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jpg
題解

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以養士聞名,太史公司馬遷稱他「翩翩濁世之佳公子」,又說他「未睹大體」,還用俗語批評他「利令智昏」。在戰國四公子中,屬於毀譽參半的一人,但細看平原君雖然缺點固然不少,相比於其他公子,平原君的貴族優越意識較為明顯,表現也常欠缺知人之明,但平原君部分言行卻也有過人不俗之處,比如他不出賣朋友、知過能改、能散盡家財共赴國難,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政治世家人物。太史公在《史記》中為平原君、虞卿合立一傳〈平原君虞卿列傳〉,為四公子中僅見,其事蹟同時散見於《戰國策》之〈魯仲連義不帝秦〉,與《史記》之〈趙世家〉、〈魏公子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范睢蔡澤列傳〉、〈孟嘗君列傳〉〈春申君列傳〉、〈魯仲連鄒陽列傳〉,由於內容分散,加上時間先後次序不一,欲拼湊出其人格的完整性格並不容易。以下編者匯集各篇資料,以白話文重新改寫還原平原君其人。

延伸閱讀:
戰國四公子中的「真公子」----史記:(信陵君)魏公子列傳(全文翻譯)

平原君.jpg

「利令智昏、毀譽參半」的貴公子──戰國四公子之平原君趙勝

(一)王室身世

平原君,姓趙,名勝。(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平原君與戰國四公子的信陵君有姻親關係(編按:親屬關係互稱妻舅與姐夫),魏公子無忌(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則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之弟。(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

平原君曾任趙惠文王(編按:親屬關係互稱兄弟)和之後繼者趙孝成王(編按:親屬關係互稱叔姪,此趙孝成王初即位即《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趙太后新用事」之際)的相,曾三次離開相位,又三次官復原職,封地在東武城。(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二)養士四公子

平原君趙勝,在趙國諸多公子中最為賢德有才,好客養士,門下的賓客約有幾千人。當時,齊國有孟嘗君田文,趙國有平原君趙勝,魏國有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有春申君黃歇,他們為了壯大自身勢力,都好客養士,以使自己招納更多的人才。(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三)重美色勝於重賢士

平原君家旁邊民宅中有個跛腳的人,總一瘸一拐出外打水。平原君有個美麗的愛妾住在樓上,她從樓上往下看見跛子打水的樣子,就大聲嘻笑起來(編按:平原君第一個過失,是沒有教導好自己的愛妾。)。第二天,這位跛腳的人找上平原君的家門,說:「我聽說您喜愛賢士,賢士之所以不遠千里投奔於您,就是因為您看重賢士而卑視女色!我不幸身成殘廢,可是您的姬妾卻在高樓之上公然恥笑我,我希望得到恥笑我的那個人的頭。」平原君笑著說:「好吧。」等跛子離開後,平原君又笑說:「這小子,竟然因為一笑的緣故就要殺我的愛妾,不也太過分了嗎?」終究沒殺他的美妾。(編按:平原君第二個過失,是面對合理的勸諫心存敷衍,大傷士人之心。)

過了一年多,賓客及門下供事的食客,陸陸續續地離開了一半多。平原君對此不解,說:「我趙勝對待各位先生,不曾敢有失禮的地方,可是離開我的人為什麼這麼多呢?」一個門客走上前去回答說:「因為您不殺恥笑那跛者的美妾,大家認為您喜好美色而輕視賢士,所以賢士就紛紛離去了。」於是平原君就命人砍下那恥笑跛者愛妾的頭,親自登門獻給跛子,並藉此機會向他道歉。此後,原來離去的賓客才又陸續地回來了。(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四)重出身勝於重賢士

信陵君公子無忌聽說趙國有兩個有才有德而沒從政的人,一個是毛公,藏身於賭徒中,一個是薛公,藏身在酒店裡,公子無忌很想見見這兩個人,可是這兩個人躲了起來,不肯見公子。公子打聽到他們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這兩個交往,彼此都以相識為樂事,很是高興。平原君知道了這個情況,就對他的夫人說:「當初我聽說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個舉世無雙的大賢人,如今我聽說他竟然胡來,跟那幫賭徒、酒店伙計交往,公子只是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編按:平原君瞧不起下層階級者,顯示他有出身貴族的優越感。)平原君的夫人(編按:孟嘗君之姊)把這些話告訴了公子。

