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台南府城隍廟.「爾來了」(你來了)匾
題解
〈考城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筆記小說,也是《聊齋志異》的首篇。故事講述了作者姊夫宋燾在去世後由神差邀請,考上河南地方陰間城隍。但是宋燾以孝敬年邁母親為由,懇求在母親百年之後再赴任。他的孝心情感動了眾神,准許他還魂為母親盡孝。
本篇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代對孝道的重視,做為《聊齋誌異》通篇首文,作者在文中藉著書生之手(「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寫出了作者的善惡觀,也通過書生之間互贈的詩句(「有花有酒春常在,無月無燈夜自明。」),展現了自己的胸襟。同時,通過故事巧妙的安排,古人認為神鬼不會被欺騙,書生可以通過鬼神的考試卻無法通過科舉考試,諷刺了當時科舉制度陋規下的遺珠之憾。
上圖:台南縣城隍廟
上圖:台南縣城隍廟.主考官匾
考城隍
予姊夫之祖,宋公諱燾,邑廩生。一日病臥,見吏持牒牽白顛馬來,云:「請赴試。」公言:「文宗未臨,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疾乘馬從去,路甚生疏。
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入府廨,宮室壯麗,上坐十餘官,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繆可識。簷下設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几上各有筆札,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
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公方悟,頓首泣曰:「辱膺寵命,何敢多辭。但老母七旬,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上一帝王像者,即令稽母壽籍。有長鬚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謂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復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二公稽首並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月無燈夜自明」之句。
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里,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於是日死矣。後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歿。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內,忽見公鏤膺朱幩,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訊鄉中,則已歿矣。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後無存,此其略耳。
【作品出處】
《聊齋志異》
〈考城隍〉
原作者:蒲松齡
註釋翻譯
(一)
予(我)姊夫之祖,宋公諱(表示避稱尊長名字的用語)燾,邑(縣)廩生(生員,俗稱秀才)。一日病臥,見吏持牒(公文)牽白顛馬來,云:「請赴試。」
譯文:
我姐夫的祖父宋先生,名燾,原是本城的一位秀才。有一天,他生病躺在床上,忽然,看到一名官府的公差,手裏拿著一張通知單,牽著一匹額上長著白毛的馬走過來。對他說:「請你去參加考試!」
◎宋燾公亡後赴考城隍,表現了陰陽之間的考驗。我們在宋燾公的「燾」字上也發現作者的許多巧思。「燾」字通「幬」,幬是「覆蓋」覆蓋的意思。「幬」字是「巾」字與「壽」字所組成,壽是在人世間的生命,以「巾」覆蓋在生命盡頭,那覆蓋後的的真相是什麼?那就是對一生的道德評價後走的路。
公言:「文宗(清代學政的別稱)未臨,何遽(突然)得考?」吏不言,但(只)敦促之。
譯文:
宋先生說:「主考的學台老爺沒有到,怎突然要考試呢?」差役並不回答,只是不斷地催促他。
公力疾乘馬從去,路甚生疏。
譯文:
宋先生只好勉強騎上馬,跟著他去,走的那條路他覺得很陌生。
上圖:國定古蹟.台南祀典武廟.關聖帝君
(二)
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時(頃刻),入府廨(官署),宮室壯麗,上坐十餘官,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繆(關公死後諡為壯繆侯)可識。
譯文:
不久,到了一座城,這地方富麗堂皇,如同帝王居住的京城一樣。不久,他們進到一座衙門。衙門建築宏偉華麗,堂上坐著十多位官員,都不知道是些什麽人,其中只有關帝是認識的。
簷下設几(小桌)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肩並肩),几上各有筆札(紙筆),俄(俄而,不久)題紙飛下,視之,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
譯文:
衙門的殿廊下擺著桌、凳各兩套。已經有一位秀才坐在那裡了,宋先生與他肩並肩坐下。每張桌子上都有筆和紙。不久,送下題目的卷紙來,上面寫著八個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他們倆把文章做好後便呈送上去。
◎這個道德評價,用紙筆測驗「一人二人,有心無心」題目考宋燾公的道德觀。
公(宋燾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
譯文:
