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png
上圖:大秦帝國(劇照)


題解

從政商經營的現代視野探討秦朝興亡,除了使現代人跳出傳統史觀可能的盲點,同時更能提供後人事業經營的無限啟發。秦王朝就是秦公司,作者在本書中提供實用的歷史新架構,將秦公司的生命周期分為創業期、成長期、巔峰期、滅亡期,並剖析各時期的主要經營者、經理人、歷史大事及最關鍵性的經營啟示。秦公司如何以業務掛帥的開拓者, 創業發展。以建立制度發成長,以震懾人心的廣告策略邁向巔峰,在巔峰中隱伏衰微的危機,最後全面崩潰而敗亡。無論從政、從商,或者個人的生涯規畫 經營,都能在《秦公司興亡史》一書中,找到意義深遠的啟示。


本文節錄整理自陳文德《秦公司興亡史》,將秦國七百年歷史發展,結合現代企業經營策略,詳細內容請參見原書。

配合課程:諫逐客書


秦公司興亡史.png


以經營觀點剖析帝國七百年盛衰──秦公司興亡史

一、創業維艱

公司生命週期創業期
主要經營者秦穆公
主要經理人百里奚、蹇叔
大事記嬴氏封侯,歧雍之地納入勢力範圍,第一次內部組織改革,秦晉三度交戰。
經營啟示業務掛帥的開拓者

說明:

1.秦國是個西方邊陲小國,文化水平低落,況且秦國知名度不高,地理環境受限,同時嬴氏一族給人的印象也是粗鄙而好勇鬥狠的半野蠻部落,許多中原諸侯把它看成是一個不入流的三等國家。以周王室東遷後的國際局勢來講,當時中國政治重心在中原的東區,位居黃河下游的齊桓公被奉為天下霸主,有才氣有抱負的人才,顯然會把其注意目光放在東方,少有人會關心到西方邊地新興國家的命運。這就像一家成立在台東花蓮的中型企業,很難吸引到台北的人才前往發展,它不是一家發展前景被看好的公司

2.秦國部落型態的戰鬥團體組織,機動性大,近乎逐水草而居,因此管理上相當鬆懈,全賴少數有領導魅力君主做必要的整合與集結,缺乏制度與穩定的指揮系統,對國家發展自然不利。除非能在制度上有力地結合零散而獨立的各個小型部落,否則秦國國力仍無法穩定的集中。不論是強化內部管理,或向中原外地發展,都需要有善於做全盤規劃、建立制度的企劃策略人才。秦國本土不缺乏打死不退的剽悍勇將(業務型幹才),但卻找不到能做通盤規劃、擬定有系統發展策略制度的人才,因此一代霸主秦穆公,決心對外聘請優秀人才。

3.把國家當公司來看,秦公司是典型的業務掛帥,身為戰犯後代,它自然不可能有條件成立資金型公司,秦公司創辦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發揮其行動力,到能夠生存的地方去開拓,接受挑戰。

4.晉獻公滅虞,俘虜虞公及大夫百里奚,將他們作為穆姬隨嫁秦國的人。百里奚不願忍受奴隸生活逃亡,後被楚國人所捉。秦穆公胸懷大志,卻苦於無賢才輔佐。有人告訴他百里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喜出望外,卻得知百里奚已逃往楚國。穆公表示願以重金贖回百里奚,但又怕楚人不給,於是派使者到楚國,說願意用五張公羊皮將他贖回。楚國一看此人如此不值錢,就答應秦國要求。當七十餘歲的百里奚被押回秦國時,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大器晚成的百里奚又推舉朋友蹇叔,秦穆公於是用重禮,將蹇叔請來秦國,任命他為上大夫。所謂國有二老,如有二寶,秦穆公重用二人後,以其才幹整頓經營團隊,遂霸西戎,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用五張羊皮就換來一位經世之才,這個傳奇經歷傳遍各國,因此人稱他五羖大夫。