公子聽後,就向夫人告辭,準備離開這裡,說:「以前我聽說平原君賢德,所以背棄魏王而救趙國,滿足了平原君的請求。現在才知道平原君與人交往,只是顯示富貴的豪放舉動罷了,他不是真的訪求賢士人才啊!我從在大梁時,就常常聽說這兩個人賢能有才,到了趙國,我惟恐不能見到他們。拿我這個人跟他們交往,還怕他們不要我呢!現在平原君竟然把跟他們交往看作是羞辱,平原君這個人不值得結交。」於是就整理行裝準備離去。

夫人把公子的話全都告訴了平原君,平原君聽了自感慚愧,便去向公子脫帽謝罪,堅決把公子挽留下來。平原君門下的賓客們聽到這件事,有一半人離開平原君,歸附於公子,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公子,歸附在他的門下。公子的為人使平原君的賓客仰慕,而盡都到公子的門下來。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

(五)舉薦趙奢

趙奢,本來是趙國的稅吏,收租稅收到平原君家,平原君家不肯交稅,趙奢依法治之,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管家。平原君大怒,要殺趙奢。趙奢說:「您於趙國為貴公子,如今縱容您家的管家而不奉公守法,法律不振則國家衰弱,國家衰弱則諸侯侵凌,諸侯侵凌沒有了趙國,您還能享有您眼前的富貴嗎?以您身分之尊貴,能奉公如法則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則國家興盛,而您身為貴重皇戚,擁有更多識見,您的見識怎能比一般人輕於國家呢?」平原君認為這趙奢賢能,將他推薦給趙王。趙王讓他治理全國賦稅,趙國因此財政富足。(編按:此趙奢後來做為將軍,成為一代名將,封馬服君。可惜其子「紙上談兵」,兵敗長平。)(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六)接待孟嘗君

孟嘗君經雞鳴狗盜之助,星夜逃出秦國。一行人行經趙國,平原君不畏懼秦國威勢,而以賓客之禮待之。許多趙國人聽聞孟嘗君賢名,出來觀看,但一看孟嘗君個子矮小,對孟嘗君加以嘲笑。孟嘗君知道了大怒,竟然讓門客殺了數百人,屠滅一縣之人才離去。平原君對於孟嘗君在自己國家的地盤上做出如此荒唐之事,事後並沒有表示什麼。(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

(七)收留魏齊

秦昭襄王任范睢為相,范睢未發跡前曾受魏國宰相魏齊所辱,范睢為秦相後逼迫魏國殺魏齊,魏齊遂逃趙國,為平原君所庇護。秦昭襄王為了替左右手范雎復仇,得知范雎早年仇人魏齊,被平原君收留在家,於是修書把平原君騙來秦國宴飲平原君不敢不從,遭秦國強行扣押,逼迫平原君交出魏齊,平原君拒不交納,向秦昭襄王說:「貴而為交者,為賤也;富而為交者,為貧也。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在富貴時結交的朋友,都是為了貧賤時所預備的;魏齊既然是我的朋友,就算他在,我也不會交出來,何況他現在不在我那裡。)」

秦王於是改逼趙孝成王
(編按:平原君姪)交出魏齊,趙王膽小怕事,派兵包圍平原君府邸,魏齊趁夜逃往相國虞卿處,虞卿認為趙王不會聽從,虞卿遂解除相印,與魏齊一同逃亡,逃至魏國,希望借助信陵君的幫助逃往楚國,連信陵君也畏秦勢力而猶豫不敢接見,適時門客侯嬴在旁,也數落公子的不是,魏齊聽說信陵君也不肯接納自己,在自尊心驅使下,大怒下自刎死亡。趙王聽聞消息,取魏齊人頭送入秦國,換取平原君回趙國。(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

(八)貪圖利益,接收上黨

韓國無力抗秦,欲割上黨之地乞和,上黨居民不願歸秦,上黨太守馮亭將獻地十七城予趙,意圖成為趙國領地。趙國內部對是否要接受上黨意見紛歧,以平陽君趙豹(編按:平原君弟)為首一派主張「不可輕易接受無緣無故的好處」(編按:嫁禍趙國,引火上身),以平原君為首一派主張「不費一兵一卒得到土地當然要接受」(編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機不可失),後趙王接納平原君提議,令平原君前往接收上黨之地,此舉惹怒秦國(編按:到口的鴨子飛了!),秦派兵伐趙,趙再度丟失上黨,也激化秦趙矛盾,間接引發秦趙大戰。秦昭襄王為趙國接收韓國上黨之地,率大軍伐趙報復,范雎散布反間計,讓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編按:「紙上談兵」典故出處),取代老將廉頗,趙國作戰策略由堅守改為進攻,中秦兵埋伏而長平大敗,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趙國幾乎亡國。趙孝成王悔不聽趙豹之計,故有長平之禍。(出處:《史記.趙世家》)

