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png


武俠小說概論

定義

武俠小說,是中國文學中的通俗文學,是自民國以後風行於華人地區中,一種結合歷史與幻想的小說類型。追溯其起源,可到唐代傳奇〈虬髯客傳〉,故事主要描寫武林幫派之間的爭鬥、江湖中人之間的恩怨情仇、民族國家的俠義精神。


武俠小說的歷史背景多為中國古代,尤以改朝換代、漢族與外族爭戰之亂世為多,故而時勢造英雄,也有以描述幫派鬥爭為主,因而沒有強調特定時代。

因為在亂世之中,人更加需要以武力證明自身價值以俠義為主題,武功為手段,是武俠小說獨特的文化特徵,兼以中國古代醫學、佛學、道家、易術及各種神秘學等內容。因此,武俠小說中人物的價值觀,乃至於整部作品的精神基調,是建立在行俠仗義的基本思想之上

華羅庚對梁羽生說過一句話:「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


武俠文化的存在,是中國特有的歷史和文化現象,其出現及崛起有複雜的社會背景、文化之、心理因素。當前武俠文化似乎正出現一種熱鬧的場面,說是復興或崛起也不為過,無論是武俠文學的創作,或是各種武俠電影電視的熱炒,武俠出版、武俠網絡小說大量的湧現,都凸現出這一趨勢的迅猛發展。

分期

1.古典武俠時期

中國最早出現的長篇武俠小說,為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這是因為晚清的社會生活矛盾表現底層人民意願的英雄俠士,以及體現市民上層理想的清官奇妙地結合在小說裡,反映了晚清社會的世俗願望。


2.民國武俠時期

清光緒30年(1904年),《小說叢話》第一次使用「武俠」一詞。

真正明確標明「武俠小說」,始於民國4年(1915年)12月,由著名翻譯家林紓(林琴南)發表文言短篇小說《傅眉史》,首次以「武俠小說」自稱,自此「武俠小說」取代傳統上的「俠義小說」「俠勇小說」「俠情小說」「奇俠小說」等傳統名詞。


3.新派武俠

「新派武俠小說」是指自1950年代開始以梁羽生、金庸、古龍等港台作家為代表所創作的武俠小說,以區別於戰前還珠樓主、平江不肖生等人所寫的武俠小說。

新派武俠小說在傳統武俠小說的基礎,加上現代(甚至西方)的元素,不囿於傳統觀念及陳腔濫調,用較為現代的文字及角度演繹中國歷史。


新派武俠的出現,主要原因在市場的需求,民眾的娛樂意識,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需要新奇的作品來消遣娛樂大眾,武俠小說正是充滿了想像,詭譎多變的通俗作品。

新派武俠在思想上,「俠」的觀念進化為獨立人格的堅持,這是對民主思想、自由精神的呼應,俠客成為一種新理想人格的化身。

在藝術上,作者大多從外國文學中吸取新穎的表現技巧,常把歷史、愛情、神魔、武俠四者結合起來,這些俠客在其行俠的過程中,滲入了豐富的思想感情、內心矛盾和人性變化

在故事形式上,一改舊派武俠結構鬆散、枝蔓雜出的問題,情節較為緊湊,而且曲折、奇譎、多變,且文字講究趣味性和意境。


新派武俠小說仍具有濃重豐厚的傳統文化涵量,不但作品用傳統小說的語言寫成,而且舉凡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切最具特色的成分,如詩詞曲賦、琴棋書畫、儒道墨釋、醫卜星相、傳說掌故、典庫文物、風俗民情……無不與故事情節的展開,武技較量的描寫,人物性格的刻畫,作品題旨的展示,彼此互相融合滲透,成為有機的組成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港台兩地武俠小說的發展,雙方內容特色自成一格。

香港武俠名家金庸、梁羽生等的武俠作品,其創作背景多與中國歷史緊密結合,作品中的歷史痕跡相當濃厚

而台灣武俠作家古龍,或基於當時政治禁忌的關係,或作者個人對武林世界或對中國的想像不同,作品的創作背景較少與中國歷史相結合,故事的歷史背景模糊,反而注重故事情節的奇詭曲折,較偏於奇情武俠


4.繼續發展

武俠小說風靡於海內外華人文壇,至今讀者仍熱忱未衰,且由於電視、電腦相繼普及,武俠小說超越以往只以文字符號作為表現手段,更以多元、多種的符號形式,配合聲音、彩色畫面、彩色圖片、動作等,在社會上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武俠熱潮,諸如最近風行的電腦遊戲軟體、武俠漫畫、武俠電影、武俠電視劇等都是如此。


作家

1.中國大陸

平江不肖生、趙煥亭、還珠樓主、白羽、王度廬、鄭證因、朱貞木......

2.香港

鄧羽公(香港武俠開創者)、高小峰(廣派開創者)、梁羽生(新派開創者)、金庸、倪匡、溫瑞安、黃易......

3.台灣

臥龍生、司馬翎、諸葛青雲、古龍、上官鼎、張大春......


武俠.jpg


【文章出處】
《維基百科》
〈武俠小說〉
(編按:內容略作改寫)
網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6%E4%BF%A0%E5%B0%8F%E8%AA%A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