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jpg

李開復談人工智慧:與其擔心它取代人類不如多研究其商業價值

5月10日,李開復、王詠剛攜新書《人工智慧》在上海舉辦簽售會。

在簽售會上,李開復暢談AI技術的未來發展。在他看來,AI技術未來會取代人類大量重複性工作,這會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我們必須接受它,而不是排斥它。同時,李開復認為,機器不會成為藝術家、作家、導演、演員,也做不了《奇葩大會》里蔡康永、馬東、高曉松那樣級別的主持人。我們與其擔心那些所謂機器會取代人類的「可能」性猜測,不如多花點時間去研究那些必然到來的現象。他覺得,很多人文學科雖然有點冷門,父母們會擔心孩子學這些學科以後找不到工作,但父母們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去學,因為今天希望孩子學的、找得到的工作將來也會被機器取代,所以,應該給孩子們機會,發展自己想做的。

那麼,人工智慧的發展到底會給人類帶來一個怎樣的社會?在未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模式?人工智慧在中國又有怎樣獨特的前景?一起來聽聽李開復是怎麼說的。

如何發揮人工智慧的長處是最值得研究的問題

人工智慧時代,人的獨特性就在於情感。人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伴侶、孩子,感慨自己的緣分、心理作用這些都還沒有被探究清楚——人對自身的了解,現在可能只達到萬分之一。而如今,人工智慧被頻繁提及也彰顯出人類大腦的奇妙之處,但這些重視和關注都只是因為AI能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無疑,那些單純的重複勞動將來會被AI取代,但這些工作內容只是人類奧妙的一小部分。而且,我們就此想像機器人也能進一步學會人類其他的奧妙,這種想法是值得商榷的。

在很多科幻電影、小說中,導演和作者常常假設未來的機器就像人,機器人學會人類的愛恨情仇。這些遐想只是我們把人類的自我意識和人的習性強加到機器上,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現在也有很多科學家在研究讓機器人更了解人類的情緒,也做到一定的精確程度,比如人類的瞳孔放大、流汗、講話緊張、聲音變大、生氣等等,都能被人工智慧識別,但真正讓機器跟人類產生心靈交匯,至少20年內是不會發生的,因為我們尚未完全理解自己的內心到底如何運作。

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三大階段

李開復覺得,未來十年,人工智慧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所有大數據將被開發利用,用得好的公司會有巨大盈利;第二個階段,我們會通過很多設備採集很多新數據,這些設備比如有新的傳感器、智能家電、可穿戴設備等等。我們慢慢會知道每一個人的身體狀況,溫度、血壓,會知道房子的溫度、室外的PM2.5指數,智能交通、智能家庭、智能穿戴、智能健康等等會得到全新應用;到達第三個階段,機器不但能處理源源不斷的新數據,還可以作為勞力,為人們所使用,到那時人類開始進入自動化時代。

這三件事在十年內會逐漸發生。第一階段的純數據化轉變已經開始,現在十分重視對大數據資料的整合,這一階段可能會在三五年內完成。第二階段也許會用兩三年成為主流,現在已經慢慢開始,也許5-7年之後,會產生很多新應用,也會帶來很多新數據。第三階段,全面自動化時代,那時候,我們會廣泛使用無人駕駛和機器人,可能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裡都處於這個階段。這些事會產生巨大的商業價值,顛覆所有的商業模式,傳統的公司都要被顛覆。到那時,我們上街一看,會發現物流、出行、教育、醫療全都被改變了。

在李開復看來,現在的技術再加上一些可預測的進步,我們應該可以預測這三個階段必然會發生。因此,他認為要花時間研究這些會到來的必然現象,不要花時間在「可能」的揣測上。

但是,人工智慧的發展也有幾個受限的地方:一是它需要特別龐大的數據基礎,目前也會有科學家開始發明一些方法,讓更少的數據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但歸根結底它需要龐大的數據體量;二是現在的人工智慧一般運用於單領域,跨領域的能力有待提高;三是這一技術目前壁壘較高,需要打破壁壘,更加開放。今天,我們使用的智慧型手機,任何一個較好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都可以寫出一個手機APP的程序,但在十年前,我們並沒有這樣普及的技術。未來,我們的人工智慧也需要過渡到這種便捷程度,從今天科學家才能用的人工智慧,普及到任何一個不錯的大學畢業生、學計算機的畢業生都能創造出一個人工智慧應用來。只有當這天來臨,才會有大量的人工智慧應用出現。

李開復認為,和曾經的工業革命相比,這三個階段的革命來得更快。在此之前,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兩個階段,幫人工智慧做了鋪墊。BAT公司已經掌握大量數據,在這個基礎上,人工智慧可以隨時啟用這個數據,這與曾經的工業革命有很大不同。

中國發展人工智慧有獨特的優勢

李開復說,在人工智慧方面,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數據最多。

人工智慧是一個數據遊戲,如果我們給一批頂級科學家很少的數據,讓他們去使用人工智慧,再給一批普通科學家很多的數據,那一定是後者能夠把人工智慧用得更好。同時,中國計算機科學家很喜歡參與人工智慧的研究工作,當前世界上有43%關於人工智慧的頂級論文都是中國人寫作的。同時,中國在人才安排上也有一定優勢。我們可以說中國的社會環境比較現實,過去,人們看到APP火熱的時候都投身去做APP,以致中國現在APP做得很好;現在,人工智慧火熱,很多年輕人都覺得要學好數學、追求最有出路的領域,這會導致大量人工智慧人才的出現。

如今,美國對約束人工智慧的問題表現得較為糾結,美國人會激烈討論無人駕駛的道德問題、法律問題,討論大數據帶來的個人隱私問題,一些大公司甚至自律地成立人工智慧道德委員會。但在中國,總體來說會把科學發展放在這些不太確定的道德顧慮之前,因此會有更平滑的道路,能夠取得更好、更快的成績。當然,現在頂尖的人工智慧科學家大部分還是美國人,中國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跟他們學,但這只是高科技的論文和學術研究,真正的應用環境方面,中國表現得更加智慧。

至於人工智慧對於教育的衝擊,李開復說,人類歷史發展至今,沒有發生過十年之內教育發生天翻地覆劇變的事。所以,就算人工智慧時代緩慢到來,我們也不要奢望近期教育有什麼太大改變。

但是,面對人工智慧時代,教育在當前情境下,可以做四點調整:一是跟隨孩子的興趣和天賦來發展,不要讓他們走一個標準化的「人才道路」,因為標準的道路很可能是會被取代的道路;二是不要跟風,即便孩子喜歡人類學、社會學、哲學都應該得到鼓勵,並非這些專業以後更容易找到工作,而是說在人工智慧時代,所有專業都不好找工作,因此沒什麼差別,乾脆讓孩子學自己真正愛學的;三是要發展孩子的情商,因為以後與人相處才是人的特色,而不是去跟機器賽跑;四是專業教育中要發展一些有趣的、而且被尊重的服務業,因為人與人相處本質上更接近服務業所做的工作。

【文章出處】
《每日頭條》
〈李開復談人工智慧:與其擔心它取代人類不如多研究其商業價值〉
201-05-15
網址:

https://kknews.cc/tech/ovyr246.html
作者:不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樵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