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jpg


題解

本曲選自《全元散曲》。〈折桂令〉是曲牌名,〈九日〉是題目,為作者暮年抒發鄉愁之作。

這首小令,寫詩人九月九日重陽郊遊時,觸景生情,抒發了作者暮年的愁懷。先由重陽登高宴集寫起,引發倦客思家之意;再藉美人勸酒與自傷衰老,隱約透露出懷鄉之情;最後寓情於景,收結全曲。本曲語言清麗,對仗工整,巧妙化用詩詞,具典雅之美。


張可久.jpg
上圖:張可久


(雙調)折桂令.九日

對青山強整烏紗。
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風白髮。
蝶愁來明日黃花。
回首天涯。
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文章出處】
《全元散曲》
雙調〈折桂令.九日〉
原作者:張可久


夕陽.jpg


章句翻譯

對青山強整烏紗(古代的官帽)
譯文:
面對青山,勉強整理著烏紗帽。

◎在當下的現實中,心情疲憊,欲辭官歸隱。「青山」是歸隱的場域,而「強整」是下文「倦」字的伏筆,也表現隨俗登高,虛應故事的無奈,並寫出厭倦官場、滿懷憤懣,卻又徘徊於仕途與歸隱間的矛盾。
◎對青山強整烏紗,暗用孟嘉龍山落帽典故,表露厭倦官場的無奈。晉孟嘉於重陽節在龍山參加宴會,風吹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為意想到「青山隱居心自遠」,益發覺得頭上烏紗帽留之難堪,表現了對官場的厭倦。
◎本句亦可視為化用杜甫「羞將短髮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之句,自然而不著痕跡。


(南歸)雁橫(橫排飛行)秋,倦客思家。
譯文:
看到南歸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橫排飛行,讓對羈旅生活感到厭倦的我想念起家鄉。

◎「對青山強整烏紗」是曲筆,「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則直抒胸臆,直筆明示欲歸隱的心態。
◎「歸」、「思」為全曲的文眼,目睹耳聽「歸雁」,有羈旅思歸之意,可與蔣捷〈虞美人〉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相發明。
◎「橫」字寫出一行大雁的孤寂,並將秋日天空的畫面予以定格。
◎「倦」字表現年近七十的作者,心境之疲累與沉重。
◎前三句是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達出困倦遊子對家的思念。張可久的一生是在時隱時仕、輾轉下僚中度過的。此時,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厭倦官場的傾軋,望著南歸的大雁,內心感到無限惆悵。
問題:

本曲前三句如何表達意欲歸隱的心態?
答:
「青山」是歸隱的場域,而「強整」是下文「倦」字的伏筆,也表現隨俗登高、虛應故事的無奈,並寫出厭倦官場、滿懷憤懣,卻又徘徊於仕途與歸隱間的矛盾。「對青山強整烏紗」是曲筆,「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則直抒胸臆,直筆明示欲歸的心態。


翠袖(女子翠綠色的衣袖,此指美女)殷勤,金杯錯落(交錯紛雜),玉手琵琶。
譯文:
在宴席上,有翠袖佳人殷勤招待,金杯交錯互相敬酒,美人的玉手彈奏著琵琶。

◎回憶過往的時空,有為官的場景,當時是歡樂的。
◎以繁華熱鬧之宴客場景切斷思鄉情緒,有兩重意義:一是透過「翠袖」、「金杯」等物件,回憶為官時的歡樂場景,然此種燈紅酒綠生活已是過往,無可留戀;二言登高宴飲,縱有美人勸酒、杯觥交錯、音樂助興,卻與之前的「強整烏紗」、「倦客思家」與之後的「西風白髮」、「愁蝶黃花」、「斜陽寒鴉」形成強烈對比,所謂「景愈麗而情愈苦」。
◎將飲宴的酣暢歡樂濃縮成簡單的三個意象─「翠袖殷勤」指美女勸酒;「金杯錯落」指賓主歡宴;「玉手琵琶」指音樂動聽。
◎「翠、金、玉」為明麗之色,「袖、杯、手」皆輕巧之物,兩者交乘,透顯秀雅,使應該繁華喧囂的宴客場景有所收束。

◎「翠袖殷勤」化用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之句,寫出場景的繁華熱鬧;「玉手琵琶」則讓人聯想到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寫琵琶女彈奏的場面。但這燈紅酒綠的生活已是過往,無可留戀,縱有短暫歡樂,也不堪回首。
◎另一說法是美人勸酒、杯觥交錯、音樂助興,與之前的「強整烏紗」、「倦客思家」形成強烈對比,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手法,更見張可久此時的孤寂心境。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三句,詩人由寫眼前景轉為對昔日生活的回憶,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詩人追憶往昔歡樂生活時濃縮而成的意象。這裡化用了宋代晏幾道〈鷓鴣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寫盡了宴客場景的繁華熱鬧。昔日官場生活是多麼的熱鬧,這裡用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之法,更見詩人此時的孤寂心境。
問題:

「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寫繁華熱鬧之宴客場景,切斷思鄉情緒,其意義何在?
答:
此三句乃回憶為官時的歡樂場景,切斷思鄉情緒,有兩重意義:

