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jpg


題解

本文二章意義相近,並列對照於此,分別選自《孟子》〈離婁上〉及〈離婁下〉,後章為節錄。前者談行有不得於人,則反求諸己,福即至矣。後者談君子反求諸己,如反覆反省而他人依然無理胡為,過咎非出於己,則不必苛求其人。

遇事發生挫折、有違於心願時,應即時反省自己,別人是一面鏡子,別人的任何反應,都會映照出自我的若干訊息,反省是我仁心未提昇?是我智慧不夠圓滿?是我尊敬心還發得不夠好?命自我立,福自我求,此正是修道入德之功。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所加。


反省.jpg


反求諸己

(一)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體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文章出處】
《孟子》
離婁上
原作者:孟軻


反求諸己.png


(二)

孟子曰: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文章出處】
《孟子》
離婁上
(編按:內容節錄)
原作者:孟軻


沈思.jpg

 

註釋翻譯

(一)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反省)其仁;治人不治,反(反省)其智;體人不答,反(反省)其敬。
譯文:
孟子說:「我愛人家,而人家卻不親近我,我就該反省自己的仁德有無缺陷;我管理人家,人家卻不接受我管理,我就該反省自己的智能有無缺失;我用禮待人,而人家卻不回敬我,我就該反省自己的禮敬有無缺失。


行有不得(不得預期效果)者,皆反(反省)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譯文:
凡所行的事,有不能得到預期效果的時候,就要回頭來在自己的身上尋求原因;自身正了,天下的人自然都會來歸服。


詩云:『永言(語助詞,無義)(配合)(天命),自求多福。』」  
譯文:
《詩經.大雅.文王》說:『時常思念著配合天命,求於自己就多得福。』」


面對自己.jpg

 


(二)

孟子曰: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強橫無理),則君子必自反(反省)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事)(怎麼)宜至哉?』
譯文:
 「假若這裡有個人,他拿強橫無理的態度對待我,那麼君子必定反問自己:『必是我自己有不仁的地方吧?必是我自己有無禮的地方吧?否則,這種強橫不順理的事怎麼會加到我身上來呢!』


其自反(反省)而仁矣,自反(反省)而有禮矣,其橫逆(強橫無理)(猶)是也,君子必自反(反省)也:『我必不忠。』
譯文:
經過自己反省後已能合乎仁道了,經過自己反省後也能合乎禮了;而對方依然強橫無理,君子一定要再度反省自己:『必是我自己還沒有竭誠待人吧?』


自反(反省)而忠矣,其橫逆(強橫無理)(猶)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區別)哉?於禽獸又何難(責難)焉?』 (離婁下)
譯文:
經過自己反省後,已能竭誠待人,而對方依然強橫不順理,君子這纔感慨著說:『這不過是一個無知妄為的人罷了!像這樣的人與無知的禽獸,有什麼分別呢?對於禽獸,又何必去責難他呢?』」


荷花.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