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png
上圖:秦昭襄王(劇照)
 


完璧歸趙:看似藺相如佔了上風,其實一切都在秦昭襄王的掌控之中

前言:戰國初期,魏國魏文侯重用李悝(編按:又名李克)開始變法,使得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首位霸主。以此次變法為開端,各國諸侯紛紛招賢納士,想要在國內展開變法。

秦國有商鞅變法,趙國有胡服騎射,齊國亦有鄒忌變法。在這些變法國家當中,又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效果最為驚人。

因此,毫不意外的,到了戰國中後期,秦昭襄王在位期間(編按:在位56年,任用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武將,秦國已經一躍成為了戰國諸侯之中最強大的國家。

也許是秦國的強大,使得秦昭襄王做事開始肆無忌憚,他在位期間,做出了許多荒唐的事情。比如誘騙楚懷王入秦(編按:即屈原被逐的時代),然後將其扣押。又比如秦昭襄王以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為由,欺騙趙國將和氏璧送入秦國,待和氏璧送入秦國後又毫無獻城之心。

秦昭襄王所做的這些事情,無論是放在當時,還是放在現在,都是為人所不齒的。然而,作為將秦國推向頂峰的一位秦王,真的會做這麼多看似無恥且毫無意義的事情嗎?

完璧歸趙發生前夕,戰國所處的局勢

眾所周知,秦昭襄王的即位,是一個比較偶然的事情。本來秦惠文王的繼任者,乃是秦武王。只是誰也沒想到,秦武王在位僅僅幾年,就舉鼎而亡,既沒有留下子嗣,也沒有指定繼承者。

理所當然的,秦國內部為了爭奪王位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而此時的秦昭襄王,尚在燕國為質。一般情況下,無論秦國內部爭鬥的多麼厲害,秦國的王位都應該和秦昭襄王(編按:秦昭襄王為宣太后(電視劇之羋月)之子,秦武王之弟)無關。可偏偏,秦昭襄王應該是注定為王的,因為他遇上了一生中的貴人──趙武靈王。

趙國的崛起,胡服騎射變法

趙武靈王即位以後,對趙國的孱弱十分痛心,因此他決心振興趙國。他的振興之路有兩步:

一、外聯諸侯

想要在戰國那種亂世振興自己的國家,沒有一個良好的外交環境那是不行的。為此,趙武靈王開始插手各個諸侯國的內政。

第一個被趙武靈王插手的就是燕國。燕國內部發生子之之亂,國內動盪,趙武靈王趁機迎接遠在韓國為質的公子職回國即位,是為燕昭王。

第二個被趙武靈王插手的就是秦國。秦國內部發生爭奪王位的內亂,趙武靈王趁機迎接遠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回國即位,是為秦昭襄王。

燕國和秦國,都是趙國的鄰居,趙武靈王的這些行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為趙國謀求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二、內圖變法

變法,在戰國已經不是什麼陌生的詞語,也是當時各國默認的強國最好的辦法,趙武靈王也不例外。在研究了趙國邊境的游牧民族以後,趙武靈王決定學習胡人,穿胡服,訓騎兵,是為「胡服騎射」。

胡服騎射變法時間實在趙武靈王二十一年。

(趙武靈王)
二十六年,復攻中山,攘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史記.趙世家》

「胡服騎射」的功效是巨大的,它不僅讓趙國徹底解決了中山國這個大患(中山國位於趙國腹地,幾乎將整個趙國分割開來,危害極大),還向北開拓了不少的土地。


而此時的中原各國,齊、楚、越三國混戰之中,燕、秦兩國則因為內亂的緣故,實力大損,韓、魏兩國地處各國中心,想要逃離戰爭的中心,也是難上加難。只有趙國不僅位於邊疆地區,遠離中原紛爭,還因為變法的緣故,消滅了中山國,開拓了不少的疆域,實力大漲

齊國的衰弱,五國破齊之戰

自從秦國變法強大以來,秦國其實一直沒缺少對手,楚國、齊國、趙國都是。而完璧歸趙發生前夕,就是齊國衰弱之戰,五國伐齊。

五國伐齊以後,燕國樂毅率領軍隊連破齊國七十餘城,幾乎滅亡了齊國。雖說後來齊國田單利用反間計,收復了齊國的土地,但是齊國被燕國掠奪的財富和糧草,消滅的人口,卻是短時間難以恢復的。

因此,此戰過後,齊國再也不負當年的實力,也再不是秦國的對手。

完璧歸趙,試探趙國的虛實

齊國衰弱以後,秦國面臨的強敵依舊有很多:

一、楚國

楚國地大物博,雖說近年來被秦國接連打擊,損失慘重,但是在戰國那個年代,領土是說不了謊的。領土代表著人口和糧草,這在戰國都是最珍貴的東西。楚國的領土廣闊就意味著楚國依舊保存著很強的實力。

二、趙國

趙國趁中原各國混戰的時候,偷偷發展,已然積攢了不少的力量,尤以軍事力量為最。趙國騎兵的強大,在五國伐齊之時已經有所端倪。在齊國衰弱以後,趙國更是有了山東六國合縱長的氣勢。