1.言美女殷勤服侍,弦聲熱鬧,此種燈紅酒綠的生活已是過往,縱有短暫歡樂,也無可留戀。
2.言登高宴飲,縱有美人勸酒、杯觥交錯、音樂助興,卻與之前的「強整烏紗」、「倦客思家」與之後的「西風白髮」、「愁蝶黃花」、「斜陽寒鴉」形成強烈對比,正所謂「景愈麗而情愈苦」。


人老去西風白髮。
譯文:
如今人已老去,西風吹拂著滿頭白髮。

◎面對當下的現實,意欲歸隱,心情頹然。
◎「西風」與「白髮」皆有蕭瑟枯敗之意,令作者驚覺己身的衰老。

◎這是詩人有感於今非昔比的境況而發出的深沉感慨:西風吹著滿頭白髮,突然省悟到,人終有衰老之時。

蝶愁來明日(重陽節後)黃花(菊花)
譯文:
面對重陽節後日漸凋謝的菊花,蝴蝶飛來也會憂愁。

◎明日黃花,指重陽節後的黃花,後用以比喻過時的事物,在此隱含有不遇之意。「黃花」則扣緊題旨「九日」(重陽)。
◎「蝶愁」映襯「倦客」、「人老」,洋溢深沉感慨。
◎當蝶愁花謝、人愁衰老,自己已是衰朽殘年,「強整烏紗」至此不得不「辭卻官場」,遂顯得思家之情更為濃烈。
◎人終有衰老之時,花亦有凋敗之日,面對已凋謝的黃花,連蜂蝶都要發愁,何況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遊子不要留戀他鄉。面對過時凋謝的黃花,蜂蝶都要發愁,物猶如此,人又情何以堪?「明日黃花」也象徵不可追尋的過去事物。
◎「青山」、「歸雁」是景,「強整烏紗」、「蝶愁黃花」含情,情景交融。

◎化用鄭谷〈十日菊〉:「節去蜂愁蝶不知,曉庭還繞折殘枝」之意。詩題「十日」意指九月十日,即重陽節次日,曉庭中蜂蝶圍繞殘枝,說明菊花已不復存在。
◎化用蘇軾「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九日次韻王鞏)、「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之句,句中「明日」亦指重陽節後,「明日黃花」則比喻過時的事物。這是張可久有感於境況今非昔比而發出的深沉感慨,由於加上「西風白髮」這一意象,情意更深。


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譯文:
回頭遠望天涯盡處。只見天邊一抹斜陽,點綴著幾隻寒鴉。

◎回憶昔日為官場景,備覺淒涼。
◎再次回首為官生活,此時一片迷茫悵惘,與過去「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的感覺有所不同。此時的感受既真切且久遠,當時的感覺則是虛渺與短暫。
◎「回首天涯」彷彿是回顧一生,斜陽已殘,鴉聲淒寒,道盡作者的無力與無成,也反映出漂泊無依的情懷。
◎「天涯」是面,「一抹」是線,與「點」字構成由大到小的圖像變化。
◎曲末「寒鴉」的「鴉」呼應「歸雁」,「寒」綰合「秋」與「西風」,意象統一,瀰漫孤寂淒涼之情。

◎化用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是景語,也是情語;既是實景,又是他大半輩子人生路途的寫照,遲暮思歸之情畢現。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化用秦觀〈滿庭芳〉的詞句:「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詩人在此以景結情,寫出眼前的淒涼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見一抹斜陽,幾隻遠飛的寒鴉。這是景語,又是情語;既是實景,又是作者大半生的寫照。蒼涼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詩人漂泊無依的情懷,倦客之心、思鄉之情溢於筆端。
問題:
作者在本曲末尾如何借景抒情,使意味更加深一層?
答:
本曲最後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乃寓情於景。作者回顧一生道路,看著眼前風吹白髮,正如同那殘陽西下,幾隻悲鳴的寒鴉,在遠處無力地飛著,暮色蒼茫中,更增思鄉之情。


河流.jpg


綜合賞析

綜觀全曲,以「歸」、「思」為全篇主軸。詩人由眼前實景寫起,觸景生情,憶往昔歡樂事,更添今日思鄉之愁,最後,以景結情,回顧漫漫天涯路,抒遲暮思歸之情。語言清麗,對仗工整,特別是巧妙地引前人詩詞入曲,清雅自然,具有典雅蘊藉之美,堪稱元散曲中的精品。

問題:

張可久是元代散曲中「清麗派」的代表作家,請以本曲說明此特色。
答:
1.就形式而言,張可久的小令脫離散曲原有的白描特色而入於雅正,注重形式美,如本曲用字遣詞鍊句的精心功深,對偶巧適,藉意象的營造拓展情感的空間幅度,以典雅替代俚俗,此外,化用詩詞典故巧妙入曲,更增添雋永之情,整首曲子頗有宋詞清麗婉約的風味。

2.就情思的表達而言,比起詩、詞,元曲顯得直露酣暢、豪放樸質,但本曲的情感表達含蓄蘊藉,如以「強整烏紗」透顯對官場的厭倦,此為張可久的散曲風格。


落日.jpg

【資料出處】
《高中國文教學備課用書(6)》(翰林出版)
〈曲選〉
(編按:文字略有調整)
主編:宋裕、蕭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樵客 的頭像
    樵客

    如是我聞:樵客老師的國文教學網站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