(九)催促信陵君

長平之戰次年,秦國趁勢兵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岌岌可危。平原君夫人為信陵君之姊,而平原君、信陵君分別又與趙王、魏王有血親關係,於是多次給魏王和公子送信來,向娘家魏國請求救兵。魏王於是派將軍晉鄙,帶領十萬部隊去救趙國。

秦昭王得知這個消息,就派使臣告誡魏王說:「我就要攻下趙國了,這只是早晚的事,諸侯中有誰敢救趙國的,我拿下趙國後,下一個一定調兵先攻打它。」

魏王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晉鄙繼續進軍,把軍隊留在鄴城紮營駐守,名義上是救趙國,實際上是採取牆頭草兩面倒的策略,來觀望形勢的發展。平原君催促的使者於趙魏兩國之間連續奔走不絕,平原君寫信責備信陵君說:「我之所以和你聯姻,是因為你的俠義,能救急別人的困難。如今趙國危亡已在旦夕,你的高義又表現在哪裡?就算你不把我趙勝看在眼裡,難道你不憐惜你姐姐
(編按:平原君夫人)嗎?」

在平原君的不斷施壓下,信陵君為這件事憂慮萬分,屢次請求魏王趕快出兵,又讓門客辯士們千方百計勸說魏王。魏王由於害怕秦國,始終不肯聽從信陵君的意見。信陵君估計終究不能徵得魏王的同意出兵,決計不能自己活著而讓趙國滅亡,於是他找來自己的門客,湊集了戰車一百多輛,打算帶著門客趕到戰場,去同秦軍拼一死命,與趙國人一起共赴死難。
(出處:《史記.魏公子列傳》)

(十)毛遂自薦,脫穎而出

秦國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出使去向各國求援,除了請求魏國,也擬推楚國為盟主,聯兵同抗強秦。平原君約定跟門下智勇雙全、文武兼備的食客二十人一同前往楚國。平原君說:「假使能通過客氣的外交談判取得成功,那就最好了。如果外交談判不能取得成功,那也要用武力挾制楚王,在大庭廣眾之下逼他把盟約確定下來,一定要確定了合縱盟約才回國。同去的文武之士不必到外面去尋找,就從我門下的食客中選取就夠了。」結果選得十九人,剩下的人沒有選得上的,仍無法湊滿二十人。

這時門下食客中有個叫毛遂的人,徑自走到前面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我聽說您要出使楚國,讓楚國做盟主訂下合縱盟約,並且約定與門下食客二十人一同去,人員不到外面尋找,就在您門下挑選。現在還差一人,希望您就拿我充個數一起去吧。」
平原君問道:「先生寄居在我的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說:「至今已整整三年了。」平原君說:「有才能的賢士生活在世上,就如同錐子放在口袋裡,它的鋒尖立即就會顯露出來。如今先生寄居在我的門下至今已達三年,我的左右近臣們從沒有稱讚推薦過你,我也從來沒聽說過你,這是先生沒有什麼專長啊!先生不能去,還是請先生留下來好了。」毛遂答道:「我就算是今天請求放在口袋裡吧。假使我早就被您放在口袋裡,是會整個錐鋒都脫露出來的,豈只露出一點鋒尖呢?」(編按:毛遂居平原君門下三年而平君君未曾發現,可知平原君實無識人之明。此為成語「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典故出處。)平原君於是同意讓毛遂一道 ,那十九個人互相使眼色示意,暗暗嘲笑毛遂,只是沒有發出聲音來。(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等到毛遂抵達楚國時,平原君與楚考烈王談判訂立盟約一事,從早晨談判起,談判到中午尚未決定下來。那十九個人就鼓動毛遂說:「先生登堂試試!」於是毛遂握緊劍柄,走到殿堂上對平原君說:「談合縱不是『利』就是『害』,只兩句話就可說明白。現在從早晨就談判合縱,到了中午還決定不下來,是什麼緣故?」楚王見毛遂握劍登堂,就問平原君:「這個人是做什麼的?」平原君告訴他:「這是我趙勝的隨從家臣。」楚王厲聲呵叱道:「還不給我下去!我是跟你的主人談判,你來幹什麼?」毛遂握緊劍柄走向前去說:「大王敢呵叱我,不過是依仗楚國人多勢眾。現在我與您只有十步,十步之內大王是依仗不了楚國的人多勢眾的,大王的性命就控制在我的手中。我的主人就在面前,當著他的面您為什麼這樣呵叱我?況且我聽說,商湯曾憑著七十里方圓的小地方就統治了天下,周文王憑著百里大小的土地使天下諸侯臣服,難道是因為他們的士兵多嗎?實際上是由於他們善握時勢而全力發揚自己的威力。如今楚國領土縱橫五千里,士兵百萬,這是爭王稱霸的資本。憑著楚國的強大,天下誰也不能擋住它的威勢。秦國的猛將白起,不過是黃毛小孩而已。他帶著幾萬人的軍隊,與楚國交戰,第一戰就攻克了鄢城郢都,第二戰燒毀了夷陵,第三戰便使大王您的先祖受到極大凌辱。這是楚國百世不解的怨仇,連趙王都感到羞恥,可是大王卻不覺得羞愧。合縱盟約是為了楚國,不是為了趙國。我的主人就在面前,您憑什麼呵叱我?」(編按:秦昭襄王詐以公主許配給楚頃襄王,屈原長跪城外力諫不果,二度流放屈原於湘南。秦軍趁頃襄王開城迎親,白起長驅直進,攻入楚都郢,楚國西北領土盡失,屈原投河自盡。戰國四公子「春申君」為楚頃襄王之弟,楚考烈王之叔。

