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城之戀.jpg


讀《傾城之戀》有感

認識張愛玲是一個偶然,但看到她照片的那一剎那,便立刻被她獨特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她的文字和她的身世,都一樣令人心疼。她只是一個普通的民國女子,卻在上海這個繁華的城市譜寫了一曲曲蒼涼的歌,至今仍記得她的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邂逅張愛玲,邂逅一場如夢繁華。  

翻開《傾城之戀》的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張照片,張愛玲(1920-1995)。這只是一張小小的黑白照,卻依然掩蓋不了照片上女子的光芒。她有姣好的容顏,微捲的短髮,一襲旗袍襯托出她的高雅。她的眼睛向上張望著,我懂得她的寂寞和悲涼。愛玲寫小說,寫別人的故事,可以輕易左右故事裡人物的命運,唯獨不能把握她自己的。這便是身為作家的她的悲哀吧,在很多小說裡都能看到她自己的影子,也看到她生命的結局人生就是一本打開的書,我們在其中,永遠無法預知結局。 

比起《金鎖記》的無盡黑暗,《花凋》的淒涼,《傾城之戀》可以說是愛玲的小說中結局較為圓滿的一篇了。但張愛玲生命中的傾城之戀,依舊給我們留下無邊的悲涼。小說集《傳奇》出版時,扉頁上印了一段畫龍點睛的話:書名叫傳奇,目的是在傳奇裡面尋找普通人,在普通人裡面尋找傳奇。張愛玲本身的身世和經歷都堪稱是一場傳奇。她出生名門,祖母是李鴻章之女,但她的童年卻是黑暗的。這也是她愛上胡蘭成的原因。因為相知,所以懂得,他懂得她家族高貴背景下的悲哀,懂得她的寂寞,她也只願意抓住眼前的一切,其他的長遠之事不願多想。而《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背景和她又是如此的相似。  

同生在沒落的家族,流蘇是家裡最小的女兒,是白家的六小姐。她與第一個丈夫離婚後,輾轉七八年一直沒有再嫁,在家中被幾個哥哥逼迫,早就在白家沒有地位。正是這樣一個弱女子,卻不甘於人生就此平凡,毅然和徐太太到香港去接受命運的安排。這一次賭,流蘇明白,若輸了,名聲掃地,若贏了,可以就此出盡心中的抑鬱。香港戰火紛飛,愛情之花在戰火中盛開。流蘇和柳原在被炮轟塌的牆邊緊緊相擁。「別的她不知道,在這一剎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香港的陷落成全了這段「傾城之戀」,胡琴伊伊啞啞道著說不盡的蒼涼故事。

流蘇是勇敢的女子,敢於為自己的人生博弈。正如夏洛蒂.勃朗特筆下的簡.愛,她矮小、不美,但她追求平等,最終找到自己的幸福。在舞台前看她們演繹人生的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勇氣為自己而戰?很多人都平平庸庸過了一輩子,抱怨自己命不好,其實根本原因是出在沒有拼搏的膽量。  

七堇年在《塵曲》中寫道:「我們仍需共生命的慷慨與繁華相愛,即使歲月以刻薄與荒蕪相欺。」是花,總要燦爛地開一回。不要畏懼前方的困難,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拼搏,讓生命之花更加絢爛。邂逅張愛玲,邂逅一場繁華。 


張愛玲.jpg
上圖:張愛玲

【文章出處】
《勵志達人》
〈張愛玲《傾城之戀》賞析〉
網址:

http://www.lizhidaren.com/duhougan/7000.html
作者:不詳
【作家簡介】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本名張煐,後因入學需要,母親以英文名Eileen譯音,易名愛玲。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公共租界。張愛玲的祖父母分別為清朝末年著名大臣張佩綸和李鴻章的長女李菊藕。生母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孫女,繼母孫用蕃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之女。張愛玲出生名門,受到極好教育,特別是當時處於中西合併價值觀的形成。上海淪陷時期,陸續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等中、短篇小說,震動上海文壇。1952年張愛玲離開中國大陸,其後赴美。在美國期間翻譯了清代小說《海上花列傳》,又寫了文學評論《紅樓夢魘》。1956年時,張愛玲就已經和大自己36歲的德裔美國人賴雅結婚,賴雅逝世後,張愛玲在美國終老,張愛玲一生見證了中國近現代史,漂泊於上海、香港、天津、美國各地,最後在美國定居,於1960年取得美國國籍。1995年9月8日,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去世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市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享壽74歲,20世紀知名女性小說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