是女乞丐所擁有的全部。

彼山僧法,人有施者,維那僧前立為咒願。當於爾時,上座不聽維那咒願,自為咒願。諸下坐等,深生慊心,而作此念:「得彼乞女兩枚小錢,上座自輕,為其咒願,如常見錢,何以不爾?」
譯文:
晝暗山中,當信眾布施後,通常由維那僧於信眾前祝願。然而女乞丐獻上兩毛破舊錢幣時,上座高僧示意維那僧,自己將親自為這名施主祝願。其餘未得道的下座僧,不禁猜疑:
平常富貴人家布施重金稀珍,也由維那僧祝願,而這位女乞丐才供養區區兩毛錢,為什麼上座親自為她祝願?真是太奇怪了!

上座尋時,留半分食,與此女人。諸人見上座多與,人人多與。此女時得重擔飲食,極大歡喜:「我適布施,今以得報。」即擔飲食還出山去,到一樹下,眠臥止息。
譯文:
祝願事畢,上座高僧特地留下一半缽飯,分給瑟縮襤褸的女乞丐,
留她一起用齋。大眾見上座高僧禮遇這位女乞丐,也競相仿效,將自己的飲食隨喜分給她。女乞丐一下子獲得許多上等飲食,歡喜不已,認為方才的布施功德,立刻感召如此福報,就心懷感恩與無比信心,擔著飲食離開晝暗山,走到外頭的樹蔭下躺著休息,心滿意足地進入了夢鄉。也因為她布施福德的感召,致有層層黃色祥雲,覆其身上。

會值王大夫人亡來七日,王遣使者,按行國界,誰有福德?應為夫人。相師占言此黃雲蓋下,必有賢人,即共相將,至彼樹下,見彼女人,顏色潤澤,有福德相,樹為曲蔭,光影不移。
譯文:
此時,
正是王后去世後的第七天,國王派人查訪,想找一最有福德女子,來補王后之位。當時,當大臣和相師們奉命為國王尋訪合適的王后人選,大臣和相師一行人,行經此地,遙見樹下黃色祥雲覆占相師認為必有賢人,遂帶領眾人來此樹下,樹蔭謐靜、光影分寸不移,正守護樹下一名容貌潤澤,福德相好的女丐

相師言:「此女人福德,堪為夫人。」即以香湯沐浴,與夫人衣服,不大不小與身相稱,千乘萬騎,左右導從,將來至宮。
譯文:
占相師立即對眾使者宣布:「這名女子福德具足,堪為王后!」一覺醒來的貧女,在眾侍女簇擁下,香湯沐浴、華服披身,
竟都合身在千乘萬騎前導下,送她來到王宮。

王見歡喜,心生敬重,如是數時,私自念言:「我所以得是富福緣,以施錢故。今彼眾僧,便為於我有大重恩。」即白王言:「我先斯賤,王見拔擢,得為人次,聽我報彼眾僧之恩。」王言:「隨意。」
譯文:
女子入宮後,深受國王敬重喜愛。之後,新王后反覆思惟:「我能有今日
這麼大的福報,來自於發心布施僧眾兩毛錢幣的緣故。晝暗山中的那些僧人,實在是我的恩人,我應當要報答他們。」於是稟報國王:「臣妾原本身分微賤,是國王您的提拔厚愛讓我成為王后,才有今天尊榮地位,希望您應允我報答晝暗山賢聖僧眾的恩德。」國王欣然答應。

夫人即時,車載飲食及以珍寶,往到彼山施僧食訖,以寶布施。上座不起,遣維那咒願,不自咒願。
譯文:
於是,王后帶領大眾車隊,滿載飲食珍寶,
到山上布施僧眾可是,次依例祝願時,上座高僧僅默然而聽,沒有任何表示,改指派維那師為他祝願,自己卻不祝願

王夫人言:「我昔兩錢,為我咒願;今車載珍寶,不為我咒願?」諸年少比丘,皆慊上坐,先貧女人,以兩錢布施,為其?願,今王夫人,車載珍寶,不為?願,為老耄耶?
譯文:
王后心裡也想:「從前我貧窮的時候,只布施兩毛錢,上座就親自為我祝願,為什麼現在我載了這麼多奇珍異寶來,反而不為我祝願呢?」而其他年輕的僧人也紛紛驚怪:實在太奇怪了!先前布施兩枚錢幣的貧女,受上座高僧親自祝願;這次王后親載稀世珍寶供養,竟似不見不聞!

爾時上座,即為王夫人,演說正法語言:「夫人!心念慊我:『先以兩錢施時,為我咒願,今車載珍寶,不為咒願。』我佛法中,不貴珍寶,唯貴善心。夫人!先施兩錢之時,善心極勝,後施珍寶,吾我貢高,是以我今不與咒願。年少道人!亦莫慊我,汝當深解出家之心。」
譯文:
這時,上座高僧告訴王后開示佛法說:「王后,佛法注重的不是珍寶的多寡,而是一念真誠善心的有無。王后您以往雖只布施兩錢,物質雖少,卻是一片赤誠,心念純善殊勝;今日布施珍寶份量雖多,卻存傲慢之心,因此我不親自為您祝願。」上座高僧正色地為皇后如此開示後,又繼續轉對年輕僧眾說:「大眾當深深體察自己出家的這一念心才是!」

諸年少道人,各自慚愧,皆得須陀洹道。王夫人聽法,慚愧歡喜,亦得須陀洹道。聽法已訖,作禮而去。
譯文:
在場
年輕的比丘們,個個聽聞了上座的開示皆發慚愧懺悔之心,全部證得初果。而王后聽了上座高僧開示,一方面感到慚愧,一方面也因此明白布施的真義法喜充滿,亦證得初果,聽完開示,行禮而去。

【文章出處】

《雜寶藏經》卷四 
貧女施財

布施.jpeg

布施.jpe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