聽了毛遂的指責,楚王嚇得立即改變態度說:「是!是!的確像先生所說的那樣,我一定竭盡全楚國的力量履行合縱盟約。」毛遂進一步逼問道:「合縱盟約算是確立了嗎?」楚王回答說:「確立了。」於是毛遂用帶著命令式的口吻,與楚王及左右近臣一起歃血為盟,在楚國的殿堂上訂立了合縱盟約,平原君訂立了合縱盟約便返回趙國。(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回到趙國後,平原君說:「我不敢再以知士、識士自居了。我趙勝觀察識別的人才多說上千,少說也有幾百,自認為不會遺漏天下的賢能之士,現在竟然把毛遂先生給漏下了。毛遂先生第一次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比九鼎大呂的傳國之寶還尊貴。毛遂先生憑著他那一張善言能辯的嘴,竟比百萬大軍的威力還要強大。我趙勝不敢再說自己知士、識士了。」從此把毛遂尊為上等賓客。(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十一)散盡家財,召募死士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楚國派春申君帶兵趕赴救援趙國,魏國的信陵君也假託君命,奪了晉鄙軍權帶兵前去救援趙國,可是援軍都還沒有趕到。這時秦國急速圍攻邯鄲,邯鄲告急,將要投降,平原君極為焦慮。

邯鄲驛館官吏的兒子李同勸說平原君道:「您不擔心趙國亡國嗎?」
平原君答:「趙國滅亡那我就要做階下囚,怎會不擔憂呢?」李同說:「邯鄲的百姓,拿人骨當柴燒,交換孩子當飯吃,可以說是危急至極了,可是您的后宮姬妾侍女數以百計,侍女穿著絲綢繡衣,精美飯菜吃不完,而百姓卻粗布短衣難以遮體,連酒渣谷皮也吃不飽。百姓困乏,兵器用盡,有的人削尖木頭當長矛箭矢,而您的珍寶玩器銅鍾玉鼎照舊無損。假使秦軍攻破趙國,您怎麼能照舊擁有這些東西呢?假使趙國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沒有這些東西呢?現在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體成員編到士兵隊伍中,分別承擔守城勞役,把家裡所有的東西全都分發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在危急困苦的時候,是很容易對您感激不盡的。」


於是平原君採納了李同的意見,得到敢於冒死的士兵三千人。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隊伍奔赴秦軍決一死戰,秦軍因此而被擊退了三十里。這時也湊巧楚、魏兩國的救兵隨後趕到,秦軍便撤兵,解了邯鄲之圍。李同在與秦軍交戰中戰死,他的父親被賜封為李侯。(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十二)魯仲連義不帝秦