一邊是富饒但並不強悍的楚國,一邊是軍事力量強盛的趙國,秦昭襄王自然會選擇繼續攻打楚國。事實也證明了秦昭襄王的決策有多麼的英明,長平之戰秦國的慘勝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這還是在秦國攻占了楚國許多的領土以後。

但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秦國攻打楚國自然是對的,但是誰能保證趙國不會趁機攻打秦國,和楚國兩面夾擊呢?哪怕是秦國,面對趙、楚兩個大國的聯合攻打,也會吃不消的。

於是,便有了秦昭襄王對趙國的試探,這個試探分為兩步:

一、完璧歸趙,對趙國的試探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昭襄王得知趙國得到了和氏璧,便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事實上,無論是現在,還是當時,沒人會認為一塊和氏璧能夠價值十五座城池,這顯然是一個荒謬的藉口


可就是這樣一個荒謬的藉口,才能達到秦昭襄王的目的,也就是試探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秦昭襄王在試探趙國,趙惠文王也明白,可是明白有什麼用呢?趙惠文王不敢回絕,正如藺相如所說的:「秦彊而趙弱,不可不許。」

接下來的故事其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雙方的格局就不在同一個層次上,無論是趙惠文王還是藺相如,他們的重點都放在了「完璧」上,生怕被秦昭襄王戲耍失去了顏面,而秦昭襄王的目的則是在試探上

因此,從趙惠文王答應這個荒唐的請求時,秦昭襄王就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接下來完璧歸趙的過程,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二、澠池之會,對趙國的敲打

戰國時期,一切囂張行為背後的資本,都是國力的強大。誠然,完璧歸趙中,秦昭襄王已經知道了趙惠文王對自己的畏懼,但這是不夠的。只要利益足夠,很難保證趙國不會倒戈伐秦。因此,秦昭襄王還要給趙國一次打壓。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拔趙二城。──《史記.秦本紀》

(趙惠文王)
十八年,秦拔我石城。──《史記.趙世家》 注:秦昭襄王二十六年.

(秦昭襄王)
二十七年......,白起攻趙,取代(趙國領土)光狼城。──《史記.秦本紀》

完璧歸趙事件,發生在秦昭襄王二十四年,而在秦國大舉伐楚之前,秦國針對趙國進行了多次的戰略打擊,直到澠池之會。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會於西河外澠池(《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昭襄王通過對趙國的試探,攻打以及和好,對趙國施行威逼利誘,有效地穩定住了趙國。隨後,便是秦國針對楚國的大規模戰略打擊,著名的鄢郢之戰

鄢郢之戰對秦國統一天下的推動作用

在秦國的統一之路上,有三個重要的時刻,第一個時刻是五國伐齊之戰,第二個時刻就是鄢郢之戰,第三個時刻則是長平之戰。

這三場戰鬥分別對應了三個大國齊、楚、趙的衰弱,也對應了秦國的崛起。但是,要論在這三個時刻中,哪一個時刻最為關鍵,那麼無疑是鄢郢之戰。

五國伐齊之戰(編按:即田單復國一事),齊國確實是衰弱了沒錯,但是除了燕國外,其他的諸侯國幾乎沒有拿到太多的勝利果實。

長平之戰,秦國雖然贏得了勝利,但是並沒有獲得什麼土地。因為趙王在秦國退兵以後就反悔了,沒有將答應割讓給秦國的土地交給秦國,這才引發了後來的邯鄲之戰。

唯有鄢郢之戰,秦國不僅完成了對楚國的戰略打擊,還獲得了楚國大量的土地。

楚國在戰國時期之所以能夠稱之為大國,無人敢輕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楚國的領土太廣闊了,哪怕秦國占領了巴蜀之地以後,在領土面積上也只能位居第二,屈居楚國之下。

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國亂而楚治也。──《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

更別說楚懷王時期,楚國還消滅了越國,獲得了越國的土地。要知道,越國曾經也是春秋末期的巨無霸之一。


而在鄢郢之戰中,秦國不僅佔領了楚國西部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而且這一地區還是楚國世代經營的核心地區,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此戰過後,秦國不僅擴張了大量的領土,還一躍成為了戰國時期領土最大的國家。而楚國則只能龜縮在長江中下游位置,對秦國南翼的威脅性也大大衰減

此時的秦國,才有了放手一搏的資本,可以開始對中原的諸侯國進行全面進攻了。

現在結合事實看來,完璧歸趙就是個笑話,明細上趙國取得了外交領域的最終勝利,可秦國確只是通過索要「玉」來達到趙國在它進攻楚國時防禦狀態,事實上也是如此,而秦國實現了國力的強有力提升,為日後一統天下拉開序幕。

秦昭襄王.jpg
上圖:秦昭襄王(劇照)


【文章出處】
《網易》
〈完璧歸趙:看似藺相如佔了上風,其實一切都在秦昭襄王的掌控之中〉
(編按:史記引文已更正)
2020-05-20
網址:

https://3g.163.com/war/article_cambrian/FCEHK0TQ0543BL3A.html?from=history-back-list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