宋先生的文章中有句話,說:「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雖然是做了好事,但不應給他獎勵;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壞事,雖然做了壞事,也可以不處罰他。」每位官員在傳閱中都不斷地稱讚。
◎宋燾公認為「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所以善行必須是「無心為善」,發自內心沒有任何外在代價的。
上圖:台灣嘉義城隍廟.城隍神像
(三)
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音ㄔㄥˋ,適合)其職。」
譯文:
他們把宋先生喚到堂上,對他說:「河南地方,缺少一位城隍,你很適合擔任這個職務。」
◎這個道德評價也考驗宋燾公的行為,所以主考官對宋燾公說:「河南現在缺一位城隍,你可以立即就任。」宋燾公並未因此而欣喜,他立刻想到他年邁的母親。因為他的「仁孝」是「無心為善」發自內心沒有任何外在代價的。縱然在外在代價前他仍然展現他「仁孝」之心,並非「有心為善」以求回報,言行一致的的表現就是他這生真實的道德水準。
公方悟,頓首(叩頭)泣曰:「辱膺(承擔,接受)寵命,何敢多辭。但(是)老母七旬(十年),奉養無人,請得終其天年,惟聽錄用。」
譯文:
宋先生一聽,忽然明白自己已經死了,連忙跪下去,一邊叩頭一邊哭著說:「我能獲得這麼榮耀的使命,怎麽敢推辭呢?但是我七十多歲的老母親,身邊無人奉養。請你們允許在她逝世之後,我再聽由你們任用。」
上一帝王像者,即令稽(考查)母壽籍。有長鬚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算,壽命)九年。」
譯文:
堂上一位好像是帝王樣子的人,立刻要求查看他母親的壽祿。有一位留著鬍子的官吏,捧著記載陽世人壽祿的冊子看了一遍,說道:「她還有陽壽九年。」
共躊躇(猶豫不決)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本指代理官職,掌其印信。因印信刻以篆文,故名),九年瓜代(本指瓜熟時赴戍,到來年瓜熟時派人接替。後世就把任期已滿換人接替,稱為瓜代),可也。」
譯文:
官員們聽到以後正在猶豫不決,想不出辦法時,關帝說:「沒有什麽關係,讓張先生先代理九年,到了期限,他再去。」
乃(於是)謂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復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
譯文:
於是,堂上人對宋先生說:「本應該讓你立即到任的,由於你仁慈孝順的心,給你九年的假期,到了期限再請你去。」說完,又對那位秀才勉勵了幾句。
二公稽首(叩頭。稽,音ㄑㄧˇ)並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月無燈夜自明」之句。
譯文:
二位先生叩頭後走下殿來,秀才拉著宋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並自我介紹說:「我是長山地方人,姓張。」還將自己做的詩贈給宋先生留作紀念。可是,宋先生把整首詩忘記了,只記得中間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月無燈夜自明」兩句。
◎人生在世時有各種外在的東西,所以「有花有酒春常在。」死後萬般帶不走,面對考驗時,只有憑藉這種道德修養,才可以在無任何外在事物的環境下「無燭無燈夜自明」。
上圖:國定古蹟.台南祀典武廟.關聖帝君
(四)
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里,豁若夢寤(醒)。時卒(死亡)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
譯文:
宋先生騎上馬告辭而去,當他回到村裡時,就好像是從夢中醒過來一樣。可是這時,他已經死去三天了。宋先生的母親聽到棺材裏有吟呻聲,便趕快把他從裏面扶出來。過了將近半天,宋先生才能說出話來。
問之長山,果有張生於是日死矣。
譯文:
他打聽長山那個地方,果然有姓張的人,已經在那天去世了。
後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歿。
譯文:
自此以後的第九年,宋先生的母親果然死了。喪事發送完畢之後,宋先生洗完了澡,走進屋子裡也死了。
其岳家居城中西門內,忽見公鏤膺朱幩(形容馬飾華美。鏤膺,馬胸部鏤金飾帶。朱幩(音ㄈㄣˊ),紅色轡飾),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
譯文:
宋先生的丈人家住在城中西門內,忽然,看到宋先生一身新官服,身後跟隨著許多車馬人員來到了他的大堂前,拜了一拜岳父就走了。
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訊鄉中,則已歿矣。
譯文:
丈人家裡人都非常驚奇,不知宋先生已經成神,做了城隍。他們急忙跑到宋先生家裏去打聽消息,原來,宋先生已經死了。
公有自記小傳,惜亂後無存,此其略耳。
譯文:
宋公有自己寫的自傳,可惜後來混亂中沒有保留下來,這只是一個故事的大略情節。
◎人生在世時有各種外在的東西,所以那「考城隍」考什麼?不就是考人生、考這一生真實的道德修養,並且告訴世人「陽間過陰間一人非二人;有心修無心善行終有報」。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考城隍」為何是「聊齋志異」的首篇了,因為無論任何生命都是「善惡有報」所以必須修養道德為重。
【說明出處】
《大紀元文化網》
〈「考城隍」考什麼?〉
2007-11-26
網址:
https://www.epochtimes.com/b5/7/11/20/n1906938.htm
作者:不詳
上圖:國定古蹟.台南祀典武廟.關聖帝君
- Jan 21 Mon 2019 13:24
▲陰間的科舉考試----蒲松齡《聊齋志異》:考城隍(原文+翻譯解析)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