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jpg


題解

本文全文甚長,本段節選自《孟子.公孫丑上》。

「行」為「言」之表,「言」為「心」之聲,說話是內心思想情感的反映,行為又是說話的外在具體表現,觀察人的言語,就可以看出他的內心的厚薄。


本段討論四種說話:詖辭、淫辭、邪辭、遁辭,藉以察知一個人說話背後的各種盲點:蔽、陷、離、窮。能察知一個人說話背後的盲點稱為「知言」,孟子認為「知言」為其所長。

原文無標題,標題為編者所加。


孟子.png


孟子 四個知言

「敢問夫子惡乎長?」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何謂知言?」  


曰:「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 


【文章出處】
《孟子》
公孫丑上
原作者:孟軻


孟子.jpg


註釋翻譯

「敢問夫子惡(音,何)乎長(長處)?」 
譯文:
(公孫丑問:)「請問夫子的長處在哪裡?」

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譯文:
孟子說:「我知言(善於察知別人的言辭),我也善於培養我浩然之氣。」  

「何謂知言?」  
譯文:
(公孫丑又問:)「什麼叫做善於察知別人的說話呢?」  

曰:「詖辭(詖,音ㄅㄧˋ,偏執一端之言),知其所蔽;
譯文:
孟子說:「聽到偏執一端的言辭,就知道他內心是有所蒙蔽了;


淫辭(放蕩不加檢束之言),知其所陷(沉溺其中)
譯文:
聽到放縱不受拘束的言辭,就知道他內心是沉溺到什麼地方去了;


邪辭(淆亂是非之言),知其所離(悖離中道)
譯文:
聽到邪僻混淆的言辭,就知道他內心是離開了正道了;

遁辭(逃避閃躲之言),知其所窮(窮於應對)
譯文:
聽到支吾躲閃的言辭,就知道他內心是理屈而辭窮了。

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
譯文:
以上這四種言辭,從內心產生出來,必然會妨害到國家的政治;從政治上施行出去,必然會妨害到各方面的事務。

聖人復(再)起,必從吾言矣。」
譯文:
即使聖人再世,也將認同我的說法。」


山.p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