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png


題解

本文選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原文無題,標題為後人所加,又作「買履信度」。

儲說分為內、外二篇。內篇又分上、下;外篇分左、右,左、右亦各分上、下,共計六篇。其中,內、外、左、右、上、下,僅在序其篇次,沒有其他的意義。儲,匯聚,蓄積以待用;說,說明,舉事例以言治術。內、外儲說為歸納式的議論文,內容主要在說明人君駕馭臣下的方法。其寫作之法,先總提大綱,後敘其條目;先言理論,後援舉故事,以說明事理。

文中藉鄭人買履寧信鞋樣,不信自己的腳型,以說明本末倒置、取捨失當之理。故事中的鄭人,便是韓非欲諷刺的儒家學者迂腐不知變通,他們一心只想恢復先王之政,此在韓非看來,是不顧社會現實的作法,一如故事中的鄭國人,毫無自信,又可笑愚蠢。解決的方法,便是以法家治國,並且隨著時代變異,調整政治上的舉措。


韓非子.jpg

鄭人買履(買履信度)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文章出處】
《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原作者:韓非


尺.jpg

章句翻譯

鄭人有欲買履(鞋子)者,先自度(音ㄉㄨㄛˋ,套量)其足,而置之其坐。
譯文:
鄭國有個要買鞋子的人,先自己套量了腳的尺樣後,放在他的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拿)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作名詞用,指腳樣)。」反歸取之。
譯文:
到了市集卻發現忘了拿腳樣,已經拿到了鞋子,卻說:「我忘了拿我先套量好的腳樣。」便返回家中拿。


及反,市罷(散),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譯文:
等他再回到市集時,市集已經結束散會了,於是買不到鞋子。有人問他說:「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穿呢?」

譯文: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他回答說:「我寧願相信腳樣,也不願相信自己的腳。」

【主編評論:每個時代都有這類迷信傳統,不知隨時代調整變通的人。今天「寧信度,無自信」、「買履信度」的人又在哪裡呢?】


鞋子.jpg

說明

本文是韓非子寓言中的名篇,作者藉著鄭國人買鞋時的可笑行為,諷刺當時儒家學者不知變通的迂腐作法,一如文中的鄭人,「寧信度,無自信也」。

儒家主張:「祖述堯、舜,憲章文、武」、「法先王」,這些一味頌古的論調,是韓非所堅決反對者。韓非主張「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每個不同的時代,所產生的問題也不一樣,當情況不同,亦須有不同的舉措,來符合時代的需求只有隨著時代變遷,調整制度,才能充分滿足當世需求,完成治國的理想。

在這則寓言中,「足」,代表實際的環境「度」(腳樣),比喻先王之法;那些迷信「度」(先王之法)的人,不顧社會現實,就像不信己足的鄭國人一樣。韓非為這個故事下了一個斷語:「夫不適國事而謀先王,皆歸取度者也。」意思便是說,那些不適合國事現況發展,一心只想恢復先王之法的人,都和那個只信腳樣的鄭人一樣。韓非尖銳的批判,可說是很清楚了。


鞋子.jpg

【說明出處】
《古今文選讀(4)》(康熹出版)
〈韓非子選〉
編者:王慧茹/林慧雯/許輔宸/曾冠喆/張嘉惠/程美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