5.百里奚分析給秦穆公聽:關中地勢險要,易守而難攻,是周王朝建國的發祥之地,如今周王室不能守,而分封給了秦國,這是上天恩賜的禮物!處在戎狄的威脅之下,可讓秦國永遠保持警醒的戰力,不必參與中原諸國的會盟,正可讓秦國不必分神,全力建設國家,西戎各國組織鬆散,逐一併吞他們厚植秦國實力是很容易的,最重要的是征服之後如何開發這些土地,利用這些資源,提高生產力,組織這些人民,強化武裝力量,這種有利條件是其他諸侯國所沒有的,秦國這塊土地進可攻、退可守,平時厚植實力,一有機會東向中原,則秦帝國霸業可成。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自認發展條件不如人,急著向外發展的秦穆公,聽完百里奚的分析,恍然大悟,這是其他諸侯所沒有的機會與條件,以後秦國數百年發展,基本上也不離百里奚這段國家發展方向的藍圖了。

6.希克曼指出,新企業開創者必須一開始就能構建卓越的基礎,否則快速的發展,很容易把這個新公司的發展帶入歧途。任何不確定的因素,絕不能成為企業個骨幹,堅強的企業文化,有賴長期的承諾、能力及一致性。假如公司的領導人過分採取因時制宜的應變策略,卻忽略發展中企業文化的穩定,那麼終將會發現自己一直處在支離破碎的觀念中,無力承受下一階段成長。

7.秦穆公不但是勇猛的作戰集團領袖,在忍受委屈及挫折上更是韌性十足,能忍人所不能忍。他雖貴為一代君主,卻心胸寬宏,有次他在外地狩獵,不料晚上遺失好幾匹良馬,一向愛馬如命的穆公非常傷心,立刻派人尋找。一直找到岐山附近,發現有個三百人的小部落,正在食用馬肉。軍吏立刻向穆公回報,並建議派兵圍捕剿滅,但穆公聽完卻感慨說,馬都死了還不夠,還要殺人?這是看輕人命而重視畜類啊!於是取出美酒數十甕,派人賜贈給那個小部族,並告訴他們:秦君聽說吃馬肉沒有配酒喝,會傷身體的。三人族人知道後大為感動,全體立誓將以生命報答秦君。當秦晉大戰時,秦穆公未聽百里奚苦勸,親率主力攻擊晉國軍團,反而陷入重圍之中。正危急時,便見三百族人如敢死隊衝入包圍,救出穆公。因此,秦穆公的福氣,可以說得自他能忍、肯忍、敢忍的堅強意志,及遠大的眼光。

秦孝公.png
上圖:秦孝公(劇照)


二、制度的建立

公司生命週期成長期
主要經營者秦孝公
主要經理人商鞅
大事記商鞅變法,耍詐打敗魏國、孝公英年早逝,商鞅作法自斃,中央集權完成。
經營啟示建立制度的智慧與勇氣、穩定中走向僵化

說明:

1.秦穆公以來所建立的內部規劃,顯然到了秦孝公時已無力發揮再度整合的力量了。一味在穩定中求成長的策略,也使秦公司出現了無法繼續升級的停滯瓶頸。成長充滿興奮,也充滿危機,但多數成長中的團體總是耽溺於成長的快樂中,故意漠視或掩飾伴隨成長而來的危機。為了避免危機引來改革的壓力,成長過程中的領導者常使用「穩定中求成長」來作為迴避革新的藉口,其實這種表面的粉飾太平,不過是在延緩成長過程中不得不變的壓力,除非出現極有魄力的領導者,來改變企業走向僵化的危機

2.商鞅原名公孫鞅,魏國人,在魏國宰相公叔痤手下任官,公叔痤病重,魏惠王親自去探望,公叔痤把商鞅推薦給魏王,魏王有眼不識人才,勉為其難不肯答應。公叔痤看到魏王默然不語,於是又改為建議魏王,若不能重用商鞅,那就要立刻殺了他,絕對不能讓他離開國境。之後公叔痤召來商鞅,告知此事,並警告他此刻有生命危險,要趕緊逃命。商鞅卻一點也不慌張,反而安慰公叔痤:魏王既然不用先生的意見而重用我,他自然也不會接受先生意見無故殺害我。果然惠王離開後立刻對左右說:公叔先生大概病入膏肓,頭腦不清楚了,否則為何一下要寡人重用公孫鞅,一下要要寡人殺了他?後來發展果如商鞅的預言,他最後平安脫離魏國前往秦國。