趙孝成王時,秦昭襄破趙長平之軍後秦兵東圍邯鄲。趙王恐懼,諸侯救兵不敢追擊秦軍。魏安釐王派將軍晉鄙救趙,因畏秦軍兵威,止軍不進。魏王派客將軍新(辛)垣衍入邯鄲,隨同平原君勸告趙王說:「秦軍之所以急圍趙國,是之前與齊國爭搶為帝,如今齊國國力日衰,當今唯有秦國雄霸天下,秦國不是只貪圖邯鄲一地,秦王志在復求為帝。趙國若能尊秦昭襄王為帝,秦王必喜,秦國一定罷兵。」平原君猶豫不能決。

齊人魯仲連,當時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聞魏國希望讓趙國尊秦為帝,於是去見平原君,問他這件事。平原君說:「如今我趙勝哪裡再敢妄議國家大事!之前失了四十萬兵士於外,今天邯鄲又被圍,魏王派客將軍新(辛)垣衍要趙國尊稱秦王為帝,今天新(辛)垣衍在這。哪裡再敢妄議國家大事!」魯仲連說:「吾起初以為您是天下的賢公子,我如今才知道您不是賢公子。新(辛)垣衍在哪?讓我來替您責問他。」於是平原君帶魯仲連去見新(辛)垣衍。魯仲連見了新(辛)垣衍,大義數落尊秦為帝的不是,說得新(辛)垣衍啞口無言,最後向魯仲連道歉,再也不敢提尊秦為帝的事了。

秦軍聽到這個消息,退兵五十里,恰逢信陵君無忌奪取魏國晉鄙軍符救趙,秦軍於是退兵。事成之後,平原君想封魯仲連,魯仲連再三辭讓,始終不肯接受封賞,只說:「為了幫人排除危急解除禍難,不是為了有所求的,有所取或有所求,就是商人了。」於是向平原君告辭,終身再也沒有出現。
(出處:《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

(十三)不敢受封


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平原君請求增加封邑。公孫龍得知此訊,就連夜乘車來見平原君,說:「我聽說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趙保存了邯鄲為理由替您請求增加封邑,有這回事嗎?」平原君回答說:「有的。」公孫龍說:「這是很不合適的。說來趙王任用您擔任趙國之相,並不是因為您的智慧才能是趙國獨一無二的;劃出東武城賜封您,也不是因為您做出了有功勞的事情,只是由於您是趙王近親的緣故啊。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存了邯鄲而您要求增加封邑,這是無功時作為近親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時又要求按照普通人來論功行賞啊。這顯然是很不合適的。況且虞卿掌握著辦事成功與不成功的兩方面的主動權。事情成功了,就要史記像拿著索債的契券一樣來索取報償;事情未辦成,又可拿著為您爭功求封的虛名來讓您感激他。您一定不要聽從他的主張。」平原君於是拒絕了虞卿封賞的提議。

(十四)疏遠公孫龍

平原君對公孫龍很優厚。公孫龍善於進行「離堅白」命題的論辯(編按:公孫龍,先秦九流十家「名家」代表人物,提出著名的「白馬非馬」說,著《公孫龍子》,曾為平原君門下食客。),到了鄒衍訪問趙國時,縱論至高無尚的正大道理,駁斥公孫龍的名辯命題,此後平原君便辭退了公孫龍。(編按:鄒衍,先秦九流十家「陰陽家」代表人物,提出著名的「五德終始」說。因鄒衍反對名家,平原君遂疏遠公孫龍。)(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十五)井蛙觀天


有一次,趙國的平原君派使者前來拜見春申君,春申君把他們一行安排在上等客館住下。趙國使者想向楚國誇耀趙國的富裕,特意用玳瑁簪子綰插冠髻,亮出用珠玉裝飾的劍鞘,請求招來春申君的賓客會面,春申君的上等賓客都穿著寶珠做的鞋子來見趙國使者,使趙國使者見了自慚形穢。(編按:派遣外交使者是何等慎重之事,這裡再次看到平原君無識人之明。)(出處:《史記.春申君列傳》)

(十五)去世絕嗣


平原君在趙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去世。平原君的子孫世代承襲他的封爵,他的後嗣終於在趙國滅亡的同時斷絕了。(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十六)太史公評論


太史公評論說:「平原君,是亂世中風采翩翩有才氣的公子,但卻不能識大局,不知避開禍患,俗話說『貪圖利益,便會喪失理智。』平原君相信馮亭的邪說,貪取土地而引起趙國長平之禍,使趙國兵敗長平,趙軍四十多萬兵卒被坑殺,趙國幾乎亡國。(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資料整理】
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