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富春山居圖合成圖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



題解

錢塘江上游稱新安江,今有千島湖水庫,中游稱為富春江,富春江兩岸山色清翠秀麗,江水清碧見底,素以水色佳美著稱,沿岸有許多地方特色的村落和集鎮點染,使富春江如畫卷增色生輝,昔有「小三峽」之稱,自古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的美譽。元代畫家黃公望曾繪〈富春山居圖〉,為古代著名山水畫長卷。

本文為駢體文,選自《吳朝請集》,是作者吳均寫給友人宋元思的一封信,內容寫浙江富陽到桐廬之間沿途的山光水色。

吳均,南北朝宋齊梁時人,著有《吳朝請集》及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與宋元思書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峯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文章出處】
《吳朝請集》
與宋元思書
原作者:吳均


富春江.png
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註釋翻譯

(一)

風煙俱(全,都)(完淨、沒有剩餘),天山共(相同)色。從(順,隨)流飄蕩,任意(任憑)東西(向東或向西)
譯文:
沒有一絲風,煙霧都消散淨盡,天空和遠山呈現出一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流水搖蕩東西,任憑它飄向何方。

(從)富陽(今浙江富陽)至桐廬(今浙江桐廬),一百許表示大約的數量,左右)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絕,到極點)
譯文:
從富陽縣到桐廬縣大概一百里左右,奇山異水的美景,天下獨一無二。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二)

水皆縹(音ㄆㄧㄠˇ,淡青色)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湍流)(甚於箭,勝過箭,指比箭還快。甚,超過。爲求字數整齊,中間於字省略)箭,猛浪若奔(飛奔的馬)
譯文:
江水一片清白色,清澈的可看見千丈深的水底。游魚和小石頭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無障礙。飛騰的急流比箭還快,洶湧的浪像飛奔的駿馬。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三)

夾岸(兩岸)高山,皆生寒樹(耐冷常青的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互爭高遠。軒,高舉貌。邈,音ㄇㄧㄠˇ,渺遠貌),爭高直指,千百成峯。
譯文:
兩岸的高山,常年生長著常綠的樹木,山巒憑著高峻的形勢,奮力直向上聳,彷彿互相競爭向高遠處伸展;它們彼此爭高,筆直指向天空,形成無數的山峯。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四)

泉水激(衝擊)石,泠泠(音ㄌㄧㄥˊ,水聲)作響;好鳥(美麗的鳥)相鳴,嚶嚶(禽鳥和鳴聲)成韻(和諧的聲音)
譯文:
泉水衝激石頭,發出泠泠的聲響;美麗的鳥群互相和鳴,唱出和諧而動聽的聲音。

蟬則千轉(囀,鳥叫,此指蟬鳴)不窮窮盡),猿則百叫(長叫)無絕。
譯文:
樹上的蟬長時間地叫個不停,山中的猿猴也一聲聲不住地啼叫。


鳶飛戾天鳶飛到天上,語見詩經大雅。此處比喻飛黃騰達者、爲名利而極力攀高的人。戾,至,到達)者,望峯息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息:使……平息,使動用法);經綸世務者處理政務的人。經綸,籌劃),窺看)谷忘返。
譯文:
追求名利渴望高攀的人,望見這雄奇的山峰,也會平息熱衷功名利祿的心;治理世間政務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

橫柯(橫斜的樹枝。柯,樹木的枝幹)上蔽(遮蔽),在晝猶(如)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譯文:
橫斜的樹枝在上面遮蔽著,即使在白天,也像黃昏時那樣陰暗,稀疏的枝條交相掩映,有時還可以從枝葉的空隙中見到陽光。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富春江.png
上圖:富春江


附錄: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簡介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元四大家)黃公望的作品,黃公望在題跋提到這幅畫從至正七年一直畫到至正十年(1347年至1350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用墨秀潤淡雅,極富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獲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

全畫總長約690公分,畫作非一氣呵成,,他會隨身帶著依興致添加筆墨,反覆畫了好幾年,使「富春山居圖」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


富春山居圖全圖明末原為董其昌收藏,之後董其昌轉賣給吳正志,騎縫印是吳正志所蓋。清初順治年間,畫傳給其子吳洪裕。吳洪裕過世前,決定把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藏品焚毀殉葬,在他彌留將這些畫丟到火爐時,姪子吳貞度從火堆搶救回來,但畫卷已經被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原卷首小段經過修補後稱為「剩山圖」,收藏於中國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畫幅較長,稱為「無用師卷」,約佔原畫十四分之十二,收藏於台灣台北故宮博物院。乾隆皇帝曾將贗品「子明卷」誤為真跡而鬧雙包。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jpg
上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jpg
上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富春山居圖子明卷.jpg
上圖: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子明卷(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