3.英國名政治家邱吉爾曾說:每個人一生之中都會有非常特殊的機會,這一刻會有如天將降大任,讓他可以擔任一件非常特殊、又很適合他才能的大事。但如果這時刻來臨時他還沒做好準備,或無法勝任,他可能就此錯過了上天給予的契機。

4.改革是件非常艱難的工作,因為不合理的既得利益者大多是現實中的有權者,他們對改革死命反擊,另一方面無權的下級官吏或升斗小民,則抱著懷疑眼光準備看熱鬧。「徙木示信」這場大秀,使秦國全國注意力,都集中到政府對政令徹底執行的決心之上,它的演出既然成功,商鞅於是打鐵趁熱,發動他驚天動地的變法。

5.變法完成後中央集權制度的實施,使秦國從傳統的部落集團作戰正式解散,改由王室直接統轄,原有各種武裝勢力劃歸中央直接指揮。這種巨大改革在秦國過去歷史是無前例可循的,幸而秦國社會組織屬於移民型,結構較單純,因此沒有產生太大包袱,使變法可順利推動。

6.商鞅頭腦清楚,充滿自信,他的創造能力與組織能力極強,的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官僚體系指導者,歷史上說他擅長「刑名之學」,這也就是能將理論和實務加以整合的能力。然而,商鞅在思辨上近乎冷酷無情,他做事嚴刻,絕無彈性,只論法而完成不講情理,輕忽人類生活上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讓他帶給自己許多潛在危機。以完全理性的制度,去治理不完全理性的人性,自然產生很多問題,所以等到變法的後台秦孝公一死,繼任之君雖然全盤接收變法後的制度改革,但仍下令將商鞅處以車裂之刑,同時夷滅抄斬其家族,徒留「作法自斃」的喟嘆。

秦昭襄王.jpg
上圖:秦昭襄王(劇照)


三、成功在望

公司生命週期巔峰期
主要經營者秦惠王、秦昭襄王、秦王政
主要經理人張儀、魏冉、白起、范雎、呂不韋、李斯、尉僚、王翦
大事記合縱連橫,遠交近攻,長平之戰坑殺,尉僚諜報戰,王翦滅六國
經營啟示驚人的恐怖主義

說明:

1.秦孝公及商鞅期間,用計擊潰戰國初期最強的魏國軍隊,收復喪失百餘年的河西失地,逼使魏國遷都大梁,一時秦國軍威大振,其他中原大諸侯國,都處於發展的瓶頸衰退危機,這賜給秦國大好機會。秦國招募人才,在過去已有百里奚、商鞅為先例,許多自認有實力而不得志的六國人才,都想到秦國尋得出人頭地的機會。但秦惠王初即位時,有意壓抑主張國際主義的外籍政團,轉而以經營本土地區的保守政策為主。

2.第一個來到秦惠王面前的是洛陽策士蘇秦,他是鬼谷子的學生,他建議惠王以秦國地理優勢及強悍的軍團作戰力量,應趁此機會到來之際全力東進,向外擴展。但剛剷平商鞅外籍政團勢力的秦國,朝廷裡瀰漫本土派保守主義的氣氛,自然很難接受這種激進主張。

3.當蘇秦的合縱大戰略達到高峰時,秦惠王後悔當初未用蘇秦策略。此時第二個來到惠王面前的縱橫家,便是和蘇秦同樣遊學於鬼谷先生門下的張儀。因為蘇秦合縱的成功,造成秦國以一敵六的國際孤立,在內外情勢刺激下,秦國內部的國際積極主義再度抬頭,這給了張儀施展機會。

4.張儀與本土軍事勢力司馬錯,在秦國究竟應先平定後方巴蜀,抑或是直接東向三晉,兩人有不同意見,最後張儀認識到自己很難得到本土武裝部隊支持,於是轉而展開其外交攻勢。

