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絨.jpg
上圖:艾絨


題解

本文言民樂歸仁如水性趨下,桀紂趨民使就仁君。又言三年之艾,蓄之可得;若一時欲仁,仍不可能。


孟子認為:桀、紂之失天下,主因在失民心;湯、武之得天下,主因在得民心。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所加。


水獺.jpg
上圖:水獺

水獺.png
上圖:水獺
水獺.png
上圖:水獺


為淵敺魚,為叢敺爵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者。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民之所歸也,猶水之就下,獸走入壙也。故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湯、武敺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敺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文章出處】
《孟子》
離婁上
原作者:孟軻


艾灸.png
上圖:艾灸
艾灸.png
上圖:艾灸
陳艾.png
上圖:新艾與陳艾


註釋翻譯

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者。
譯文:
孟子說:「桀紂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為失去他們的人民;失去他們的人民,是因為失去民心。

得天下有道(有一道理存在):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譯文:
這樣看起來,要得天下是有方法的:能得到天下的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

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譯文:
要得人民也有方法的:能得到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


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厭棄)勿施爾(而已、罷了)也。
譯文:
要得民心也有方法的:人民所需要的就為他們積聚起來;人民所厭惡的,不施行到他們身上就行了。」


民之所歸(歸服仁德之君)也,猶水之就下,獸走入壙(音ㄎㄨㄤˋ,原野,今多作「曠」)也。
譯文:
人民歸服仁君,就如同水性往低處流、獸性往曠野走一樣。


故為(替)(音ㄑㄩ,同「驅」,趕逐)魚者,獺(音ㄊㄚˋ,水獺)也;
譯文:
所以,驅趕魚游向深水的,就是那吃魚的水獺;


(替)(樹林)(同「驅」)(音ㄐㄩㄝˊ,同「雀」,鳥類)者,鸇(音ㄓㄢ,鳥名,體大,不能入叢)也;
譯文:
驅趕雀飛向密林的,就是那吃雀的鸇鳥;


為湯、武(同「驅」)民者,桀與紂也。
譯文:
驅民投向湯武的,就是那殘害人民的桀和紂。


今天下之君有好(喜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同「驅」)矣;雖欲無(通「毋」)王,不可得已。
譯文:
現在天下的國君,如果有一個喜好行仁的,那麼各國諸侯就都要替他驅人民去歸服了;即使他不願王天下,也不可能的。


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艾,植物名,搓成艾絨以炙疾,乾久益善)也。苟為不畜(通作「蓄」,儲備),終身不得(指生了七年之病,才找三年之艾,比喻凡事要平時準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譯文:
 現在那些想稱王於天下的人;好像生了七年的病,卻還在找三年的陳年乾久之艾來治療。若不從現在就自己儲藏起來,則終身也得不著三年的陳艾。

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
譯文:
所以那些想王天下的人,如果不立志行仁,就只有一輩子活在憂愁與恥辱裡以至於死亡。


詩云:『其(指政事)何能淑(善)?載(則、那麼)(相,即彼此、大家)及溺(沉陷)。』此之謂也。」
《詩經.大雅.桑柔》說:『政事如何能好得了呢?只有一起走向淪亡罷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艾絨.png
上圖:艾絨
艾絨.jpg
上圖:艾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