5.張儀的遠交政策並非真心想結交遠方國家,而是對鄰近國家採軍事脅迫,對遠方國家採和平的欺騙策略。例如他表示願意簽署外交條約,將六百里秦地送給楚懷王,作為齊楚絕交的賄賂條件,並締結秦楚的姻親關係。楚懷王(屈原的國君)中計,與齊絕交,但張儀卻和秦惠王一搭一唱,張儀裝病不上朝,惠王推說要等張儀病癒才能簽約割地,張儀卻說條約已上呈惠王等候批准,懷王屢次要求不得要領,最後始知被騙。楚懷王一怒之下攻秦,秦齊卻聯合攻打楚軍,最後楚國大敗,漢中之地盡失,國力遭受嚴重創傷。

6.張儀的迅速成功,在於他能巧妙利用蘇秦所建立的國際恐秦症,再利用外交上的欺騙手段,分化東方各國,使秦國影響力迅速提升。但其實,張儀並未獲得秦國本土武裝力量支持,即使秦惠王本人,也不像秦孝公那樣支持商鞅一般,給予張儀一切協助。

7.從秦孝公晚年到秦惠王期間,是秦國國勢暴漲的階段。這隻避居西陲的睡獅,以不到二十年時間,便成為國際各諸侯心懷恐懼的虎狼之邦。從找不到規劃人才,再到瀕臨解散邊緣的邊疆中小企業,一躍成為全國有志之士爭相投效的夢想之地,秦國的成長快得驚人

8.惠王本身算不上是一位有魄力、有開創性的領袖,秦國在惠王期間的驚人聲勢,多半只是縱橫家大力宣傳下的表象。但新時代的秦公司領導人,便是惠王的庶子,也是在位五十六年、一代虎狼之主秦昭襄王,如果沒有秦昭襄王,秦朝統一至少推後幾十年。在這個新時代的權臣,則是後世稱為虎狼之臣的秦宗室樗里疾、穰侯魏冉、殺人魔王武安君白起、應侯范雎。魏國人范雎破格被昭襄王重用,他建議秦王恢復遠交近攻策略,安撫齊楚,集中全力對付日益壯大的趙國軍團,最後趙國輕信讒言,陣前換將,以趙括取代其父趙奢,趙括求戰心切,白起引君入甕,導致長平大戰四十萬趙卒被夷滅坑殺,形塑國際恐怖心理壓力。

9.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童年的環境是影響一個人性格成長最重要的因素,對領導人而言自然也不例外。歷史上的昏君或暴君,大多是生長在皇家的溫室之中,根本不知民間疾苦,但秦始皇卻完全不同,他的童年充滿辛酸,身為秦王後裔,由於誕生在宿敵趙國境內,他成為天生的人質(他的父親子楚是秦國安置在趙國的人質),後世史家甚至懷疑其身世的單純性,直指他是呂不韋與子楚夫人的私生子。可以說,秦王政的童年是隨時處在危險不安全的環境中,這對這個日後常為秦國國君的少年性格,影響非常巨大。秦始皇強烈的不安全感及好猜疑的個性,可能便是這段時期養成的。一家三人回到秦國後,他以王儲的身分過了一段好日子,但沒有留下貴族公子常見的習氣,在他短命的父親即位三年崩殂後,年僅十三歲的秦王政成為秦國的最高領導者,少年的秦王政,再次面對一種有別於童年的全新人生挑戰。

秦始皇.jpg
上圖:秦始皇


四、成功背後的危機

公司生命週期衰微期
主要經營者秦始皇、秦二世
主要經理人李斯
大事記中央集權郡縣制,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焚書坑儒,修築萬里長城,建阿房宮、修驪山陵、四度巡幸天下,皇位接班出現問題。
經營啟示越大的成功背後也潛藏大危機

說明:

1.李斯仍維持過去以來外籍政團所提「併吞六國、一統天下」的政策導向,他不是採用白起那種集體毀滅的恐怖主義,他的方式極端而功利,一方面賄賂各國親秦人士,否則就加以暗殺。

2.秦王政十年,已是廿三歲的英俊青年,許多政務已不再由呂不韋或太后做主,在鄭國渠事件後秦王下逐客令驅逐外籍勢力,李斯不甘就此排擠受挫,遂上書諫議逐客,這便是國史上有名的諫逐客書,這篇上書讓他轉敗為勝,扭轉頹勢,秦王隨即升任李斯為掌握刑法大權的廷尉,秦王更成為歷來最重用外籍政團的秦君。

3.併吞六國的計畫,由實利派的狡猾政治家李斯,與擅長諜報作戰的參謀長尉僚做總策畫,真正指揮武力併吞行動的,則是一代名將王翦。秦王政深知滅楚不易,但又怕動員太多兵力,會造成秦國內部空虛,征楚勞師遠征,更易滋生事變。秦王政曾詢問大將李信,征伐楚國需要多少軍隊,李信說只要二十萬就足夠了,秦王再問老將王翦,王翦卻說非六十萬不可。秦王不太高興地說,王將軍是否年紀大了,在用兵上太謹慎了些?不料李信伐楚,被楚國打得大敗,秦王大驚,立刻前往告老還鄉的王翦家裡謝罪,再度力邀王翦出來主持伐楚重任。秦王這次允諾給他六十萬大軍,並親自送大軍至灞上,王翦臨走前,一再請求秦王送他田莊土地,讓他的子孫繼承產業。秦王大笑沒問題,部屬覺得奇怪,為何將軍如此窮追不捨要討賞,王翦笑說,秦王個性多疑,現在把全國軍隊都繳給我,他會放心得下嗎?我請求他多賜田園,正表示我無異心,這是要安秦王之心啊!

4.對於外籍政團而言,秦國現行制度便是他們的理想,其他諸侯國的分封制度,本來就是他們揚棄的對象,在原有的傳統政治體系下,他們是一群不受重視的無權階級,而在新的秦國官僚體系下,他們擁有了更多的權勢,對這新的體制也有較多的熱情。站在外籍政團的立場,中央集權及郡縣制度才是理想體制,隨著時代的巨變,傳統封建宗法制度是應該加以淘汰了。秦帝國的建立,表面上是理想制度的爭辯,實則隱藏著個人權勢的爭奪不論是本土派或外籍派,都不再像早年的百里奚或商鞅,能針對客觀形勢的需要,為國家的長治久安做認真的思考,再也沒有人仔細去觀察國家政治環境的改變,來給國家制度做必須的調整,如同歷史學大師湯恩比所說的,這些具有創造力的少數,由於迷惑於成功的華麗燦爛,他們的創造力消失了,他們已由創造的少數,很快轉變為當權的少數,大秦帝國的衰敗,也就由此開始了。

【文章出處】
《秦公司興亡史:以經營觀點剖析帝國七百年盛衰》
作者:陳文德
【作者簡介】
陳文德(1946年-2010年8月25日),台北市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自幼在歷史故事、連環畫、布袋戲中長大,從小便對歷史瘋狂的著迷,後赴日本愛育醫院、筑波大學潛修幼教。曾任聯廣公司經理,台視、中視製作人,社會大學教授,北京醫科大學感覺統合教室指導人,高雄縣政府顧問,教改會委員,奇德兒幼教科技董事長,創辦八家直營幼兒園,二百餘家教學聯盟。閒暇之餘好讀史。擅長從歷史人物身上找到現代人所需要的經營智慧。與遠流合作編寫一套《商用二十五史》讀本。
著有《亂世經營術》《秦公司興亡史》《北宋危機管理》《戰國寡頭競爭》《曹操爭霸經營史》
《策略規劃家:諸葛亮大傳》、《弱勢大贏家:劉邦大傳》《陶朱公傳奇》《鄭芝龍大傳》《岳飛和秦檜》《孫子兵法經營學》《數位易經》《無為大智》《老子.莊子.孫子》等書。

大秦帝國.png
上圖:大秦帝國(劇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